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暴力逐渐升级和恶化,说明了传统的高校暴力预防和干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校园暴力的介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与优势。本文旨在把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之中,并从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相互融合、多元整合的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笔者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的法理内涵进行界定,对校园暴力法律类型与法律责任进行了探讨,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性质的三种校园暴力基本法律类型,行为人基于实施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暴力需要依法治理。因此,应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的人格权保护制度;完善校园暴力的行政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校园暴力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长久以来我国一方面对校园暴力没有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对校园暴力的处理存在诸多弊病。因此应当明确校园暴力概念,并针对我国校园暴力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措施包含两个中心思想,一是通过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剖析明确其严重性,从而提高对校园暴力问题的重视程度;二是增设、细化法律法规,以加强政府、学校职责为重点,并增加对校园暴力事件处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影响校园治安环境的重要因素。分析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机制,探究行为人的罪过心理成因,可以为预防、遏制校园暴力行为,有效防止青少年反社会行为进一步升级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校园暴力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要防治校园暴力,必须采取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学生自身“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防治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公关》2011,(3):77-77
校园暴力是波兰学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调查显示,近1/3的波兰人将校园暴力视为严重问题,283%的学生和114%的教师认为波兰学校未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多数学校和教师缺乏系统应对校园暴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常常得不到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此外,现任教育部长主张通过加大控制和惩罚力度来防范校园暴力,忽视了校园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汤嘉顺  姜棋桐 《国际公关》2023,(22):121-123
近年来校园暴力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社会话题,为了呼吁社会重视并妥善处理校园暴力,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校园暴力主题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而女性受害者群体则是校园暴力受害者中较之于男性心理更复杂、生理更为脆弱和印象更加刻板化的一类群体,在公益广告中有不少对女性校园暴力受害者的特殊化表现。本文从相关研究介绍、女性受害者群体的描绘偏好、描绘方式和批评与建议四个角度展开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频频爆出的女生校园暴力视频让校园暴力再次成为关注热点,目前关于女生校园暴力的研究集中在概念界定、特点、成因和预防四个方面,在研究对象的细化,研究视角的扩大,研究内容的拓展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校园恶性暴力现象无论是内发式还是侵入式,都呈现出数量上升、施暴与受害者群体化、行为与结果恶性化程度加重的特征。在探析校园暴力原因的同时,需要进行防控机制研究,包括建立校园暴力危机预测机制,建立、落实和改进间接和直接防控机制,从而发现校园人身安全潜在问题,改善心理疾病学生心理状态,对违法犯罪进行威慑并增加犯罪障碍,从而促进我国校园安全机制的良性发展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实质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高校校园暴力的出现主要源于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此,高校应从德育工作预防和心理教育预防两方面防控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校园暴力是构建和谐大学必须面对、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缺位是造成大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价值观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校园性别欺凌事件频发引起舆论关注,深入探究其发生机制并寻求防治策略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对基于天津市S中学18位学生的深度访谈数据,借助暴力三角理论,从文化暴力、结构暴力、偶发暴力三个维度分析校园性别欺凌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校园性别欺凌根源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这一文化暴力;学校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学生处于结构暴力场景中,给性别欺凌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支持;青少年自我性别认同的威胁感和缺乏同理心等偶发暴力,使其难以理解和接纳多样态的性别,进而导致性别欺凌行为。因此,建议通过制定具有性别视角的反欺凌法律和政策,开展全面性教育培养青少年多元、平等的价值观,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性别欺凌行为处置程序来防治校园性别欺凌。  相似文献   

14.
陈萌 《北京纪事》2016,(10):4-11
又到九月开学季,孩子们带着对新学期生活的美好憧憬迈入校园这方净土.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校园欺凌事件却时有发生,大众几乎每隔三五天就能看到一则或多则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及视频,这种暴力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校园暴力的出现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引起了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鉴于此,2016年的国考面试试题,更是把校园暴力作为了一个重要热点.  相似文献   

15.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却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健全、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教师管教失当、接受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等相互作用的混合产物.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应充分运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形成校园暴力治理的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生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增多和严重的趋势,女生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因素是女生校园暴力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校的教师素质较低、管理松散和德育工作薄弱,不完整的家庭结构、特殊的社会阶层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充斥社会的暴力和色情文化、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法律教育与宣传问题等方面。相应地,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也应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与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校园暴力事件无论在数量还是性质上都呈现出逐渐严重的态势。校园暴力具有校园文化的关联性,其概念需要从发生地域、学校类型、加害与被害主体、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性质等角度来界定。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对暴力现象的类型与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其特有原因和防范对策。在现象的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我国当前大量校园暴力与情感纠葛相关,在校女生参与或组织实施的数量激增。在原因与对策分析中,提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改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需要加强心理监护,并提出校园安全保卫应向有限辐射地域延伸。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经历调查研究问卷,对校园暴力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中学生暴力行为一般状况和特点。研究发现,心理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总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和在父亲职业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实施者的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受害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暴力目击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因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校园周边环境混浊、暴力文化泛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某些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暴力心理倾向与暴力行为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对大学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净化校园环境等措施对症下药,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军队暴力、黑社会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为世界公认的“硬暴力”,日本也不例外。但是,日本国内对于有组织的硬暴力行为在罪与非罪的文化界定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认知混淆;对于个体硬暴力行为的论罪存在着司法与社会认知的混淆;硬暴力犯罪存在着国内与国外定罪认知上的混乱。深入分析日本国内存在的对于“硬暴力”的认知混淆状况,探索其深层次原因,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