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东欧国家经历了近20年的社会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金融银行业的开放也相继完成.金融开放为中东欧国家的金融银行业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蕴含了种种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之前、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后三个阶段金融银行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并就外部不稳定因素对这些国家金融银行业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正确处理金融银行业开放、稳定与发展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战略具有合理性,通过对其内在逻辑和不同选择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其中的规律.由于缺少储蓄和资本,转型国家只能选择相对激进的金融自由化,甚至因此忽略财政赤字不断累积的风险,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这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而在金融模式的具体选择上,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的逻辑在于金融自由化的约束条件决定了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3.
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绩效差异和问题,金融改革的方式不足以解释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绩效差异,而初始条件、其它结构改革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制度质量都是影响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绩效的因素。中国可以借鉴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根据较好的初始条件选择渐进的金融改革方式,将金融改革与结构改革、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及制度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绩效差异和问题,金融改革的方式不足以解释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绩效差异,而初始条件、其它结构改革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制度质量都是影响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绩效的因素。中国可以借鉴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根据较好的初始条件选择渐进的金融改革方式,将金融改革与结构改革、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及制度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金融脆弱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前俄罗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成因,并据此得出结论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与独立是转型国家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判断:1994—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对金融自由化程度进行科学判断.为此,梳理了金融自由化理论,提出两个研究假设,设计了判断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一因素赋权重值,之后利用修正后的法规描述指标法对中国金融自由化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对中国1994-2006年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进行了动态判断.研究结论认为,由于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战略,节奏控制适当,从而能够保持金融业的平稳运行.但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正在加大,建立金融安全预警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基于美国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美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存在十分显著的协动关系,说明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因素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和阶段,也充分说明金融在本轮危机中的作用.鉴于此,我国金融的运行也要在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同时,增强金融运行的安全性,以便推动并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泰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固然与国际投机者的行为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泰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宏观经济基础脆弱和金融自由化步伐太快而缺乏政策配套。危机启示我们,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适时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在引进外资、推进金融自由化、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金融不稳定假说"的逻辑线索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重新重视马克思、费雪和明斯基三位经济学家的思想,而前两位的思想已为人熟悉,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却很少提及.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固有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实质就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进而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危害难以避免.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对防范金融风险,构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以及推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金融体系暴露出自身的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产权结构和货币政策对俄罗斯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探寻促使金融体系适应并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路径。俄罗斯应该在继续调整产权结构、实施金融深化、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金融,增强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率市场化为经济转轨国家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中、东欧和亚洲典型经济转轨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选择渐进式或激进式转轨路径的依据是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产权制度的变革是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制度前提;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分别展开讨论,而对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尚较少.本文分别从金融开放的主体、客体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等角度出发,对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与比较.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主体、客体还是作用工具的角度,把资本账户开放视为金融开放的一部分将更为科学合理,也更为自然一些,这也将有利于人们对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选择与放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金融约束在我国的不可行性,并主张金融深化应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推进金融深化的具体策略上,作者又认为我们不能照搬理论采取金融自由化,而应探索中国独特的金融深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市场金融自由化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重现之后尤为突出。可以从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对金融自由化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综合深入评析。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涉及金融自由化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方法论涉及衡量金融自由化的方法以及数据关联问题,实证研究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就金融改革对经济的影响进行阐述。今后该领域研究存在五大趋势:一是微观领域会纳入更多自由化影响力的研究;二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将受到更多关注;三是金融自由化的衡量方法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四是研究将提高对数据筛选问题的重视;五是未来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金融危机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通过提高东道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但其效益的实现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抱着谨慎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模式、步骤与时机来实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经济进程 ,是在科技发展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形成的。它由于自身的特点 ,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正负双重影响。其正效应在于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 ;其负效应在于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金融业面临着由此而来的诸多压力和潜在金融风险。对此 ,发展中国家必须从开放的节奏、宏观金融监管、利率汇率政策以及增强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入手 ,精心设计参与金融全球化的战略 ,力争趋利避害 ,最大限度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否定金融监管的基础,相反还强化了金融监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文章从纵向角度探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运用预期理论,探讨财务预期的概念、理论基础、形成路径、财务预期的类型和作用。利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2008年的融资门事件,分析非稳定财务预期现象的存在,提出改善决策者心智模式、建立健全决策者财务预期监测与预警系统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