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任晶晶 《领导文萃》2008,(10):15-19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就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06,(7):78-80
中国和平发展将给周边国家带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讲话中说,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将首先给周边国家特别是本组织成员国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就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之国。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需要外交。在以实力为后盾、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弱势的一方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国策,以灵活的外交运行机制,出色的外交队伍,为国家民族折冲筹划。在遭遇重大外交突发事件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6.
于军 《领导之友》2011,(1):55-56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特别是主流民众和社会精英)所进行的外交行动。"攻心为上"是其鲜明特点,"润物细无声"是其真谛。  相似文献   

7.
郭菲 《决策》2014,(5):74-75
茂名PX事件让"邻避"这个词再次引起关注,所谓"邻避",就是在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建设中,居民反对某些市政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市政设施建造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频繁。纵观国外历史,"邻避"现象几乎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而同时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薛力 《领导文萃》2015,(5):48-51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是一个经济高度活跃,热点问题不断的瞩目地区。近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军事重心向亚洲倾斜,中菲黄岩岛事件使南海问题再起波澜。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如何应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遏制,如何处理中非黄岩岛事件中复杂的问题,这对中国外交是个极大的考验,也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试图从这一连串事件中分析中国彰显的外交智慧及中国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领导文萃》2012,(11):73-76
经过了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道路,中国外交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最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而这与中国领导人的个性外交密不可分……周恩来:美食为媒宴天下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领袖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更是以杰出的外交家风范闻名。在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美食发挥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聂骠  胡勇 《领导科学》2023,(1):122-127
习近平关于中印关系的系统和深刻论述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中印关系和如何发展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的问题,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开展对印外交工作的科学指南。面对当前世界局势深刻调整、中印关系陷入发展瓶颈的状况,习近平强调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目标息息相通,两国都应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中印关系打造成高度互信的“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和“战略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多元文明的复兴,中印关系具有与日俱增的重大性、多种因素交织的高度复杂性和局部态势恶化的反复性,因而我国在对印外交中更需要以两国高层共识为引领、增强互信,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线、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合理管控分歧、实现合作与斗争的统一,增强两国之间尤其是青年的交流,加快建立和完善领导人会谈成果转化落实机制,将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有益成果及时转化为切实遵循的外交方略,有效提升中印两国关系水平,以中印外交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恒  卢巍  杜蕾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4):131-14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管理社区制的推行,由公共设施引发的社区冲突逐步凸显,其中,风险集聚类邻避设施成为引发社区冲突的主要诱因。邻避冲突事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扰动要求现有研究不应局限于确定环境下事件的分析,而应在更加真实的不确定环境下对冲突本身展开探讨。鉴于此,本文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引入高斯白噪声随机干扰项,构建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事件中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两类群体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在无政府监管与政府监管情景下群体策略选择行为的随机演化过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1)无政府监管情景下,当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小于成本,且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成本大于收益时,(合作,妥协)是其演化均衡策略组合;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演化速度与初始策略选择概率密切相关。(2)政府监管情景下,当政府监管力度大于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与采取合作策略收益之差,且政府监管力度大于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收益与采取妥协策略收益之差时,(合作,妥协)是其唯一策略演化均衡点;政府监管力度对营建企业策略选择有显着影响,而对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无显着影响。(3)随机因素对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中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策略选择行为产生干扰,但随机模型演化趋势与确定性模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完善监管机制,赋予公民参与权利,企业建立"柔性"冲突协调机制,民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推动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治理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加之日本和几个地区国家不断闹腾,中国外交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很关心和重视中国的外交战略,说什么的都有。比如"韬光养晦"战略已经过时,现在"应该大有作为";应该重新考虑是否仍要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需要重新评估"不结盟"政策的利弊,启动"准结盟"或"半结盟"政策;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4.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地区地震、海啸、核事故接踵而至,日本遭受了史无前例的三合一式打击,堪称日本的"3·11"。目前,灾后重建虽然已经展开,但日本的内政与外交仍承受着地震与海啸的"余波",经历着核危机的"辐射"。  相似文献   

16.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已成为邓小平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把握中国外交脉络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外交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春 《领导文萃》2009,(18):127-131
近年来中国的大国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与西方大国有竞有合,可谓长袖善舞,但在大国关系基本底定的情况下,中国周边的局势反而日趋复杂:在朝鲜半岛,朝鲜在退出“六方会谈”后,正在加紧准备进行新的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验,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4,(16):24-28
<正>中国外交如何经营周边?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负责任大国要从周边做起2013年10月24日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专门研究周边外交工作,这是否代表周边外交地位的提升?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我国一直遵循"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  相似文献   

19.
赵静 《经营管理者》2011,(16):92+91
本文简述我国采取采购外交策略的某些实例,分析采购外交策略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出实施该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中国要合理使用外汇储备,保持一个适当的外汇储备规模,而采购外交是一个有效的支出途径,以经济促进政治。  相似文献   

20.
外交     
《领导文萃》2009,(8):9-10
中国拉美外交和地缘政治战略;北京的外交闪电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