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衫 《社区》2012,(3):43-43
在东北,每年冬天和雪一样让人着迷的,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东北酸菜。 漫天飞雪,冰寒刺骨,此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餐桌上,一只砂锅里飘出诱人的香气。不用问,一定是那道让无数东北人为之倾倒的酸菜白肉。 白菜、土豆、萝卜曾经是东北人冬季里的“老三样”。过去生活水平低,再加上东北独特的严寒气候,冬天难见新鲜蔬菜,“老三样”就成了每户人家的看家菜。刚入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贮藏“老三样”,土豆、萝卜和一部分大白菜,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东北人人格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指出东北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的内在驱动力就在于"人"的问题,并提出东北人人格重塑的几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我国参茸主产地存东北,但我国最大的参茸市场却在不产参茸的浙江苍南灵溪,这里参茸价格比东北产地还低,其中的奥秘在于打时间差。据悉,温州人向东北人购买大量参茸,在温州以低于购价10%—20%卖掉。这看起来吃了亏,其实在形成供销关系后,东北人往往答应一年一结或半年一结算,温州人就把参茸迅速卖掉,立即换成现金,在半年或一年里,用这笔钱做其他  相似文献   

4.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酸菜饺子     
孙亮 《社区》2013,(5):34-34
他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当兵复员那年.憨厚的他娶回了一个水灵灵的江南女子。 尽管在外多年。他还是没有改变爱吃家乡饭的习惯。尤其喜欢吃东北那地道的酸菜饺子。女人很爱他,一开始就很细心地跟当地人学做酸菜,一遍遍地洗菜、腌菜,再等着白菜发酵变酸.然后包酸菜饺子。开始她做得非常吃力,手指被浸泡得又粗又硬。不知反复多少次,终于把饺子做得有模有样了。他回来,看见桌子上的酸菜饺子。就像对着心爱的女人一样亲切。两人的感情倍增,越来越恩爱。  相似文献   

7.
柏邦妮 《社区》2012,(35):59-59
在我二十岁出头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每天深夜。我们都聚集在烤串摊前。我们扯淡,喝酒。夏夜,在隔壁摊上叫上一打啤酒半个西瓜。毛豆。花生,兔头,鸭爪。整夜在浓烟滚滚中度过。烤串其实并不好吃,但是当时我爱得要命.以及那人间烟火的味道。不吃串的日子里,我们自己做饭。冬天,我们自己腌酸菜。最冷的日子,酸菜白肉粉丝豆腐锅。做酸菜猪肉饺子,搁大量的油。油多肉满。酸浓可口。满屋子的朋友,欢声笑语,面粉飞舞。  相似文献   

8.
萧红用本真、素描的创作反映东北社会的现实,展现她对国民灵魂的思考,尤其是将东北地域文化的劣根性加以展示和批判,以此来挖掘东北人身上存在的弱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东北农民众生图,并为他们病态的灵魂唱着挽歌。  相似文献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东北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又使东北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化,"诚信缺失"已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诚信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已不能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重构现代的诚信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述"诚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人文化人格的形成及走向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东北地域文化人格的形成和走向进行分析与论证。内容包括东北文化人格萌生的环境、具有本土化的趋势、正在被广泛接受、正经历着从感性向理性飞跃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动态而客观地把握东北人文化人格的形成及走向。  相似文献   

11.
打乌米     
现在说起打乌米,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是咋回事了。因为随着科学的发达,种子的优化,乌米早已绝迹。东北是盛产高粱米的地方,我是东北人,是吃高粱米籽儿长大的,又经历过乌米疯长的年代,所以对在"青纱帐"里出来进去的打乌米,是最为熟悉的了。乌米,是高粱在生长中出现的一种病症,即植物学上所说的"黑穗病",对于植物来说乌米是病体,有害无益,而对于人来说,乌米却是一种美食,尤其在苦难的旧社会,庄稼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乌米又恰恰长在青黄不接的时期,因此它更是填饱肚子的代用品,格外地受欢迎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以前的创作不同,作为一种自觉、理性的创作成果,大连籍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在鲜明而浓郁的文化色彩覆盖下,较全面地梳理和审视了东北文化,在突出表现东北历史与文化昔日辉煌过程中,充满了对东北历史文化的理性观照和反思,对东北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树立了一种宝贵的东北意识。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大学组织“振兴辽宁经济双周座谈会”,就科技兴辽进行专题研讨,本人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认识和体会。一、科技兴辽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过程中,当前做为东北人谈论最多恐怕莫过于“东北现象”。如果不了解“东北现象”的实质和产生原因,不从根本上解除东北现象要想科技兴辽恐怕是句空话,至少说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东北现象对于地处东北的辽宁直观反映是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对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反映  相似文献   

14.
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必须转变落后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促进南北文化的整合,使东北人吸纳南方人特有的商品经济意识,重新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11)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例如:谈到东北人,有人接话:"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就有人接话:"河南人都爱骗。"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悲剧     
赵本山逃出了笑星演戏难让观众入戏的"大魔咒"。在《落叶归根》里,他就是那个背着工友尸体千里回乡的苦命老头儿,从一开始就是。他让你笑,让你辛酸,让你感动,这些情绪都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赵本山扮演的东北民工到深圳打工,他认识了来自重庆,也是一把年纪的民工刘全有。刘全有喝酒时突发心脏病而死,老板给了5000元抚恤金了事。因为联系不上刘全有的  相似文献   

17.
有的文章读起来如饮甘醇,回味无穷;相反,有的文章读起来枯燥干涩,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同其他方言一样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不仅东北人有深刻体会,就是来到东北的一些外乡人也有深刻体会。以程度副词为例,东北方言有许多程度副词,是北方其他方言所没有或不普遍使用的,如“精、稀、老、溜、恶、确、杠、贼、忒、可、死”等等。这些方言程度副词有它自己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作用,从而补充和丰富了普通话。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说,它们是普通话中的几个特殊的程度副词,但是,它们的通行范围毕竟是较窄的  相似文献   

19.
顶着贺岁戏的招牌,"酸菜"系列繁衍派生出"麻花"、"韭菜"等专供春节消费的剧场菜。过节嘛,大家就图个热闹,隔着几排座位一惊一咋喜相逢,纷纷扯开了哗哗啦啦的食品袋,谈论着"本来这个戏是让我投资的"……不光是票房踊跃,投资艺术的有志之士也前仆后继方兴未艾的。戏演了两三幕了,环顾左右,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身经百戏的圈内人,一律嘴巴似张微  相似文献   

20.
A一入春,子月就开始夜里睡不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勾引的气息让她觉得郁闷。也是,二十六岁,刚刚在冬天结束一段拖了三年之久的恋爱,心情在一个冬天里变得懒散,春天的气息,怎么能不让自己心情荡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