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玫瑰门》开启了铁凝身体写作的“玫瑰门”。这个身体写作的“玫瑰门”一经打开,就在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实现了对1980年代致力于女性纯精神世界探索的“二张”的成功超越,而且成为1990年代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以“躯体写作”为主要特征的个人化女性写作的前驱。同时,其与陈染、林白在身体书写上的差异又显示出铁凝对女性更具前瞻性的眼光,预示了未来女性写作更具生活化的新变。铁凝的身体写作将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连缀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将对女性文化的思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孙佳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11,31(4):48-5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不仅深刻地表现在作品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拒绝和反抗上,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对某个女性个体的命运归属问题的探讨而突入对作为整个生命存在形式的女性整体的追问。探讨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疏离状态,可以深入研究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应处的位置和维度。  相似文献   

3.
林白的小说通常被人们用“女性文学”或“私语化小说”来命名,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一定影响。以林白的两部长篇《一个人的战争》和《守望空心岁月》为例,本文试图从叙述方式这个技术操作层面来解读她的作品,用“流水”(松散自如、随意自然的叙事)和“飞翔”(语言的诗意运作)来描述林白的叙述,并展示其与“个性化、女性化”特质相契合的勉力。  相似文献   

4.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种较到位的女性写作。她从女性自身境遇出发,考察女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追求。本文试图从林白的意义上来解读其作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孤独飘泊的魂灵进入其作品内容,归纳出林白小说的三个层次:即成长之旅、情爱之殇、生命之思;下篇以自身书写的世界为题,分觉醒自我、书写自身,女性写作展开,将林白放在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展露其个性:“通道”、“记忆”与“飞翔”确立了她写作态势的与众不同。在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上,她继承衔接起了一段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个人话语  相似文献   

5.
合剑雪 《社区》2001,(12):38-39
林白,本名林白薇,生于广西北流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曾写出著名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青苔》、《说吧,房间》、《子弹穿过苹果》、《守望空心岁月》等,江苏文艺出版社曾为其出版《林白文集》。 林白小语:写作是一种舞蹈,是向上的艰难的扭动,灵性的光辉在上,感性的尘  相似文献   

6.
林白是新时期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家,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体验的作品.本文从林白创作的具有特殊文学体貌及审美特性的文本中选出三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文本<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和<玻璃虫>来描述林白在女性书写中所试图建构的女性身份特征,揭示林白在具体文本叙事中呈现出逐渐拆解、质疑这种女性身份的迹象.而正是这种质疑和拆解使林白的女性书写表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成就了她的新的女性书写.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的女性写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意识有了更深的自觉。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不再采取回避的姿态,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还是在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上,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直面人生的书写更有力度,对商业社会的把握更有穿透力;女性个人与历史的对话更加孤独也更加执著;商业视野下的女性写作也有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艺术空间;一些女性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则将女性的生存体验以一种执拗的“私语”化(或曰“个人化”)方式描绘出来,渐渐形成一股90年代新的女性写作态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90年代,女性小说呈现出世俗化与个人化倾向,其中世俗化写作以池莉、张欣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世俗关怀,而个人化的写作则以林白和陈染为代表,主要是通过躯体显示女性的独特欲望和个人化体验。  相似文献   

9.
空间叙事的主要手段是隐喻,方丽娜创作的典型意象“蝴蝶”和“宋城”隐喻着她的创作心理历程,反映她个人的价值体系。因此,从空间叙事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方丽娜的小说集《蝴蝶飞过的村庄》和《夜蝴蝶》,探讨四种空间叙事类型:记忆空间的重塑与文化空间的浸染、地理空间的变迁与现实空间的落差、家庭空间的逼仄与私人空间的封闭、精神空间的审视与心灵空间的拯救。通过运用空间叙事学技巧,挖掘方丽娜作为海外华文女性写作的新特点,展现华人女性在海外的生存困境,对个体女性的心理和精神流动进行考察性书写,发现其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心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目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站在市民立场上对现代生活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进行探索,对女性的母爱意识、生命创造意识、情爱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给予了肯定。这些使她与与林白、陈染等关注女性私人经验、躯体感觉的"个人化写作"不同,也与知识分子立场的方方不同,却也限制了其小说对女性意识的探索。由于其小说中对女性意识探索的叙事模式受五四思潮影响的局限、市民生活对其思考深度的局限,使其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略显浅薄。  相似文献   

12.
残雪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她本人并未刻意追求。残雪认为只有彻底的个性写作才能把女性主义文学进行到底,因而,她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幽暗隐晦的灵魂深处。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天堂里的对话》虽然展现出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温暖明亮的色调,但其人物内心也存在着焦虑与不安。小说完全建立在内心世界的剖析上,“我”和“你”可以说是一个人分裂出的两个灵魂,由此产生出“理性与欲望”“屋外与屋内”“等待与追寻”的分裂心理,从中可以折射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自我价值的探寻过程。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是人、地方与时间的联结之物。“地方”“记忆”与“艺术”具有层层关联及丰富的意义,“地方”是人与自然地点建立意义的精神空间与交往场所,是人类经验与有意义的“场所”。人类的记忆、想象与认同需要具体场所,而记忆、想象与认同则又重塑地方的“场所精神”。地方艺术连接着人对于地方的往昔历史经验,是人重返地方的记忆之物。地方艺术携带着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集体记忆,并帮助我们重建人的身份认同与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后民族时代,地方性知识与地方艺术对于身份认同具有重建意义。人通过地方艺术的可见形式,回到不可见的往昔历史经验。人通过充盈着地方场所精神的社会记忆,从而获得故土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地方艺术回到精神所栖息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5.
论《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几十年岁月荡涤、《飘》终于让人们接受了它在畅销“华盖”之下的丰富内涵,被接纳进了世界名著的行列。《飘》除了反映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及其战后的重建,塑造了一个爱憎鲜明敢作敢为却又让人褒贬相加的女主人公,表现了作者独具特色的审美视角与艺术表达之外,浓厚复杂的女性意识也共同地使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没有随那无数县花一现的畅销小说一起消逝。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来看,《飘》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女作家写的,(主要)描写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及内心体验,有着浓郁又…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于抗战期间在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英文自传《古韵》(Ancient Melodies),在同样战争的背景下,许多女作家也同样自觉地选择自传写作,表现了她们对于现代性和战争的反思。本文以凌叔华的《古韵》为中心,通过比较郭沫若、萧红等人的自传作品,以自传中的“自我”概念为切入口,试图阐释战争背景下的女作家的自传写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奇》的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传奇》在四十年代中国的出现,有很大的突发性,是一个“奇迹”。张爱玲所建构的文本语境明显区别于四十年代“左翼”与“右翼”文学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她力图揭示的是战争环境中原生形态的生存境遇,以及女性生活的真实世界。她从一个女性的独特体验和内心感受出发,形成了另一种非意识形态的边缘性话语方式。她说:“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无数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也写不完。”①这便使张爱玲对人性中凡俗与很琐一面的展示,达到了现代文学中少有先例的深度。也正是因为《传奇》展现的是淡…  相似文献   

18.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讲述作者记忆中的过去事件和生活印象,叙述视角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变化。门罗在一生的写作实践中寻求适合她自己的简单而自然化的叙事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就是尽可能接近个人记忆的真实而讲述生活经历和看见、听见的故事,并在不断对过去和当下的比较和思考中审视关于过去的真实。本文以门罗后期的两个短篇小说《阿尔巴尼亚圣女》(Joan Albania,from Open Secrets,1994)和《侵犯》(Trespasses,from Runaway,2004)为例,对她讲述故事的记忆叙事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作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里所隐含的生活态度和写作理想。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与女性小说之关联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课题.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者身份与她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考察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我们看到女性小说勘探女性自我世界的深层隐秘与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对象有相通之处;女性小说"自白式"的话语方式与意识流的形式特征有一致性.意识流为女性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女性小说在寻找自己的"飞翔"姿态中创造性地化用了意识流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