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整准确”与实事求是苏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包括了丰富的内在,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学习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教材。应当说,其中所论述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峰 《浙江学刊》2003,(5):111-120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源于二十世纪早期来华的农业传教士 ,到三十年代随着全国乡建运动的发展而达到鼎盛时期 ,它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受世界基督教乡村运动的影响。基督教乡建运动通过把乡村建设与教会建设合二为一的方法 ,以最终建立基督化的乡村社会为目标 ,但它的理想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宗教 (教会建设 )与世俗 (乡村建设 )并不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两者的持续张力以及近代恶劣的社会环境最终使中国基督教乡建运动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熊春文 《社会》2007,27(3):26-2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连带的乡村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他对于中国问题及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认识与判断上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梁漱溟所论述的中国社会文化要义,还是他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所固持的理性精神与社会 / 教育路径,都贯穿了一种地道的社会学思维。他在理论陈述与付诸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学洞见与文化自觉,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需要的智慧和心态。  相似文献   

4.
尽管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是《讲话》依据中回文艺运动的实践而予创造发展的文艺美学思想却是颠扑不破、弥久常新,显示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首要贡献,就是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和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最根本的美学导向,并正确地解决了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规定了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政治方向。其次,《讲话》对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审美创造的美学品格做出了精湛论述,深刻地触及到社会主义文艺的审美本质与艺术规律问题。《讲话》还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功利出发,提出并解决了文艺接受和文艺批评领域中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构了文艺接受和文艺批评的完整学说,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克亮 《探求》2023,(6):21-3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其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中形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来看,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准确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以广州为例,科学探寻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可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6.
申端锋 《社会》2005,25(6):210-213
2005年6月7—8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召开了以“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30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者围绕着当前中国农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理解和解释中国农村的区域性差异,如何从中国农村经验中建构出中国理论,开展以中国为主位的农村研究,而不只是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做脚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行动单位与会学者认为,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角色、社会行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等都是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农村,生活着社会中最大量的弱势群体——农民,发生着当前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高等农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将专业发展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把自身打造成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农村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发展特色的培育,需从专业价值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略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客观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联系与发展之中。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从理论上,他对发展的本质、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方针等诸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而形成他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本质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社会矛盾运动的联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  相似文献   

9.
沈丽飞 《求是学刊》2023,(4):102-111
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在构建我国当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中,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展开,农村法律援助存在供需不平衡、法律援助服务不到位、传统观念的桎梏、法律援助准入门槛不具体、法律援助质量管理监督理念陈旧等问题。当前变革的农村社会结构表明,以社会场域理论为依托,通过差别补贴原则、打破科层制固化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建立准入门槛科学标准、加强监督等建构农村法律援助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前述问题,使农村法律援助发挥时效,促进乡村法治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法治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王俊敏 《社会理论》2008,(1):181-198
更早也许可以追溯至1962年卡逊(R.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但自从贝克(U.Beck)的《风险社会》一书于1986年问世以来,风险社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西方社会学界才日渐成为一个显要领域。中国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反应更为迟缓一些,并大体遵循着两条路线向前推进。一条路线是介绍、翻译和评价。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研究的硕果──简评《生物圈与人类社会》王洪涛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自然辩证法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更是当代世界关注的具有迫切实践意义的理论课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生物圈与人类社会》(刘国城、晁连成、张忠伦、叶平著),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这个...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为落实和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西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等方式在政策上进行大力推动,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西藏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总体生产环境的影响,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仍然滞后,而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对西藏乡村青稞农业稳定性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青稞农业是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青稞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实现青稞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西藏乡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与中共珠海市委党校不久前在珠海市联合举办了“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100多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围绕研讨会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与会同志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面对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大工程,人…  相似文献   

14.
陈彪 《社科纵横》2023,(5):129-13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双重面向,因此,探索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多从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来探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农村社会中,道德治理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手段起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基于S省T村的“道德银行”治理实践考察,结果发现:德治建设通过构建价值引领、规则嵌入和行为示范“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农村自治体系的精神秩序、制度秩序和行为秩序的塑造,激活了村民从价值引领实现社会价值遵从、规则嵌入实现社会规则(村规民约)适应、行为示范实现社会治理角色转变的跃升,推进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思哲 《探求》1998,(Z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以革命性和科学性为特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新的回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逻辑。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审视一种理论的新发展首先必须分析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也必须了解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傅盛安张奎良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及其逻辑系统》(以下简称《理论与逻辑系统》)一书,经过两年多的撰写,于1996年6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分化与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业苗 《社会》2002,(10):19-22
改革前 ,我国农村的基层权力结构是单一的 ,刚性结构 ,基层的重大权力都集中在公社和生产大队 ,具有高度的集权性。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 ,导致农村社会关系国家化、社区政权化。当前中国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传媒无处不在 ,市场观念无孔不入 ,使得并非完全封闭的乡村社会正在经受着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现代与传统、历史与现实的搏弈。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对接 ,改变了农民的人伦身份和分工身份的强制性 ,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导致乡村权力结构的分化。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乡村权力结构分化状况 ,理顺它们的互动关系 ,不…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建构了一个大众民主型乡村治理模式——村民自治。这一理想的制度建构是以当初农村社会成员尚未分化的均质性社会为基础的。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成员逐渐分化,农村社会中出现了多元分层和分派现象。农村社会成员分化导致乡村治理环境的重大改变,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新变量,进而对乡村治理结构产生深刻影响。遭遇社会成员分层、分派的乡村治理,在实际运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精英治理结构,从而实现了乡村政治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评介王春燕关淑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探讨现代化,已成为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赵宏志主编的《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书,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实践场域.本文回顾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构,并与当前农村发展形成观照,讨论其与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经验的适切性.研究发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可以从平等友好接纳的价值、深化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原则、发展性手段促赋权增能的模式、全域整合的系统性工作路径、同体帮扶与组织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