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后现代社会 ,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社会、团体和个人都需要在这个学习社会中学会生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后现代社会的有关理论问题和终身学习方面的社会分配与机遇分配问题和后现代社会中学习机构所扮演的竞技场角色以及终身学习中个人所需要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发达国家终身学习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目标,德日美英四国的终身学习因国情不同而在教育政策上各有侧重。德日美英四国围绕终身学习制定的不同教育政策法规和实施策略,对我国终身学习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知识观与成人教育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体现了成人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动力,并将对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17,(S2):4-4
他们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典范。他们学而不厌、不尚空谈、求真务实,自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成为上海终身学习各领域的带头人、楷模。他们是心系社区、热心公益的典范。他们不仅长期坚持各类学习,还积极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加入终身学习的大家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他们是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典范。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感染力、奋发有为的感召力,不仅努力传播终身学习理念,更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案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遍四方。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教育之本然属性:‘三全'优长;社区教育之人文境界:教育公平;社区教育之活力精髓:共同学习;社区教育之价值追求:人的发展。这些特质决定着,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平台。终身学习理念的落实,要求为"人人""时时""处处""终身"接受教育、实现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平台。这个支持平台,大而言之是学习型社会;具体来说,则需要对人们所处的教育、学习环境加以分析——人的一生主要在四种环境中度过:家庭、学校、职场、社区。四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一股十分强劲的教育思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终身学习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实际探讨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性和可能性,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对策或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典范性的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力图探讨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特征。多尔的课程观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 ,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其研究为理解后现代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86岁,在教育界工作了一辈子,也学习了一辈子。我一直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少学生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一天走上讲台,我也这样问过自己。回顾53年的教育生涯,我的结论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0.
浅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通过介绍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图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特征,为理解后现代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面向21世纪的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我国尤其是江苏实际 ,认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 2 1世纪的生存理念 ,是通向知识社会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密切交织在一起 ,互依互动 ,缺一不可。我们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实质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实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大学系统呈现出依附性、统一性、等级性、泛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制约了大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为审视中国大学系统提供了合理化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照下的中国大学系统具有如下特征:自主性、差异性、平等性、民族性。从后现代主义视野来反思和审视我国现代大学系统,揭示现代大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大学系统的历史变迁,对于重构我国大学系统,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备受责难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心理学思潮.作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科学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后现代心理学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取向.本文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进行探析,反思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以本土化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基本观点为本土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的契机,它有助于透析传统科学心理学面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困境时的无奈与僵化,并为探讨和描述异质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对《庄子》的后现代阐释,可以给下列观点一个有力的佐证:虽然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但后现代精神(强烈的否定和虚无主义)却并非只限于一时一地。它是人类历史中经常出现的短暂存在,在当今时代,它必然被新理性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一种从科学层面讨论问题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是要在修正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与之互倚的后现代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 社会。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教育思想拓展和延伸了教育时空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中,将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为终身教育的研究提供帮助,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资源中心,为终身教育培养教师。发展远程教育是高等学校实现终身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理论从时问和空间上对传统教育进行整合,促使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客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据此,教师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角色转换:由维持型教师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由主导型教师转变为指导型教师;由再现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变为综合型教师.为了顺利转换角色,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在极速变迁的社会中,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生存,编辑劳动的性质是以先进的科技出版技术为手段,为绝大多数人提供精神产品的文化传承与服务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探索,才能适应环境,发挥潜能,创造精品,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