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江村经济>实现了研究视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的三重飞跃.无论是在认识论、价值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江村经济>的意义都是多重的,学术界要发掘其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应当确立本土化的研究视野.但是,作为中国人类学不成熟时代的产物,<江村经济>在时间、空间和文化层次的分析上以及提出的改造乡村社会的主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领导文化建设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八项经验。战略地位上,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基本路线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基本内容上,必须坚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开放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原则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基本方针上,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人才载体上,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根本方法上,必须坚持文化批判、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改革要突出时代特色,以创新为原则,在制度建设上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成果;在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队伍建设上,坚持德才兼备从而开创高校德育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扩大就业的潜力,从经济类型上看主要分布于非国有经济;从产业划分上看主要分布于二、三产业;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主要分布于小企业;从行业构成上看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及社会服务业;从区位空间上看,主要分布于三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网络、手机上流行着与地震有关的各种段子。这些段子描述了与地震有关的种种现象,反映了5.12地震对灾后民众心理的影响:认知上,危险无处不在;情绪上,恐惧、焦虑;行为上,一切都乱了;观念上,名利靠边、真情至上;人格上,川人的乐观与坚韧。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事件频发,给高校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文章对2002至2011年的165起高校网络事件进行了回溯研究和系统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网络事件整体呈现如下特征:时间上,网络事件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涉主体上,主要为名校;内容上,主要为管理失当和学术不端;信源上,论坛和报纸平分秋色,博客异军突起;形式上,多媒体信息传播尤其突出;路径上,信息核裂变聚变效应明显;传播效应上,平均被放大16.7万倍。文章通过揭示高校网络舆论事件的传播特征与规律,力图对高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有效参照。  相似文献   

7.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一致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三是在时代性上建构景观美;其四是在美的共同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五是从美的功利性上构建景观美.<景观美学>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上,为如何创造景观之美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形势,从框架体系和内容上,都实现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突破.在战略意义上,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提升到“亡党亡国”的政治高度;在战略定位上,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战略方针上,提出“十六字”基本要求;在战略格局上,将完善惩防体系作为重点,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在战术主攻上,提出源头治腐思想,阐明“治标”与“治本”的内在关系;在战略机制上,提出制度防腐反腐的新思想;在权力配置上,提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述多维视角聚焦解决高校"四风"问题,应立足全局把握总体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深化认识和理解: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对照检查,做到知微见著;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上分析原因,做到内外兼修;从认识与行为的结合上促进转化,做到知行统一;从当前与长远的结合上抓好落实,做到标本兼治;从上率与下行的结合上整体推进,做到互动共融;从整治与立制的结合上立行立改,做到破立并举。  相似文献   

10.
一样悲苦,两种风情——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悼亡诗在整体数量上是中多西少;在意象选择上中国悼亡诗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西方悼亡诗多用想象性意象;在内容上中国突出一个"善"字,西方突出一个"美"字;情感内容上中方带伦理色彩,西方带性爱色彩;情感倾向上中方是悲痛欲绝,西方是悲中有望;中西方悼亡诗在抒情表达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都源于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