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配正义问题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即二次分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受到了诘难,但再分配的存在有其权利、价值论、现实依据。但是解决了再分配问题,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分配正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爱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108-111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 2 1世纪我国缓解城镇贫困的对策 ,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减少失业的就业对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福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80-84
本文主要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能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需要公平的观点;从政府参与再分配的三大职能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同时要考虑效率的观点;从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的实践考察出发,阐述了国民收入分配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政策主张和只有在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前提下,实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初次分配不能解决的以及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公平问题.要通过再分配来解决.收入再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问题.针对收入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1-51
邹薇、方迎风在《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通过研究个体在遭受外部冲击时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可发现冲击会影响个体在消费与能力投资之间的资源配置决策,当个体受到财富约束、面临冲击致使收入下降时,个体会偏重当期限消费、能力投资不足;健康冲击对个体或家户的劳动所得产生负向影响,对于低收入者,这种影响则更为严重,但健康冲击对非劳动所得产生的正影响,即个体在遭受负的健康冲击时因外界转移收入的增加从而非劳动所得增加,但在面对社区总体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研究还发现,负的健康冲击会导致个人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均下降,对于贫困人群而言,这主要是因为负的冲击严重影响个体的收入,致使个体出现财富约束,个体只能偏重当期消费。医疗保险能够对健康冲击产生缓冲作用,但是相对高收入者或城市地区,医疗保险在低收入者中或农村地区的使用率较低,结合健康冲击对低收入影响更大,可认为低收入者一旦遇到健康冲击,很可能落人贫困陷阱。因此,增强个体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是缓解贫困脆弱性的关键性因素,与此同时,应确保基础教、基本医疗等公共品的“无空间差”供给,加强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区域性关系网络,促使个体能够向“能力”投资分配更多的资源,如此才能消除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消除了多元回归分析的选择偏误,实证分析了领取居民养老金对老年贫困程度的影响。本文以四种贫困衡量指标为基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两项绝对贫困的指标下,领取养老金能够降低约2%的老年贫困发生率;而在两项相对贫困指标下,领取养老金对于老年贫困的影响较小,并且领取养老金不能减缓老年贫困的发生率,反而小幅度提升了贫困发生率。对此,文章提出了继续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加快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完善高龄津贴制度,并增设动态相对贫困线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侯淑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4-67
结合功利主义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试图通过研究"贫困与教育"之间矛盾,分析功利主义思潮对解决贫困与教育矛盾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6-48
我国过去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低效率为基础,追求的是低层次的公平。改革开放以后,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效率高于公平。但是,随着社会成员因失业、年迈、疾病等风险防范的难度加大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必须要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有效发挥再分配的功能,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加剧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相关税收是对此进行调节的核心手段,因而再分配率如何设定和政策是否有效变得非常关键.文章以微观个体为出发点,将财产性收入差异以资本生产率的形式加以体现,同时强调高收入阶层通常享有更多的社会决策影响力,即其再分配偏好会得到更多重视,由此设计了对应的经济学实验.研究发现,引入差异化权重的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行为,而且也为中国财产性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效果欠佳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过度重视高收入阶层的诉求,也会使中国实际征收的税率过低.较低的再分配率不仅难以调节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而且会将负担更多地落在普通工薪阶层身上.当然,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依然存在,过高的再分配率会抑制社会资本的总产出.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增长远未与资源消费脱钩,绿色资本主义本质上代表着资本权力的扩张,深化了核心国家和精英集团对边缘国家的控制,加剧了全球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全球经济脱碳发展离不开从北至南的财富和科技再分配转移。公平的脱碳发展需要气候治理的新思路:正视可持续发展与贫困问题,借助气候正义国际网络加强对话,推进气候政策与贸易管制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1.
柔性扶贫:一个依靠乡村自身力量脱贫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扶贫是指在乡村价值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资源的一种扶贫理念。柔性扶贫视角下的乡村资源包括乡村农业资源、手工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包括民居、村落、景观等资源,也包括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乡村文化与民俗、乡村社会结构等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保障村落有机体的完整性和健康运行。柔性扶贫理念认为,村落贫困是由于村落有机体的构成要素或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村落正常运行受阻。因此,发现村落价值,修复村落结构,使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健康运行,而不是对原有村落价值系统视而不见地去建立新系统,是精准扶贫理应遵循的重要理念。何斯路村由穷到富的蜕变过程,正是这一扶贫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正逐渐实现精准化,但在帮扶过程、帮扶责任、帮扶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精准性”.以“精准扶贫”理论为指引,按照“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思路,紧抓“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的关键环节,构建“动态化精准识别、全员化合力帮扶、全程化个性帮扶、标准化帮扶成效”的高校大学生就业精...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期,畜牧业扶贫势必变得更加重要,但是贫困户作为畜牧业经营的主体,只有保障其福利不受损,才会继续依托畜牧业增收脱贫。深入研究畜牧业精准扶贫对贫困户福利的影响,对于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和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掘其在精准脱贫中的潜力,消除深度贫困户从事畜牧养殖的门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反贫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4.
成人学习心理特征与成人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中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2):85-87
本文从成人学员的一般心理成熟水平和认知心理出发,探讨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问题。根据成人学习心理特征,结合成人教育的自身规律,对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白增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41-55,13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改革前呈现多元化 ,涵盖了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而目标多元化则被认为是过去国企经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改革又能否将目标单一化 ?从宏观来看 ,国企改革目标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 ,但两目标间应有优先顺序 ;从微观来看 ,改革目标在不同行业的企业间应作分解 ,企业目标则应单一化并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定居点的实地调查,发现不少移民家庭因迁移致贫、返贫.政府所实施的社会救助能够保障贫困移民基本生活所需,却不能够促进其充分就业,所以容易引发“贫困陷阱”.为了优化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救助的贫因治理绩效,基于国际社会规避“贫困陷阱”一般经验,提出了在制度设计上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构建就业激励导向的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土地性质与土地征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1-7
土地价值不是来自其绝对价值,而是来自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制度安排.土地制度安排尤其是征地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剩余的分配问题.当前土地征收制度安排的一个特点是以土地财政的形式,将经济发展剩余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向中西部地区农民转移支付.当前的征地制度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制度.总体来讲,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5 0年代初 ,国共两党几乎同时在大陆和台湾进行了土地改革。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大陆与台湾的土改有很大差异。我党主要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发展了生产力 ,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为进一步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国民党进行土地改革的初衷主要是为在台湾站稳脚跟 ,解决生存危机 ,其土改兼顾了地主和农民的利益 ,具有阶级调和改良主义性质 ,国民党当局成为土改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2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总结脱贫攻坚中的实践创新案例。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实践创新典范,条块结对能够整合资源、调整科层流程,从而实现治理目标。采用无结构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S省Q县的考察发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部门与村庄结对形成任务型行动共同体,以项目进村为工作核心,通过定目标、结对子、谈项目、抓落实来完成相应的脱贫任务。在部门进村过程中,条块结对利用资源整合与科层压缩两种机制,通过对项目的合成、借用与转化来回应脱贫任务下的压力考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结对的治理优势,但面对整合与压缩后的基层治理场域,则需要关注因资源与权力过密可能存在的项目持续与治理内卷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