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书说是新红学的主要论断之一,笼罩《红楼梦》研究近百年。历来虽有异见,但从无以诠释学眼光对续书说进行系统审视者。本文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论述高鹗续书说是在20世纪特定文化历史处境中,因为胡适等人诠释《红楼梦》时的特殊生存状态而提出来的,其观点不能成立。作者通过文本细读和理论思辨,梳理出前人较少关注的系列证据作了较充分的论述,并推测《红楼梦》后四十回主体可能为曹雪芹生前原稿被毁后的重写稿。  相似文献   

2.
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二日辽宁省红学会在辽宁大学召开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与会者一致认为:曹雪芹和《红楼梦》是伟大的;如果没有程(伟之)、高(鹗)这两位编辑和出版家,对前八十回补遗订讹,对后四十回苦心搜罗,镌板发行,前八十回在传抄中很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程、高编辑出版《红楼梦》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非凡之举。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胡适和某些红学家却给程、高二人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作伪”,续写后四十回,后四十回也因高鹗的“无行”被否定得一无是处。讨论会上,不少学者指出:续书论的大害是不同程度上蒙蔽了广大读者,使他们不能获见《红楼梦》金书的真面目,使旷古未有的奇才曹雪芹减损了名望。倡导续书说的俞平伯先  相似文献   

3.
《复旦学报》1987年第5年期载刊了数学家李贤平先生的红学论文:《<红楼梦>成书新说》。说他用电子计算机对47个虚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前80回的风格也不一致,在“正视图”中呈三种分布;于是他认为,这80回也不是曹雪芹一人所写,而是他据前人的《石头记》增删而来,并在其中插入他早年的小说《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4.
《好了歌解注》并非如脂砚斋批语一样 ,是一一实指《红楼梦》中的人物 ,而是泛指 ,概括世人闹嚷嚷到头来一场空的状况。《飞鸟各投林》也并非如某些红学家所言 :“曲名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之意……”而是实指《红楼梦》人物的命运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只说贾府衰败之意 ,从而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5.
程、高续成《红楼梦》的不世功勋白盾程、高的《红楼梦》后40回究竟是:“补”或“撰”这样学术性的论题,须在新资料出现后方可作出界定,且留待后人评说。它作为《红楼梦》一个整体构成的有机部分,就可知程、高的后40回续书不是纯补足性质的“续作”,而是对八十回...  相似文献   

6.
玄妙数字108     
《阅读与作文》2011,(5):21-21
《红楼梦》谜案 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究竟有多少"回",一直是个难解的谜团。 通常人们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据说是后来的一位叫高鹗的学者写的,但对于这种观点一直存在争论。最近,我国一位红学研究专家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让很多红学研究专家非常震惊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必须矫正红学研究中的偏向,为新红学派恢复名誉,首先是肯定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创立《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自叙传说"从而戳穿"猜谜的红学"谜底的历史功绩,才能进一步消除"索德派"的影响,使红学健康地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8.
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其中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是持论公正、用情最深、力图遵从原著的《红楼梦》评注本。蔡义江的红学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新版《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中,包括对曹雪芹的思想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红楼梦》续书的成与败等方面深刻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但由于流传下来的只有八十回,因而成为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没有真正找到如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所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各种学派都难以自圆其说。本文提出了《红楼梦》内在隐藏的理性的结构原理,并以此推断曹雪芹的原意就是只写八十回,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都已隐在前八十回之中,通过结构原理可以将其全面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未完成《红楼梦》的缘由探讨:(1)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的初衷;(2)从“判词”诗作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是当初创作《红楼梦》的方向;(3)作者创作到八十回回目之后根本没法将“钗黛合一”,故此作者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留下了令已也令人遗憾的残本。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语言风格初探》一文(见《深圳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在今年六月间的哈尔滨国际《红搂梦》研讨会上宣读后,其研究方法与结论获得国内外不少与会学者的好评,并鼓励笔者朝这一方向继续探索。本文即从一些同义词语的表现形态和方言色彩对《红楼梦》语言风格作进一步比较研究,指出后四十回语言较前八十回更富于北京方言色彩即“京腔京味儿”,进而对最近出现的“《红楼梦》续书人为杜芷芳”之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1 8世纪中叶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 ,脂砚斋就开始了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评点———即研究工作。 2 0世纪开始 ,《红楼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道路。为了纪念红学研究的百年历程 ,并纪念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河南教学学院学报从 2 0 0 1年开始酝酿策划 ,并于 2 0 0 3年开办了特色栏目“百年红学”。“百年红学”栏目刊发的主要文章采用了“分题综述”形式 ,重点围绕 2 0世纪红学的发展史、《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思想研究、总体艺术成就研究、形象描写成就研究、语言研究、后 4 0回的研究、《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3.
百年红学冯其庸、李希凡、王蒙谈《红楼梦》的思想薛海燕(1·1)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质疑梅节(1·5)《红楼梦》探佚研究综述董晔(1·12)《红楼梦》后40回研究综述李光翠(1·22)《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出版百期暨“百年红学”开栏三周年座谈会(2·2)“一辈子不嫁男人……乐得干净呢”——论鸳鸯李希凡李萌(2.21)平儿——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全人”王人恩(2.27)《红楼梦》人物形象描写成就研究综述吴玉霞姚晓菲(2.33)文学的哲学——《红楼梦》的第三种读法(之一)张兴德(3.1)何处是香丘——曹雪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季稚跃(3.14…  相似文献   

14.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原作《石头记》仅存前八十回,以手抄本流传下来.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前八十回做了不少改动,合为百二十回,于一七九一、一七九二年由程伟元先后两次以活版印行,定名为《红楼梦》.一七九二年印本(即程乙本)就成为此后通行的《红楼梦》的底本.因此,如何评价高续四十回,就成为《红楼梦》研究中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第48回写黛玉与香菱论诗。黛玉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段话虽出自小说中人物之口,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的写作主张。曹雪芹特别强调立意新颖,“不袭前人”。《红楼梦》第37回写道...  相似文献   

17.
野心家江青窃得了“旗手”“功臣”之类称号,仍欲壑难填,竟大言不惭地在外国人面前自称“红学家”,为了假腥腥表示“谦虚”,又羞答答用“半个”加以限制。其实,无论“整个”也好,“半个”也好,“红学”从来就不是什么光荣称号。蔡元培等从民族主义观点出发,爬罗剔抉,专门求索《红楼梦》隐去之本事,被称为“索隐派”或“旧红学”。这种研究方法,连胡适之流也讥之为“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而胡适、俞平伯等则用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对《红楼梦》进行繁琐考证,胡说什么《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是“情场忏悔”之作。对这种所谓“考证派”或“新红学”,毛主席早给了它一个盖棺定论,即  相似文献   

18.
黄立新同志的《红楼梦十论》即将出版,我为作者这些年来的红学论文得以结集问世深感愉快,也为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又可多得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而感到高兴。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论文,绝大多数过去已先后发表过。这些论文就以往的《红楼梦》研究来说,有的是旧题新作,有的是新题新作,难得的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立新同志都写得很认真,读者从他的文章里必将有所得益。翻读这部著作,我觉得有几个特点。首先,立新同志为文,每立一题,往往不肯浅尝辄止,而是努力加以开掘和发挥。《曹雪芹与唐伯虎》,这可以说是一个老题目了。还在二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辨》里,就有一篇《唐六如与林黛玉》,考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一事,“系受古人底暗示而来”。这“古人”,就是明代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俞先生那篇短文,从《红楼梦》里的一段情节描写,说明这部小说所写故事往往“是有所本的”。而立新同志此文则深入开掘,详尽发挥,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对曹雪芹和唐伯虎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曹、唐二人同属“间气所锺”,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两人都走了一条十分坎坷的人生道路;两人的思想倾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常所说的《红楼梦》,一般指的是经高鹗续改过的一百二十回刻本系统的《红楼梦》。它是近两百年来《红楼梦》的通行本,自1791年问世之后即风行海内,各种有关《红楼梦》的其他艺术形式如曲艺说唱、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都从它脱胎而出。可以说,《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小说史上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之所以被王国维推为“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感染力,是直接有赖于高鹗续改本之功的。在一百二十回的高鹗续改本行世之前,《红楼梦》的基本定稿只有前八十回,称《石头记》,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少数人中间传播,然而如俞平伯先生所说,“自从乾隆壬子程伟元刻的高鹗本,一百二十回本行世以后,八十回本便极少流传”(俞平伯著《红楼梦辨》第8页)。八十回本的《红楼梦》是一部未完稿,其后面的部分一说被“迷失”,一说本来就没有写成;不管怎么样,我们从前八十回原书的伏线和后人的考证、“探佚”,是可以了解后面几十回的大致情况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为何"只存八十回"?对此一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这是乾隆大兴"文字狱"的恶果之一。是乾隆的"文字狱"破坏了《红楼梦》的完整。但"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最终还是曹雪芹本人做出的抉择。不过,曹雪芹不愧是文章高手,即使"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