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努力搞好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目前,在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地位弱化、思维僵化、对象分化、抓手虚化等问题,导致统战工作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搞好新时期党的基层统战工作,党的基层统战工作理念亟须创新、工作内容亟须创新、工作方式需要调整。中共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委统战部积极探索网络统战、柔性统战、第三方统战、务实统战等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万羊龙 《南方论刊》2022,(4):101-103,112
新媒体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途径、新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机制.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基层统战工作还存在统战部门对新的统战对象的概念认识不清晰、工作面狭窄、运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不强、新媒体统战工作平台作用发挥不到位、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有短板等短板.新媒体时代基层统战工作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  相似文献   

3.
王晓东  王倩  李顺 《南方论刊》2022,(5):105-106+112
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方向,做到围绕中心;强化问题导向凝聚共识,做到提振信心;推进工作创新凝聚力量,做到下移重心;建设统战文化凝聚人气,做到温暖人心;完善体制机制凝聚智慧,做到共筑同心。基层统战工作这“五心工作法”推进了凝心聚力和协同创新,为基层统战工作筑牢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构建了新时代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推进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得到扎实推进的关键环节.在分析地方高校统战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地方高校统战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地方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思路、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邱蕊 《南方论刊》2022,(1):110-112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党的"大统战"工作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校统战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党的"大统战"全局.因此,高校要善于分析和解决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路径,为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6.
姚兰 《理论界》2010,(6):46-47
高校广大统战对象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能否充分调动广大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关系到高校各项既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必须完善高校统战工作的动力机制,建立起能够调动高校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蓝青 《南方论刊》2014,(12):33-35
茂名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多数。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茂名的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统战工作"走进农村"对激发基层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茂名市在镇(街)基层统战工作中,统战观念淡薄、工作方法单一、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开拓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农村的思路,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积极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方法,不断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使统战工作在基层也能充分发挥出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存在着被统战组织者、实施者边缘化的倾向,表现为“无用论”、“观望论”、“混同论”.E-种错误倾向。鉴于此,需在驳斥谬误基础上,探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统战工作”和“高校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统战工作”两种语境下,“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学理融合,从学科交叉视角建构“统战学”媒介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为此提出,要在统战工作者中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正确的统战观;要适应时代发展,开辟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要在选拔和举荐党外代表人物上有新的突破;要在统战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要在统战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要在统战理论研究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统战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李子红统一战线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做好统战工作,是贯彻党的新时期总路线的重要内容。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仍是党的一大法宝,而且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高校统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5.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