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著名代表,也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德国纳粹的战士。在战后,他致力于人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人道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萨特的哲学即是“人学”,对此,萨特本人也多次说过。在萨特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展现了对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等的研究。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被异化的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是萨特存在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萨特自己明确地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当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地超出了资本主义世界。所以对萨特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以前,存在主义似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活的哲学,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它已接近尾声。今天,它即将仅仅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题材,它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死了。如海德格尔、萨特、加缪、梅洛一庞蒂也大都只在他们的早期著作中是存在主义者。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没有写出过一部重要的存在主义著作。虽然有些著作被认为是论述存在主义的,但是究竟什么是存在主义,还没有清楚的概念。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心境、一组共同的主题、对问题的某种态度,或者是某种敏感性。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我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世界观,是在世界中进行连贯的、全面的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抛弃世界。人在他的世界中总是“不自在”,存在主义者反对人类的这种“不自在”的处境。这种反抗表现为对现代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3.
萨特对存在主义几个难题的回应与"无可逃遁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社科纵横》2004,19(2):99-100
萨特在经院式的逻辑论证和概念推演之外 ,成功地将存在主义普及为一种与千万人休戚相关的人生哲学。本文通过分析萨特在“存在主义”面对种种责难时的阐释与解说 ,探讨了在无法逃遁的“自由选择”之下人的“痛苦”、“责任”以及“人道”等问题 ,以此为基础 ,切合现代人的实际生存遭遇和存在状态 ,笔者对人的“自由选择”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从而明确其所谓“现实意义匮乏”的根源 ,认为其现实意义恰恰就在于其所谓的“现实意义匮乏”之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哲学-宗教的繁荣时期,被称为“俄罗斯的文艺复兴”。其核心,说到底是关于人的问题。俄罗斯人试图对康德提出的“什么是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这个哲学一宗教思潮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俄国,它把欧洲的理论研究引向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曾在欧洲广为流行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人格主义等,无一不受这一思潮的启迪。复兴俄罗斯哲学和宗教的主要思想家和  相似文献   

5.
波伏瓦存在主义伦理思想奠基在现象学之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它要求承认人的存在条件之模棱两可性、自由受境况的制约和他者的自由.它有着超越萨特早期思想之处,显示了波伏瓦思想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可以回应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可能性之质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波伏瓦其人其说都彰显了一种存在主义伦理精神,能唤醒我们对自身与他人存在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照莲  童长涛 《学术交流》2004,(12):169-171
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不朽诗作。在这些诗作中,“童年”是诗人经常描绘的主题。从人类文化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等角度对诗人“复归于童年”观念加以阐释,可看出它反映了一种“追根”意识、一种“归家”心态。这是人类走出文明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像二十世纪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一样,声名赫赫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对道德问题和个人自由概念深感兴趣,并一直论证人的实践自由问题。人的尊严、自由以及自由的实践方式决定着萨特对辩证法的基本态变。尽管萨特一生都在关心“人”,关心他用来证明人的自由及其实现的辩证法问题,但是,他写《存在与虛无》的思想与他写《辩证理性批判》的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在后者中萨特对前者中的某些思想做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扬弃,而这种扬弃的关键又在于他突出了实践范畴,用考察“理性”的方式为“历史辩证法”确立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被誉为“第三种思潮”,曾在本世纪50年代人文科学领域产生过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它以“人为核心”,突出人的利益、价值,强调个人的尊严与自由,并注意人的内在潜能和发展的无限性,所有这些理论上的特色,都是因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启发和直接影响,并做出回应之后,在心理学领域独辟该径的结果。但问题不仅如此,马斯洛的心理学在接受其影响的同时,也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困惑寻找到了出路,即用建立“自我实现的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的抱负和人的局限性之间的差距所形成的人的困境。”①本文试就马斯洛心理学与…  相似文献   

9.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10.
略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过渡到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哲学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时期。1929年,马尔库塞在德国弗赖堡重新开始学术生涯的时侯,是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接受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几年后,他则逐渐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到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均简称《手稿》)公开问世,他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这时,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也已分裂,但并没有完全抛弃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而是企图超越他的非历史的存在本体论的界限,把关于人的存在的“实在的意义”引入“人生在世的分析。”因此,他又致力于把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力  相似文献   

11.
朱欣  谢冬平 《学术交流》2012,(2):189-193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思潮,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构建了他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教育的本质即人的自由生成,人的生成是对绝对真理和终极价值的叩问,是对原有精神层面的不断超越;通过人文学科对人的精神进行陶冶,陶冶在师生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意蕴,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对于当下教育回复到人的精神塑造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道友信以西方存在主义美学为参照,对中国儒家美学重新加以阐释与改造,以使它具有时代色彩和现代性。他对孔子美学的主要范畴“诗”、“礼”、“乐”重新阐释界说,从而赋予儒家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以新的意义,显现出现代人文主义的特点。但今道友信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具有非历史主义倾向、非理性主义色彩和非科学成分,暴露出存在主义哲学立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学习与探索》杂志开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研究》专栏,引起了理论界的注意。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哲学和西方各种“马克思学”所挑起的企图以人道主义来钝化、溶解、改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给以回答;对清算“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14.
张长江 《社科纵横》2007,22(5):175-176
《一场美国梦》是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代表作,作品体现了四个主题:一、美国社会是一个非理性的极权主义社会;二、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对生命的渴望);三、人际关系严重异化;四、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5.
“大全”(又译“无所不包者”)概念是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的核心和基础,他,甚至认为关于“大全”的思想,使哲学探索过程第一次变得明晰,并成为真实可能的①。然而。雅斯贝尔斯对“大全”的论述却晦暗不明,令人难以洞其玄奥,这引起了人们理解上的分歧,也使人们难以对“大全”论,进而对其全部哲学作出恰当的评价。 大全的形式界定 在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中,雅斯贝尔斯对哲学的本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反对海德格尔等人把存在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认为存在哲学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知识,而只是一种思想方式,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成为真正的存在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真实根基是存在与教化,即以生存的当下为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从教育这一特殊领域,注重人的生存境遇,强调人的自由。本文以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为视角,通过对尊重个性和发展可能的教育存在本质、师生间澄明生存的精神成长等几个方面的探析,主张在人的生存境遇中发挥与造就教育的精神创造力和把握当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加缪在他的代表作《鼠疫》中,集中体现了其存在哲学的积极方面,他的要义在于“自由选择”和“诉诸行为”,是继续对“西西弗精神”的颂扬,对“自由主体”的“人格力量”的召唤。“虚无与荒诞”是现代西方人生存环境的范本,通常人们也用以作为确认存在哲学消极、宿命思想的表征。本文则把“虚无与荒诞”理解为存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加缪的旨意正是在于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以证明人作为自由的主体,有勇气正视这种悲剧性的结局,直面流放的人生,向异己的环境作不屈的斗争,在“行动”的过程中超越虚无与荒诞。小说的主人公里厄医生是个强者,也是加缪心目中“自由人”的典范.正是对自由主体的人格力量的肯定与推崇,使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成为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  相似文献   

18.
法国存在主义者让·保尔·萨特(Sartre,Jean—Paul 1905—1980)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和文学思潮在西方世界广泛流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萨特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么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系呢?对于萨特的哲学思想应作什么样的评价呢?这  相似文献   

19.
存在精神分析法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让——保尔·萨特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基础上创造的对人的存在进行分析的一种哲学思想,后来萨特又把它应用到文学批评中,成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人的清醒的意识、行为的自由选择和生存境遇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服从存在的“总体性”,而总体性又是一种非理性的偶然现象原始计划和原始选择的实行的结果。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借重移情法和假想来填补作家存在的空白,显示出非科学的特征,但它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多层次地研究一个作家,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包志明 《社科纵横》2006,21(5):167-168
在《兔子跑吧》中,作者厄普代克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主人公———“反英雄”人物,在细致描摹哈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占美国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洞烛幽微。本文认为主人公哈利屡次离家外逃的背后确有因可循,即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映射。结论认为在《兔子跑吧》中,一代巨匠厄普代克受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影响颇深,也可视为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阐释文本。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分析:孤独的个人及荒诞的世界;个人自由与追求;宗教与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