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样性是三峡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三峡文化的多样性是三峡历史发展的积淀,也是三峡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三峡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主要表现、现代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3.
三峡石刻与三峡审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 ,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 ,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 ,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 ,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 ,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4.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 ,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 ,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 ;研究三峡军事史 ,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 ;研究三峡军事史 ,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 ,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 ;研究三峡军事史 ,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峡伦理文化”是受到三峡区域特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的,以三峡人为主体的,以三峡人伦为基础的,反映三峡人道德生活和价值取向的,以三峡人的道德规范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三峡伦理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体系性,也在于区域伦理研究的紧迫性,更在于区域文明建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大坝135米蓄水成功后,三峡库区形成。新三峡是容颜不改的雄奇三峡与珠联璧合的数百公里辽阔水面,是三峡湖!发展新三峡旅游,要继续发展三峡游船观光游,开发游船度假休闲游,创新高峡平湖游;构建大三峡旅游圈,发展新三峡分段分片游,带动游船业、湖区特色经济、特色城镇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石刻文化中蕴涵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帝王情结。这种帝王情结,不仅是三峡文化厚度不可或缺的历史佐证,是三峡传统审美意识的高度浓缩,也是中国折射古代历史兴衰的多棱镜,还是三峡文化传统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  相似文献   

8.
鄂西巴东地区古石刻作为见证三峡治水的特殊印痕,它是三峡水物质文化的另类表征;作为凝练传神的艺术形式,它是三峡水艺术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古代峡江引人注目的水上航标,它是三峡水文化理念的生动演绎;作为古代长江两岸的人文景观,它是三峡水历史文化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9.
《巴东三峡歌》出现甚早,但其中“巴东”具体所指却比较模糊,历代地名变化较大,更让人不容易认清其真实面貌。民歌中的“巴东”其实是两个词,巴是两汉时代的巴郡,东是东边。因为三峡基本上都在巴郡东边境外,当时人民就习惯性地称三峡为“巴东三峡”,所以“巴东三峡”应理解为巴郡东之三峡。  相似文献   

10.
论游船在长江三峡旅游中的主体作用及游船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船不仅是长江三峡旅游活动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旅游载体,也是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三峡旅游中发挥着独特的主体作用。游船业的发展必须对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进行深入改革,才能在长江三峡旅游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执着地表现了他的家乡高邮,描写了高邮的许多民俗文化,使其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文章力图从他对民间习俗、民间艺人、民间美食、民间作坊的描写来分析他小说中的地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天安门诗抄》的出现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笔者试图从"民间"这一理论视域对此加以考察。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三大方面:探讨文本的民间立场;着重分析隐藏于文本中的"民间隐形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其中的两种民间文学模式;兼论与文本紧密相关的人物即周恩来的民间形象。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民间文学则用语言形式表达部分民俗。它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是了解和研究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文就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民间熟语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由于它反映了一定的民俗现象,因而极具民俗价值。考察青藏地区谚语、谜语的民俗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字里行间的民俗内容以及为民俗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土族民间“传闻”及其背后的信仰民俗事象为研究个案,试图去破解传闻与信仰民俗之间的一种意义联系。在土族的生活中,传闻和信仰民俗在一个既有神秘性却又充满现实感的平台上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传闻对信仰民俗有着强化和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歌谣与民俗互为依存,具有共同的表现特征,又共同培育了民族民间艺人。湖北恩族三岔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其研究分析,可略见土家歌谣与风俗于一斑。  相似文献   

18.
民间知识分子的生存与个人成长都离不开民间社会的文化环境。同时,民间知识分子也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为民间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二者相辅相成,血肉相连,从而形成了一种鱼水关系,不可须臾分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开展幼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教学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进行了效果测评比较、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其结果分析与探讨,得出在3—6岁幼儿中开展系统科学的民间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增强幼儿艺术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中,应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使用,尽量使用"民间信仰"这一学术术语而不要采用具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封建迷信"一词,应主要采用"民间信仰"来概括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仪式活动但又不要否认其中可能存在的巫术遗留或巫术倾向。"民间信仰"可以重新界定为:与制度型宗教相对应的一种宗教类型,由广大民众(包括城市和农村民众)基于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祖先、神、鬼及风水、阴阳、命运等神秘力量)的信奉而进行的祭祀、崇拜、占卜、禁咒、灵魂附体等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这种仪式活动可以发生在家庭、祠堂、登记或未登记的宗教场所内。在"民间信仰"这个大概念基础上应提炼出更具分析性和指导性的"小"概念。只有经历一个类型学比较研究阶段,才能最终完成认清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之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