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09,(11):22-23
祖辈相中了一条土梁,在那里经过三百多年的艰苦奋斗,开垦出四百多亩梯田,这些梯田土质不错,即使是十年九旱,它照样毫不吝啬,年年都还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填饱肚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山梁上打不出水井,祖辈  相似文献   

2.
土院重生记     
步雄 《北京纪事》2016,(4):88-90
十几年前,罹患癌症的朋友老吴在官厅水库的一个小村子里买了一处七分地的庄稼院。他在那里修房建院,点瓜种菜,用劳动调养自己重病的身体。几年后,老吴身康体健,癌瘤全消,得到了重生。  相似文献   

3.
喜欢读书     
兰梦凝痕 《社区》2008,(20):58-58
喜欢读书,由来已久。 如果没有记错,身平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在六岁那年。尚不识字,捧着一本叫《新方世玉》的小人书,也不知道正反,就靠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读着。后来被正在睡觉的父亲听见。也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造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教我认很多的字,并将我送进了学校。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相似文献   

4.
朱苗全 《社区》2008,(20):37-37
2008年伊始,我和影友动身前往云南省元阳县。早就被这里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吸引,身处其中方能体会美景如画,人间智慧的真切。 元阳哈尼梯田,这个云南哈尼族人世代接力的劳动杰作,现如今依然生机勃勃。气势磅礴。元阳县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存其境内集中了几十万亩这样的梯田。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王祖远 《社区》2008,(19):54-54
作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是个“群聊”的地方,但作家虻于写文章,很少光顾这里。有一天,作家忽然身感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富贵病”,打针吃药搞了几个月,作家觉得毫无效果。再没心思写作,作家开始出门散心。他来到了小广场,就听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在那里讲故事,  相似文献   

6.
乡思     
一座座山川,一层层梯田。这是生养我的土地,这是培育我的摇篮。溪水碧绿潺谖,山草青葱芬芳。黄鹂门前呜唱,雄鹰蓝天翱翔。在这里劳作,在这里生活。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  相似文献   

7.
侗族梯田是侗族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在梯田的构建过程中,侗族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自然性适应成果和成套的本土生态知识。本文将侗族地区的梯田分为四类并分类描述其构建方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侗族梯田的制度保障及农耕习俗,探讨侗族梯田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维护上作用。认为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侗族梯田所蕴含的构建智慧和生态安全价值愈加凸显,对今天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地音符     
在昆明以南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梯田,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其中元阳县最为著名,有梯田17万亩,全部都修筑在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的崇山峻岭山坡上。这些梯田大的有几亩,小的仅几平方米,依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最高级数达3000级。层层叠叠,在群山中逶迤相连,在云海中时隐时现,蔚为壮观,中外罕见。红河州的梯田既不像长城、金字塔等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10,(5):60-61
龙脊梯田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  相似文献   

10.
书城     
左右 《社区》2014,(29):9-9
身在书城,一身情惑。我中了书城的毒,一中就是十年。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值得我意味深长地去享受,我还是选择在书城看书,我向来毫不掩饰自己对读书的喜欢。自初中开始,我就接触过大大小小二十余家书店和图书馆,课余或周末,都在那里度过。在我刚刚来到这座书城应聘的时候,书城朱经理曾对我说,  相似文献   

11.
尽管今天存在着从“看电影”到“玩游戏”的转变,但让玩游戏成为可能的,仍然是作为其形而上学基础的凝视。从福柯和梅洛-庞蒂开始,凝视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观看,还是一种权力,一种建构事物秩序的权力,它不仅建构了外在世界和事物的秩序,也将身体性主体纳入这个世界的秩序中。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这种凝视被双重化了:一方面是具身化的凝视,即屏幕前玩家的观看;另一方面是游戏角色的虚体化凝视:游戏的世界秩序是按照这种双重凝视构成的。双重凝视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玩游戏”的本体论前提。但是,如果深入游戏世界之中,会发现那个虚体化的凝视会变成德勒兹意义上的重复,它生成了不连续的内在性平面。在那里,两种凝视的关系会发生反转,即原先由具身化凝视控制虚体化凝视的游戏过程会翻转为虚体化的感触性关系,从而为现实主体开辟了一个潜能世界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尽管今天存在着从“看电影”到“玩游戏”的转变,但让玩游戏成为可能的,仍然是作为其形而上学基础的凝视。从福柯和梅洛-庞蒂开始,凝视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观看,还是一种权力,一种建构事物秩序的权力,它不仅建构了外在世界和事物的秩序,也将身体性主体纳入这个世界的秩序中。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这种凝视被双重化了:一方面是具身化的凝视,即屏幕前玩家的观看;另一方面是游戏角色的虚体化凝视:游戏的世界秩序是按照这种双重凝视构成的。双重凝视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玩游戏”的本体论前提。但是,如果深入游戏世界之中,会发现那个虚体化的凝视会变成德勒兹意义上的重复,它生成了不连续的内在性平面。在那里,两种凝视的关系会发生反转,即原先由具身化凝视控制虚体化凝视的游戏过程会翻转为虚体化的感触性关系,从而为现实主体开辟了一个潜能世界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志超 《源流》2016,(4):60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几个文友决定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采风,看欧家梯田。车子从连州市区开出,进入连山太保镇后,没多久就来到了大雾山脚下欧家村。下车,空气中散发着稻谷的清香。上了一段坡路,站立在一块高地上,一片金黄的稻浪美景镶入眼内。极目远眺,山川间,梯田金黄,稻浪涌金!一层层金色的稻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层层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气势磅礴,宏  相似文献   

15.
山在那里     
曾经,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名记者采访登山运动员:“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登山运动员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让我们去面对吗?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8,(8):I0004-I0004
眼下,广西融水苗乡正值雨水充沛季节,梯田如画,美不胜收。这里6月22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拍摄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7.
之前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及实践,由于较为重视物质和文化的视域,往往遮蔽了其他重要维度,而社会维度与生态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等维度的互嵌性视角,是重新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尝试探寻深嵌于侗族梯田社会的标志性文化及其内生的互嵌结构,进而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社会价值和意义,即以梯田为主体的侗族同胞的社会记忆与合作传统;以鼓楼为中心的侗族社会规范和集体情感;“四个鬼”释义中的侗族人民的世界观和文化表达。并藉由梯田社会的知识和运行机理,提出遗产地建设的新思路,在推进在地性产业发展的同时,亦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与社会永续。  相似文献   

18.
沈游 《老友》2013,(8):50-51
2013年6月22日,经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全球第二多的国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约  相似文献   

19.
在但丁的《神曲》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灵魂们具有身体的形象和特征。对此,《炼狱篇》25歌给出了一种解释,根据这种解释,灵魂在死后获得了由其周围的空气形成的新身体,灵魂通过这些身体与外界接触。但这种解释是成问题的,因为在它未曾注意到《神曲》中灵魂的"身体性"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本质上,无论灵魂"身体性"还是《炼狱篇》25歌的解释,其思想来源都是《约翰福音》第六章中耶稣与犹太人的一段对话,在那里,不信神的犹太人只能看到耶稣的肉身,却看不到他的灵性。因此在《神曲》中,"像身体的灵魂"是对不信者的神学讽刺,而"身体性"的逐渐消解则是皈依的表记。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