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虬村黄姓刻工研究与《虬谱》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雕版印刷史上,无论文字抑或版画图书的刊刻,明清两代徽州故县虬村黄姓刻工的作品皆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已故郑振锋先生指出:“歇县虬村黄氏造名手所刻版画盛行于明万历至清乾隆初。时人有刻,必请联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杰。举凡隽雅秀丽,或奔放雄迈之画稿,一入黄氏诸名工手中,前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态,而亦能自行布稿作图。”①著名版本学家赵万里先生也曾说:“徽籍刻工(引者按,主要指虬村黄姓刻工)在徽州、杭州、吴兴、苏…  相似文献   

2.
安徽地区的雕版印书,南宋时期已较普遍,明中叶以后,竟成为安徽刻书业的中心,直到清代道光年间,始成尾声。 徽州镌刻图书的技术,在明万历年间,达到精致的境界,其原因之一,是与歙县虬川黄姓刻工有关,在当时不仅人才  相似文献   

3.
徽州仇姓刻工刻书考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室南渡以后,徽州便逐渐形成颇具文化特色的名区。明代中叶,作为该地文化重要一支的徽州版刻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风格名噪海内,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由此,对于那些有功于是的刻工及印版镌刻情况做专题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 徽州刻工以黄姓最著,对黄姓刻工在版刻方面取得的成就,人们多有述及①,而对与  相似文献   

4.
盛义 《天府新论》1991,(5):88-94
  相似文献   

5.
汉代宗正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代宗正作为管理皇族宗亲事务的重要职官,在汉代官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最初来源于卿大夫家族内部的家臣制,经过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演化到秦汉时代的宗正。掌管属籍是宗正的重要职能。属籍内容包括宗室的世系、著削记录等,宗正通过属籍制度实现对宗室的管理。除此以外,治宗室之狱,参与帝后的废立的程序,典宗室婚丧之事也是宗正的重要职责。宗正的选任一般来源于经明行修和宗室成员,并且逐渐注重其实际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宋代武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武学在中国学制史和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始建、兴盛至衰落经历了两百多年。宋代武学拥有完善的体制体系,对学生的入学条件和修业内容、年限等有严格的要求,宋代武学的兴盛也促使了武举制度的成熟和发展,为后世军事和体育人才的系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维崧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和骈文家。他的家族 ,与晚明的政治关系极其密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排比钩勒 ,考述了陈维崧的家世 ,展示了其家族主要成员在明末清初山崩海裂般的动荡年月里的遭际和性格 ,有助于对陈维崧本人的思想和创作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唐代科举设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武举、道举和童子举等若干科目。其中,明法科是为封建王朝选拔法学人才,参加国家管理,特别是担任司法职务的专业性科目。关于明法科的历史记载相当零碎,现予汇综考述,以就教于法学界的朋友们和广大的读者。一明法科首次开科的时间,史无明确的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颁发的敕文  相似文献   

9.
临泉县历史沿革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泉县城西一里处的古城子,为周初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国遗址,叫沈子国,这是很多历史古籍及本县历代地方志书所明确记载的,但近年安徽的一些出版物认为:临泉并非是西周的沈子国,也不曾设有平舆县,临泉春秋时建有沈子国,楚为寝丘邑,汉为寝县。现予以辨析。一、寝丘在何处寝丘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称谓不一,或叫浸,或叫,或叫。《汉书’地理志》应劭注:“孙叔敖子所邑之寝丘是也。世祖更名固始。”《后汉书·郡国志》汝南郡“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那么..寝丘在何处呢?一说在今河南省固始,一说在今安徽…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籍贯考述徐子方关汉卿籍贯,历来存在大都、解州、祁州三说,至今未有定论。因这一问题涉及关氏一生活动及部分作品系地系年,故有必要对此作一系统考述。一、“大都说”疑窦丛生谁都知道,“大都说”源出于《录鬼簿》和《析津志》,前者于关汉卿小传中径自称之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述仲雍的有关生平事迹:南方的"吴"本来叫做"虞",是太伯、仲雍所立,故仲雍又名虞仲;《论语·微子》中的"虞仲"非太伯之弟仲雍,而应该是别有其人;太伯是由于仲雍的意见,才最终下定了辞让君位的决心;太伯"端委以治"而仲雍"断发文身",体现了仲雍的聪睿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2.
焉耆在清代以前历史上又称乌耆、乌夷、夷、乌缠、阿耆尼、亿尼、忆尼、乌祗,清代称喀喇沙尔,民国又改为焉耆。焉耆地处天山南路中部,扼东西交通要冲,又有开都河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可谓是得地缘之利,为富庶之邦。为此,笔者就其历史沿革作此考述,以补这一地区历史研究之不足。西汉初期,焉管已是西域情“城郭之国”之一。《汉书·西域传》载:“焉管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没有“击胡候、输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去胡左右君、台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去胡都尉、…  相似文献   

13.
室韦,北魏称失韦,隋以后始作室韦。关于室韦地理的考证,前人已有很多论述,但意见纷歧,长期以来不能统一,影响室韦史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4.
宋代武学在中国学制史和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始建、兴盛至衰落经历了两百多年.宋代武学拥有完善的体制体系,对学生的入学条件和修业内容、年限等有严格的要求,宋代武学的兴盛也促使了武举制度的成熟和发展,为后世军事和体育人才的系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朝统治者为提高自身素养,效法东晋、南朝设立了侍读制度。侍读的职责是陪伴皇帝、太子及宗室王公读书学习,向其传授知识和汉族礼法,监督、规谏其日常行为。侍读地位崇重,在东、西魏对峙时期,开始了职官化的进程。北朝侍读甚重人选,通常挑选知名学者或高门优秀子弟。北朝侍读制度为日后唐宋侍读学士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代史馆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代史馆及其所修史书,史家议论颇多。明代王世贞曾说,“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可谓滥觞。清人也以为,“明修《元史》两次设局,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所论如此,几至明史馆于死地,以至后人以为明史馆果真“不修起居注,不修国史”,连修实录也“无一定的制度”了。 明代官修史学果真如此草率,明史馆修史制度果真如此可悲吗?还是让我们先从明史馆产生的背景、其机构变化的过程以及修史的特点入手,把握住它在史馆发展史中的部分轨迹之后再作议论吧——这对于明史和史学的研究都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李峻岫 《云梦学刊》2005,26(5):7-11
刘台拱是乾嘉时期著名的扬州学者。受其家学影响,刘氏对宋学的态度与时彦颇为不同。他服膺程朱,精研义理,在学术宗旨上不为汉宋门户所限,汉宋兼采。治学上专精而又会通,深于礼学。其学行在当时学术界乃是共相推服,名望隆重于一时,开扬州一带学术之风气。  相似文献   

18.
罟罟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罟罟、括罟又作顾姑、故姑、罟姑、故故、固姑、姑姑、罟冠、罟冠,写法不一,乃蒙古贵族妇女所戴之一种冠饰,南宋及元明人诗文中每每见之,如: 赵珙《蒙鞑备录》妇女:“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红青绒饰之”。 彭大雅《黑鞑事略》:“妇人顶故姑”。徐霆疏:“霆见其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  相似文献   

19.
豫章旧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章自汉高帝六年(公元前二○一年)置郡到唐中叶正式废止,共有九百余年历史,然而为其修志者,直至明代仍大有人在。据历朝正史《艺文志》、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所收书目初步统计,从三国到明代以豫章为名的地方志书共有十六种二十一部之多,它们是:《豫章烈士传》、《豫章旧志》(二部)、《豫章旧志后撰》、《豫章记》(三部)、《续豫章记》(二部)、《豫章古今记》、《豫章旧图经》、《豫章西山记》、《豫章职方乘》、《续豫章职方乘》、《豫章  相似文献   

20.
图经考述     
图经属地方志书一类,是载一地古今各类情况之书,惟较之地记和地志,体例更完备,内容更宏富。清人章学诚称: “古之图经,今不可见。间有经存图亡,如《吴郡图经》、《高丽图经》之类,约略见于群书之所称引,如水经、地志之类,不能得其全也。”又据后人解释,最早图经乃有图有文,图是地图,经即地图之文字说明,合之称为图经;且古之地图轴幅甚大,收展麻烦,难以保存,易于破散,故大都是图亡而文存,成为后世所见仅有文字之图经。近人王以中对此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