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生态文明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其"新"表现在4个方面:在发展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观;价值观上,生态文明强调自然自身的内在价值;权利观上,生态文明强调权利面前"物无贵贱";道德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生态道德观。生态文明以"新"的向度重新审视人、自然、社会和实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成为人类文明前行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文明发展与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明观”,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包括“五大文明”协调的文明形态观,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价值观。它从文明观的维度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文基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往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世界全球性交往日益密切,又呈现出文化与发展的多样性.跨文化研究和世界文明研究都已成为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同一性是其中的焦点课题,需要我们通过深化跨文化交往的理论研究来进行探察.跨文化交往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1)跨文化交往是世界文明(包括哲学传统)的重要动因;(2)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性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中的同一性;(3)持合理的跨文化态度,遵守跨文化交往的伦理原则.因此,为了建立一个和谐世界,我们应致力于在合理的跨文化交往中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往是世界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此项研究有助于树立合理的"文明交往观",促进世界文明和谐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文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各自涵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由此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一种活动手段,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的问题。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反思基础上,积极应对当今"普遍交往"的现实生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就势在必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谐共存的交往关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理解的实践过程模式、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共同成长的交往方法,是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革命的全面深入,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交往的历史形态。网络交往已成为现代社会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网络交往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消除现实社会交往的种种束缚的积极方面的同时,也造成某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存在着诸如有自由与责任、平等与不平等、网络安全与不安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哲学悖论。存在这些悖论的实质是要求人们从人之于技术以及技术之于人的关系中,去追索和反思人存在的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要消除这些悖论就要借助于技术、法律、管理、道德伦理等手段,从而实现人们"净化网络空间"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现代主义的文明观不仅是错误的,其价值导向也是极端危险的。极端生态主义的文明观虽然是不可实现的,但其价值导向是健康的。在由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信奉现代主义的人越少越好,信奉老子思想和生态主义的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8.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生育等礼俗中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人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细腻关心。它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交往作为社会性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交往不同于实践但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交往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突出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交往史,交往活动推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生育等礼俗中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人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细腻关心。它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作者与彭树智教授的三度师生情谊,以及彭树智培养学生之法和教学科研管理之道。即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重视科研基本功训练,注重培养个人的科研生长点;根据现有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做到小而强、有特色,确立本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出版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打造研究所的"拳头产品";建立独特的学派。  相似文献   

12.
《周易》六十四卦居首者为乾卦和坤卦,是古人对自然、对社会最基本的认识。乾卦和坤卦的共同特征是“元、亨、利、贞”,即原始、相通、和谐、坚固,“和谐”最为重要。必须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乾坤一于气,至行于圆;圆满而勿损,乃天地之真。同时也要重视人和人的和谐。男女的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交往,阴阳一于善,至交于性;性交而勿伤,乃人寰之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人们会受到金钱和情色的诱惑而破坏“和谐”,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贤贤易色。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新思路应以理想教育与信仰教育为本,德育主体应从被动走向主动,德育的功能应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德育方式应从灌输向交流转变,德育的走向应从规范走向人本。  相似文献   

14.
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在近中期不符合中国的情况,中国可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制度关键就是如何赋予篮子货币中每种货币的具体权重,众多文献都将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货币篮子权重的选择目标,优点是能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缺点是不能规避非汇率变动如我国大规模降低贸易壁垒、资本市场开放后突然出现大的资本冲击等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生产率进步指标纳入权重的计算,既吸收了篮子货币的优点,又能规避非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庄子技术思想博大精深。在庄子哲学里,“道”是世界的最高本体,也是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道通为一”是庄子技术价值创造的本体论基础,“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以天合天”是人工巧夺天工的要旨。庄子最早意识到技术的两重性,反对“以物易性”,是技术异化思想的先知先觉者。庄子奉行以“道”释“技”、假“技”求道、由技而道、“技进乎道”的基本立场,追求技术的艺术、审美和养生价值,认为技术价值的真谛不是功利,而是“体道”、“得道”和“成道”。  相似文献   

16.
回顾彭燕郊70年的诗歌历程,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精神影响甚巨。"七月"时期,诗人便开始了对鲁迅、对"五四"的继承;其后,在经历了漫长的"炼狱"和"归来"的过渡时期之后,诗人于80年代中、后期明确地提出了向"五四"新诗传统回归的诗学主张,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这一回归。可以说,在诗学追求的层面上,"五四"建构了诗人独特的时间意识,诗人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简化、还原为和"五四"、和鲁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思维的本质     
脑作为阳性物质的正物质 (阳 + ) ,它和阴性物质的负物质 (阴 - )的矛盾对立统一体———意识是思维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思维是由意识而产生并为脑所调节和控制的思维波的活动过程。思维波的运动速度起步是超光速的 ,它通过人的“心———脑”连接着自身和外部的阴性物质世界 ,相互交换信息和检索密码。思维波的运动速度通常被脑调节和控制 ,有四种形式。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 ,在思维的四大要素中 ,能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的只有脑。因此 ,如何开发脑、保健脑和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乃至使人们接受终身教育 ,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从人对现实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他人,人与自我)来看,实践美学当然要把生态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人对自然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审美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构想来看,生态问题、生态美学都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或维度。实践美学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体,就蕴涵着生态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是儒学的精髓,它向我们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精神境界和现实行为。这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带来了深刻启示: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要以去除私欲为中心的修身的工夫,从而从根本上消减以人类私欲膨胀为肇因的生态危机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推仁爱之心于万事万物,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考察,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实质,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构建和谐社会,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崭新的时代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必须着眼于人,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