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青春》2010,(10):16-16
鲁迅先生从小就学习刻苦。 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到南京鼓楼街共把奖章卖了,  相似文献   

2.
张秀丽 《中州学刊》2012,(2):156-16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教育方面实行改革,令全国府级书院改为中学堂。河南省遵从清政府令,将全省府级书院改办为中学堂。由旧时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相应对师资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时期,各级各类新式学堂都属初创,而中学堂教员又需高级师范学堂毕业生才符合定章。就河南而言,所需师资数量与实际培养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迫使河南的教育行政官员不拘一格开辟培养师资的渠道、吸纳各方面人才,以解决河南中学堂教员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3.
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广游学,不仅引起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隶省为畿辅重地,兴学热潮几为全国之冠。本文试图通过对直隶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发展概况及意义作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直隶新式学校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先后在天津开设了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及北洋医学堂等新式学校。1895年,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设立中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学堂两种,是为我国最早的一所普通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4.
林砺儒教授,广东信宜市人,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任北京师范学堂教授.1931年回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33年秋,他奉命创办省立勷勤大学并任该校教务长兼师范学院(即华南师大前身)院长直到1941年秋遭被解聘.在长期领导师范学院工作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学院在二年半期间学校作五次迁校.林院长艰苦奋斗,坚持真理,提倡学术研究自由,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进步课程,学院订购进步报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读书不忘救国,培养有为有守的合格的中学师资.  相似文献   

5.
符定一,宇宇澄(澂),号悔庵。清光绪四年十一月十九日(1878年12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瓦铺子罗家塘(今属湘潭县)。幼时聪颖,从叔父学《十三经》、《文选》。数年后,入衡阳府师范学堂。1903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学习英语。1908年毕业,任资政院秘书。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公立高等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期的鲁迅、周作人、胡适、陈独秀、郁达夫等人不同,林语堂的成长过程比较特别.鲁迅等人走的是从"中"到"西"的路子--从小接受的是国学教育,长大后才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如鲁迅从七岁到十七岁读的都是私塾,到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才接触西方教育.而林语堂从小学到大学读的都是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注重神学、外语而忽视国文,这就必然割断了他与中国文化的血脉.  相似文献   

7.
我从一九二七年开始,到晓庄师范接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以后根据他的指导,在各地从事教育工作,先后达二十年。一九四六年,他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下突然逝世,使我感到很悲痛。那时,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高山仰止悼陶师》,表示我的哀思。时光如逝水,至今不觉三十年。回首往事,心绪起伏,往往夜不成眠。我也已七十  相似文献   

8.
保定育德中学办学时间长、毕业生人数多、学校设备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素有“天津南开,保定育德”之称。在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育德中学为创办“高等工艺留法予备班”,做出过贡献。特别是育德中学富有革命传统,曾经作为保定革命斗争的中心,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些,是育德中学的主要方面,它将永远载入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史册。 一 育德中学的创始人陈幼云(1879—1909),号兆云,世居河北蠡县潘营村,为宿学陈云亭次子。1903年春,陈幼云考入保定直隶师范学堂。同年秋,他“怀着改良教育,藉谋国是”的志愿,自费东渡日本入弘文学院留学。1904年,在他的倡导和赞助下,蠡县建立乡村小学近百所。1906年,他从日本弘文学院毕业回国后,在保定崇实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李霁野(1904~1997),著名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教育家和诗人,南开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曾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天津市政协一、二届副主席,天津市一至六届人大代表,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天津市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李霁野早年先后就学于安徽阜阳第三师范学校、北京崇实中学,在京期间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开始与鲁迅交往。1925年,他与韦素园、曹靖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教育理念上以国民主义为指导 ,促进了共和新国民的培养 ;在教育体制上诞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 ,为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根基 ;在教育实践上建立了各种新式学堂 ,不仅小学、中学、大学有长足的发展 ,而且实业、师范、女子教育等都突飞猛进 ,成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确立的基本标志。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又推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关于鲁迅生平赴日本的事,我国迄今为止的所有鲁迅年谱、年表和传记,都写着鲁迅一生共三次去过日本。这就是:一九○二年春赴日本留学;一九○三年夏暑假返家后再赴日本继续留学;一九○六年六月回家结婚后又再次赴日本留学。一九○九年夏天,鲁迅离开日本回国,经许寿裳的介绍,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次年八月,回到故乡绍兴任教,直至一九一二年二月下旬离绍兴去南京教育部任职。那末,鲁迅在一九○九年回到祖国以后,是否再也没有去过日本呢?其实不然。最近,我们查阅了鲁迅在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间的书信,特别是一九一一年致许寿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生中不仅从“兴国”“立人”的全民族教育蓝图的总目标出发,具体设想构建了关于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妇女教育,以及关于教育中文字改革、普通话建设、美育教育等各方面的设想和措施,而且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的要求.从1909年夏天开始,到1927年4月,鲁迅先后在12所不同类型的学校里教书达8年之久.一生中在学校、文艺团体、部队、工厂及各种群众集会进行演讲达数百次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和战斗光芒,从1918年起重新开始辉煌地展开,这已经有不少同志作过了细致的论述和分析。但是对于他在“五四”前夕,特别是参加新文化革命阵营以前的思想情况和具体行动,由于这几年间鲁迅先生极少、甚至几乎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在所有关于鲁迅传记中涉及这段史实时往往简单略过。近几年笔者参加天马电影制片厂“鲁迅组”工作,在创作组叶以群、陈白尘等同志、特别是导演陈鲤庭同志的具体指导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对鲁迅先生早期史实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探索。其间承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中华书局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作协上海分会资料室、北京、绍兴和上海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许多同志的热情帮助,先后阅读了它们所保存的《临时政府公报》、《文教》、《教育部编纂处月刊》、《教育公报》、《教育部行政纪要》、《通俗教育丛刊》、《通俗教育研究会报告书》和其他有关书刊,从中发现了很多有关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期间的文献和纪载。知道了早在“五四”以前的1915-1917年间,鲁迅先生就对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在文坛上泛滥的一股反动的文学逆流——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等展开了斗争。这些史实和材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颇有启发和帮助,因此特作简要介绍,以供“鲁迅研究”工作同志们和广大读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来韩国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越来越关心,并且研究者也越来越多。许多中国文学研究者认为如果不了解鲁迅就不能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以开始注重对鲁迅和他的作品及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一、朝鲜朝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情况 1910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强占朝鲜之后,中国就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根据地。那时在中国活动的朝鲜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文学青年开始向朝鲜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根据《鲁迅日记》记载,曾经跟鲁迅交往的朝鲜人士有李又观、金九经、柳树人等”。大约1925年以后,鲁迅受到了朝鲜朝的许多作家和文学青年的敬仰和爱戴,而且当时的鲁迅作品的朝文译本也已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鲁迅作品中最先被译过来的是他的白话处女作《狂人日记》,译者为刘树人,1926年刊登在《东光》杂志上。《故乡》由李陆史在1936年翻译,刊登在《朝光》杂志上。以后又收入他的诗集《青葡萄》中。《阿Q正传》、《伤逝》、《头发的故事》等也先后被翻译介绍到朝鲜。  相似文献   

16.
吴仰湘 《船山学刊》2005,(2):44-49,43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43岁中式举人,但四次会试不中,遂绝意功名仕进,专心于讲学和著述,曾长期主讲南昌经训书院.他还早有经世大志,主张通达古今之变来经世救时,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堂,此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师范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等处授课,并兼任善化小学堂监督、湖南高等学堂代理监督、湖南省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湖南省图书馆纂修等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新政”与江苏教育运动的关系、江苏教育运动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江苏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清末“新政”首先是从兴办教育开始的,并且将其贯彻始终,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末“兴办教育”令颁布以后,江苏各属闻风而动,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兴起了一股教育运动。在短短的10之中,先后创办了大、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实业学堂2100多所,对江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仁庚,数学系教授。1940年6月出生,汉族,四川富顺县人,196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数学系,中共党员。1962年9月至1974年10月,在铁道部直属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铁路局所属中学、初中教师培训班任教。1974年10月至现在,一直在自贡师范高等到专科学校(原自贡师范学校)任教,曾先后担任数学教研组长,自贡师专教务处处长,数学系系主任,多次评为所在学校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1973年,荣获柳州铁路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6年至1989年他参与主研的《学生综合管理的探索》项目荣获四川省普通高校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年评为四川…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他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鲁迅十八岁那年,他看到英美列强用海军侵略中国,心中愤慨,便发愤要当一个好海军用青春和热血捍卫自己祖国的尊严,改进南京水师学堂,后来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挨打受欺原因是中国工矿业落后,经济力量薄弱于是转入南京矿务学堂,毕业后,鲁迅面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中学学科教育研究室于去年十二月成立以后,经过半年的酝酿、筹备,在今年六月八日召开了首届中学学科教育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高师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建设和中学学科教育的改革”。参加会议的除研究室的基本成员(各系专业教学法教师和附中各学科教研组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