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迈上新征程,高校必须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深刻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的使命任务,进而探寻出一条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路径,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现实发展需要的回应,也是对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坚持和深入推动。遵循“教育—人才—创新—科技—强国”关键要素联动的逻辑链,习近平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统一进行统筹规划,丰富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内涵,在实践层面为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创新驱动的整体联动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科教兴国战略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和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作出的系列深刻阐释,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升至新的历史高度。文章从这一重大战略赶超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基点的深厚意蕴及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实践路径进行解析,以期更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缘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如何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问题。迎接 2 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说到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中华民族能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看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本文认为 ,能力比知识重要 ,素质比能力更重要。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之灵魂 ,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坚实基础。要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前提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科学素质教育为重点 ,以身心健康教育作保证 ,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 ,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具体教育行动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作了完整的阐述,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既是融合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投入概念的“教育、科技、人才”实体,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使命责任驱使下,自觉、主动、积极聚焦“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并充分发挥自身高端专业人才及高新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攻克我国高新科技薄弱领域,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全球竞争力起到领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其真谛在于促进科技及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提高全民族科技意识和教育意识,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有效途径,是应对新一轮大国博弈挑战的关键举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精神动力,既有助于大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也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坚持促进科教融合、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坚持舆论宣传引导,使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各方面人才砥砺前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者放在一起进行系统谋划,统筹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主要从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铸牢强国之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创新型国家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有力支撑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再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科技和教育是与它的兴衰息息相关的事业。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国家会不会日益强大,人民能不能共同富裕.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最终要靠科技、靠教育的发展,所以科技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本国教育地位的状态相适应,教育投入的加大,使科技更有实力.从而促使产业的兴旺.反过来再加大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较详尽地叙述了建国以后我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执行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无可讳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必须急起直追,明确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这一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大量的人才资本,这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寄托着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青年成长的新希望和新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高校进一步落实科学人才观明确了宗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云南女性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教育与女性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女性"建设未来的资本",是女性"走向社会的通行证"。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将妇女教育定位为"仅次于消除贫困的第二大行动目标"以及"一种从深层次改变妇女命运的事业"。发展女性教育,开发女性人力资源,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超常教育先驱者沈亦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亦珍是我国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他于193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教授。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沈亦珍就提出了超常教育的思想,并且进行了超常教育的实践探索,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超常人才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等观点。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亦珍在上海中学主持实施超常教育实验计划。当年参与实验的师生的反映表明,超常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从当时受到实验影响的上海中学学生的后期发展来看,超常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沈亦珍的超常教育思想与实践已经在我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及技术创新。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立的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卓越计划”教育基地为案例,具体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发展战略及教育培养途径,旨在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创新基础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才建设是我军赢得未来战争的关键.在新形式下,军队人才结构与质量建设应围绕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从战略高度上科学筹划,统筹安排,在观念、人才规划以及培养体制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情况和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继续开辟和巩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后发国家代表的日本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个性和创造性的崇尚,当前高等教育最具话语权的美国对于生活适应的追求,让我们反思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就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方面的不足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告业的发展对高校广告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要求高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广告学专业课程的再设计。课题组运用德菲尔法和问卷法进行创新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对国内六所著名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组合设计进行抽样,采集广告人才培养单位(高校广告专业)与用人单位(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对这些课程设计的态度指数,统计显示:市场因子在课程设计组合评价中有决定影响作用,这对广告学专业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世界高等教育已呈现综合化、信息化、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给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一系列的冲击。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要求高校对学科专业结构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合并组建不久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来说 ,科学定位、明确总体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新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人才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通过政府立法,指定执行标准,设立专门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德国应用型大学采用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尚处起步阶段,国内高校通过特色办学,与地方和企业开展合作,重视实践课程来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德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模式对我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师生评价标准以及高校与外界关系等方面存在妨碍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与制度设计。总结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了中国高校只有以创业教育为契机,通过一场系统改革来培育开展创业教育的合适土壤,才能确保创业教育实现预期目标: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转向自我雇佣、自主创业教育;从重视知识与记忆转向重视过程和思维;从学术专家转向学术企业家;从一元考核转向多元考察;从封闭、狭隘转向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