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式就业的理论以及西方关于移民与"族裔聚集区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理论视角和解释工具提出了展望;最后从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不平等的视角提出了考察中国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市场供求、就业进入与效果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权是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中的重要内容,但以农民为主体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一直遭到职业歧视和待遇歧视的双重不公平对待。反就业歧视是社会正义理念的一种表达,也是政府的当然职责。劳动者各项权利的伸张是消解就业歧视的强有力的保障。文章针对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的现象,重点分析就业歧视的成因并提出目前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就业歧视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是根治就业歧视、维护公民平等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当务之急。现从就业歧视的界定入手,在分析我国现有立法不完善的情况,并从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为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难这一现状,也使就业歧视成为客观事实。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性别、容貌、身高、年龄、户籍、血型、健康条件等自然属性歧视现象和学校档次歧视、学历层次歧视现象,研究过程中,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就业歧视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并从法制、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四个层面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CHIP2008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两个群体就业岗位获得和工资差异,并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引起的歧视程度进行了估算。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和城市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5.39%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人特征不同形成的,74.61%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歧视性因素。歧视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内部的歧视,占到工资差异的37.81%;二是职业间的歧视,占到工资差异的25.39%。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不但会给农民工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压力,最终也会对歧视者本身产生负面影响,并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发生净损失。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没有统一有效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以及当前反就业歧视相应的法律法规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现实中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要注意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反就业歧视立法先进经验,以加快我国滞后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立法思路要明确界定就业歧视、提升反就业歧视的效果,并施以严格的法律责任、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  相似文献   

7.
8.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反响强烈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法理学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欠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的机会.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反"就业歧视"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立法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的平等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论就业歧视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歧视阻碍价格信号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城乡隔离、户籍壁垒引起的就业歧视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业歧视违背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原则,严重时会危及社会稳定.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是政府应当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根治就业歧视、维护公民平等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侵犯了公民平等的就业权,严重破坏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归纳总结了在招聘中存在的典型的就业歧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根据就业权产生的依据和满足人们需要的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就业权划分为基本就业权和非基本就业权,就业歧视也就相应地划分为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和非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后者又可以分为由劳动者自身内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和由劳动者自身外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主张按照贡献原则进行就业权的分配,在基本就业权领域实行完全平等分配;在非基本领域以劳动者内在因素为依据按照贡献原则进行比例平等分配,以此来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的形成,就业中的相貌歧视问题日益凸显。从审美与伦理的关系来看,相貌歧视是审美与伦理冲突的一种表现,也是后现代伦理审美化的结果。对于相貌歧视,目前无法通过立法消除。我们只有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改变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观念的误区,尽可能为求职者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鼓励求职者树立信心,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全社会应努力促进审美与伦理的和谐统一,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基因歧视第一案"表明,基因歧视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歧视中的新趋向。基因就业歧视不仅动摇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限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而且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在完善现有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歧视法,并对就业基因歧视作出规定,畅通救济渠道,用法律来规制基因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的求职者群体.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即就业歧视.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状况、就业现状和遭受就业歧视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具体探讨了就业歧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法律、行政规定确立的制度性就业歧视,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公务员录用中的歧视等,在中国目前依然比较普遍。此等情状,违反了宪法上的平等原则、侵害了就业者的公平竞争权,构造了更多的弱势群体,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从未来发展及法制改革的角度而言,反对就业歧视,尤其是去除就业歧视的制度栅栏,不仅是贯彻宪法上的平等原则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履行《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之义务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然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并未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出现性别就业歧视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有其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余地,单纯的“就业供大于求”只是表面现象.文章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中“经验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而“经验歧视”则更为常见,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要求需“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何谓就业歧视?工作经验要求是否构成“就业歧视”?对此要求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就业歧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自二战至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女性就业歧视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 使人类的发展潜能、选择和从事职业、实现个人抱负的自由受到限制, 由此造成了人的才能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反女性就业歧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 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结合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特点, 提出了反女性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