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贫困文化环境中的弱势群体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瑞堂 《学术论坛》2003,1(1):131-135
在我国现阶段 ,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与其所处的贫困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政策倾斜、社会保障等基本途径 ,才能从根源上消除文化贫困 ,以先进文化促成弱势群体实现“自身的革命” ,才能使其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文明主体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弱势群体基本特征及其深层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转型以来,弱势群体总量逐渐增大,他们同时承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边缘化日益明显但整合性较弱,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社会风险承受力脆弱。弱势群体问题正在对中国社会造成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使社会公正原则受到了挑战甚至严重的侵蚀,降低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制约了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限制了弱势群体成员的潜能开发,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由于信仰天平的倾斜,弱势群体易受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利用,如果在体制内不能给弱势群体建立正常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势必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注经济贫困:中国当下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基点;关注权利保障: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必然基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济贫困并给予其经济救助,是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无法避开和忽视的切入点。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经济救助上,关注其权利保障,并给予他们权利保护才会真正有助于社会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4.
秦国伟 《理论界》2010,(4):166-167
运用可行能力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看待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要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结合,其能力贫困亦需要与社会机会相结合而看待并相结合而解决。任何绝对化的、孤立的视角都是不可取的。阿玛蒂亚·森所提倡的建构性的自由和工具性的自由都是审视社会性弱势群体能力贫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城市拆迁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铁中 《中州学刊》2006,(6):110-112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弱势群体在规模、贫困程度、潜在影响力等方面都已变得令人担忧。不规范的城市拆迁使得弱势群体更加弱势化,其知情权、话语权、生存权和选择权得不到尊重甚至被侵害。为此,必须建立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规范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对城市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理解幸福权利有两个维度:一是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二是享有幸福和追求幸福是一种权利.幸福权利概念本身应该是两个维度的辩证统一.弱势群体幸福权利具有幸福共性,同时突出自身特殊性.弱势群体在享有幸福权利和追求幸福权利过程中遭遇了众多障碍.为此,使弱势群体享有幸福权利最主要的措施,除了消除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消除精神贫困.只有从伦理精神上建构起弱势群体幸福感,享有幸福权利才最为彻底.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作为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关注弱势群体、主张尊重差异、追求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对当代世界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其理由在于一是实践证明多元文化主义在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社会治理功能;二是多元文化主义所关注的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一贯采取的填补性赔偿,是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考虑欠妥的结果。主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应当区分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即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在归责原则上应全面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符合个人就自身行为所肇致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的基本观念。客观因素方面,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不应固守类型化区分,而应进行程度化区分,即轻微损害、一般损害、重大损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搭建填补性与惩罚性结合的赔偿架构。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中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以国家救济为主,民间慈善义举为辅。近代以后,地方士绅商人和宗教机构等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及西方传教士经办的慈善事业作用突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加剧,催生了一大批弱势人群,造成一些社会冲突。这些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对他们给予救助。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方面,应确立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理念,即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责任性的制度性救助;同时,强化宣传民众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纳税责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如失业、养老、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加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学会自救自助。  相似文献   

10.
哲学原理 世纪之交与哲学的走向 1.哲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世纪之交的危困状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知识分子的市民化运动;原有哲学体系、原理、结构自身的问题与弊端。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贫困的实质是哲学家的贫困,其原因是,缺乏认真研读马哲原著的精神,现实感和历史感的匮乏,创造精神不足。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日益边缘化的状况表明,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哲学尚未形成一种相对统一、为大众文化所认同和接受、支撑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或者可以说,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空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哲学普遍面临双重危机,即哲学自我解构而走向“终结”;哲学因社会的世俗化而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收入分配的“和谐”。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层的加剧,分配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符,由弱势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弱势群体具有经济贫困、社会权利贫困、能力缺乏和思想贫乏等特征,它在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必须在收入分配等方面改善弱势群体的境遇,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经济、政治、资源、地理、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以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从政治、经济、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出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贫困虽然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状况,但它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体系。由于长时期贫困生活的历史沉淀,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就表现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至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弱小民族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21世纪反贫困行动的重要议题。作者描述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其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世界各国城市贫困的一般状况和中国城市贫困的特点问 :贫困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人类向贫困开战的历史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社会发展至今 ,人们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 ,在经济制度转型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 ,城市中的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 ,成为世人瞩目的话题。关教授 ,您能就世界各国城市贫困的一般情况给我们作一个简要介绍吗 ?答 :好的。我们先谈发达国家的城市贫困。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工业化早期 ,由于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 ,导致了工人阶级的相对…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消费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生活范畴,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关心这个问题。一般而言,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可以从文化市场的繁荣情况中表现出来,文化市场愈繁荣,说明文化消费愈高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程度也就愈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对于古典自由主义与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理论家贫困观(即弱势群体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思想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制度设计与安排是公正的、合理的,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存在利益表达意识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利益表达方式不尽合理等诸多缺陷.对此,应从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素质,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拓宽表达渠道、规范利益表达方式、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农民工等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弱势群体的主体部分。新疆弱势群体的子女在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均存在着受教育机会均等严重失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弱势群体的经济贫困、文化素质低以及社会政策等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文章运用社会权利贫困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社会权利贫困的“中国现象”,其中包括现行法规没有保障平等的公民权利、明文规定的权利难以得到强制实行、弱势群体缺乏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权利、城市贫民的人格尊严严重缺乏,以及一批特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严重不足。通过总结美国反贫困政策演变和不足,文章提出了治理中国城市贫困的四个基本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解读贫困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兆萍 《中州学刊》2004,(6):173-176
自刘易斯提出贫困文化以来,这一概念便被人们广泛使用.但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贫困文化的本质,人们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仅仅是从其表征上给予现象和内容上的罗列.研究贫困文化首先应研究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而通过对典型贫困地区的描述以及土地对人们重要性的详细论证,提出贫困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