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享誉中外的一部小说名作。它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最初连载于天津《国闻周报》第1卷第1期至第16期.1934年9月上海书店出版了单行本。曾先后收入作者自己的多种《选集》、《文集》以及现代作家的作品集中,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文本流布于世界文坛。小说刊行至今的六十年间,其评论一直不断,新时期以来国内外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本文就近十年来。域内的沈从文研究者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边城》的评论,加以爬梳、归纳与评骘,从而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以及作家的创…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个人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湘西有真切的形象的了解,那最好看看沈从文的散文。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不仅写了许多小说,而且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主要有《从文自传》(1931—1941),《湘行散记》(1934—1935),《湘西》(1939—1940)。在这些散文中,沈从文用艺术家的彩笔,描摹了一个人、兽、神、魔相处,臭草与香花杂植的世界。那绮丽神奇的山川景色;那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那精彩奇妙的神话传说;那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那反抗斗争的革命火花……无不令人激动,遐想。读了沈从文的散文以后,不用说,谋生于外的湘西人,更加眷念故乡;即使是没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4.
<正> 刘一友(吉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文系主任,沈从文研究室主任,《吉首大学学报》主编)各位来宾、朋友:现在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开始.沈从文先生是湘西凤凰人,今年八十五岁,数十年来,他辛勤劳动,为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物质文明史研究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彩.他从边城走向世界,其贡献已越来越引起了文艺界和学术界的注目.在中国近代的散文和小说中,第一个对湘西山水风物加以诗化的是沈从文,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读罢永玉老师给我的信,又细读了沈从文的《来的是谁?》,甚为惊喜. 我主编过《沈从文别集》,又参编过《沈从文全集·小说》10卷,为对得起那个"别"字和"全"字,曾与另两位同事不辞劳苦,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贵阳各高校图书馆和有关研究单位资料室反复进行过细细收罗,也曾翻拣过沈从文未发表过的大量文稿,结论是1950年后,沈从文从未正尔八经地写过一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散文的美学性格简论李官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沈从文作为“大家”的文学品格逐渐被文艺界承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同样地,沈从文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也是他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翻开《沈从文散文选》,①走进沈从...  相似文献   

7.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地论述了他心目中的文学理论。人们也许还未意注到,他还是一位各体文学理论家。他写有《小说论》、《戏剧论》、《诗论》等专著。关于散文,虽然没有用这三论一样的名称形式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说,香港的生活节奏是紧张的。每天下班之后,即已筋疲力竭,就在这繁忙的工作之余,夜深人静之际,他埋头创作。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追寻》,小说散文集《强者的力量》、《香港内外》,散文诗集《夜曲》,而中短篇小说集《香港逸事》、散文集《迥音壁》也已交出版社处理。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新作散见于报刊。他也写过评论,如他给香港文学研究出版社的《艾青选集》、《蔡其矫选集》所写的前言。这一切说明:他不仅具有各种创作才能,而且勤奋。他,就是近年来香港新崛起的青年作家陶然。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正> 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书画前不久,我国著名苗族老作家沈从文将《沈从文小说选》和《沈从文散文选》两种集子赠送给我校图书馆。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在最近回湘西配合拍摄电影纪录片《画乡》期间,也为吉首大学作了一幅题为《故乡荷塘》的画。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的书画,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赞赏。龙友鸣副教授来我校义务讲学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龙友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人,苗族。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本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的"湘行"类散文,感悟他独特的生命观.沈从文"湘行"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之作.较之其乡土小说,散文更加凸显沈从文生命体验的感悟和认知.沈从文文学的总体思想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在散文中体现这种观念的主要话语要素是生命、水、自然、美、神巫.  相似文献   

14.
<正> 《从文自传》(简称《自传》)是沈从文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了沈从文散文艺术殿堂的支柱.它既具有传记的记实性、历史性,又具有散文的抒情性和审美性.但它似乎同沈从文的生命和艺术一样,还不为人理解.本文试图从《从文自传》的创作特色入手,在阐述其文体创新意义的基础上,从湘西人的心智特征来揭示《从文自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题材阈限的拓展与写作程式的独创两方面入手,着重探析沈从文湘西散文(主要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对传统散文体式的巨大突破。作者认为,沈从文湘西散文拓宽了散文的题材视野,丰富了散文的表现艺术,达到了高度自由的文体境地。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荒诞小说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斩鬼传》、《平鬼传》、《常言道》、《海游记》、《鬼话连篇》合收于一册,取名《荒诞奇书》,以作为《中国神怪小说大系·寓意卷》的首册,显然,这不仅表明《大系》的《寓意卷》以选编荒诞小说为主体,而且也体现着编者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深邃的用心,即认为:在千姿百态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荒诞小说这一支——正象盛开着牡丹、荷花、秋菊、腊梅、桃红李白的百花园里,还有铁树、八宝、仙人掌一样,荒诞小说在小说林  相似文献   

18.
在李广田的散文画廊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乡土散文了。也正是乡土散文的写作,奠定了李广田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尽管它们只是画出了一个“朴野的小天地”(《画廊集·题记》),甚至并不具备怎样鲜明的政治意识,然而却有着耐人品味的审美价值,不仅“把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杜勃留波夫选集》第2卷第478页),描绘了二三  相似文献   

19.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任何派别的文学史家也无法低估他在小说创作上的巨大业绩;晚年,他更以五卷辉煌的《随想录》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者的良智,震动了海内外文化界。小说创作的独具风骚与暮年谱写的“天鹅之歌”合力构成的眩目强光,常常使得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早年同样风格独异的散文创作.对其早期散文的研究与评论也仍颇显寥落。事实上正如巴金早在五十年代就承认过的那样:“三十年来我一共出版了二十本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还是在我写第一部小说之前写成的”。仅从1927年到1949年建国前,他就创作和出版了18本散文集,共50余万字。这样庞大的散文创作量,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自成一家.风格卓著。它们系统地记录、描写和抒发了作者在长期的社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最初刊载于一九三四年一月《闻国周报》第11卷一至四期、十至十六期。全文七万字,分二十一节,犹如二十一首诗,又象是二十一幅彩色画卷,这是古今中外最为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一位仙女。她既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边城》的情节非常简单。它描写了一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孤处的人家,里面住着摆渡的船夫和小孙女。老船夫年逾古稀,小孙女情窦初开。茶峒城里,码头大哥顺顺,有两个儿子,都那么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