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庆这个大码头上,行帮按不同分类出现了不同的行帮组织,有码头帮、船帮、力行帮、轿帮;至后来重庆商贸繁荣,又出现了盐船帮、米粮帮、瓷器帮、山货帮、百货帮等等。帮会的出现,一方面是人们生存竞争的产物,另一方面与重庆的码头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行帮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重庆码头的文化标本。  相似文献   

2.
莫怀戚的《白沙码头》通过码头表现重庆的生活脉动,为其戏剧化叙述铺设好一个恰当的背景,但理性和智慧的不足使其未能探寻出城市的底蕴。传奇性叙述方法虽适合于表现码头生活,却未能达到自生形式意识的自觉,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重复。风俗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却仅仅处于一个留恋与惜别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火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方式,但饮食方式能对一座城市的文化产生如此深刻影响的.非重庆火锅莫属。重庆火锅源于重庆的码头,是地地道道的俗文化。但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它却进入了上层社会,如今更创造了风靡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奇迹,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重庆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4.
“重庆性格”和“风流蝴蝶梦”是《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一书的两个关键词。小说通过白沙码头这一奇特的存在,写了某种特殊氛围下的重庆人的生存和重庆人的性格,表现出一种不甘平庸的挑战性反叛和抗争,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跌落在士大夫风流蝴蝶梦的俗套上。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莫怀戚长篇小说《白沙码头》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白沙码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奇小说,其内涵深厚,信息量极大,它所展示的民间生存智慧和作家的民间艺术立场相当鲜明而感人,特别是对我们反省现实、反省历史、反省我们当代人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州是一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州治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此设立万县地区和地级万县市;建立重庆直辖市后,设万州区。万州区是三峡工程移民任务最重的区,动态动迁人口25万人,占重庆库区的1/4,占三峡工程移民的1/5,老城2/3淹没重建。  相似文献   

8.
重庆广告事业经过十八年的长足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开始进入全面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的发展时期。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使这座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广告业从此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街区制”的推广,城市空间格局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针对老城核心区的城市改造呼之欲出,为社区绿道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文章以合肥市为例,研究“街区制”对于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内在驱动,分析新的一轮城市改造中社区绿道建设的重要性,为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可行性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以建设社区绿道为切入点的老城改造做出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代的码头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应的码头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水域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码头就必不可少的承担起贸易的重任。着力探讨贸易型码头的空间结构,以桂林市木龙湖古渡口为例,基于这种特别的空间结构类型,浅析近代贸易型码头在空间布局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码头调】亦写作【马头调】,是一首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流传的古老曲牌,清代已盛行,因最初流行于商业繁盛的水陆码头而得名。后以民歌形式在我国许多地方流布。内蒙古西部区流行的码头调,是由“走西口”人群带入到这一区域,系内蒙古西部区民俗活动中一个重要歌曲品种。其歌词内容广泛,丰富多彩,语言淳朴、口语化,曲调多达数十首;它既可以一人演唱、二人对唱,也适于多人齐唱,演唱时多以锣鼓伴奏,很少用丝弦,节奏性强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同心清真大寺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清真大寺座落在宁夏同心县城南约五华里即同心老城旧址(原名半个城)。这座寺原名清真大寺,因同心县有数百座清真寺(县城“文革”前有六座清真寺),为了和别的清真寺有所区别,故冠以县名为“同心清真大寺”。这座清真大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之一,又是著名的革命历史文物旧址。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被列为全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送别老城     
我记录万州老城图片档案,整整花了十年时间. 用肉眼和镜头,亲睹了这座近1800年历史的古城,在短短几年内(主要是最近的两年)就从平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健康城市"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标志性的导向作用.世界范围内健康城市的发展正日益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生活方式革新,大力开展社区行动,建立全球工作网络.这些对于我们构建"健康重庆"有着重要的启示,也要求我们组建综合协调机构,不断更新健康重庆的内涵,面向市民健康做好城市规划,改革市政管理体制,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重庆打造成为一座健康之城和活力之都.  相似文献   

15.
在重庆解放40周年、建市60周年、定名800周年之际,周勇主编的11章40万字的学术著作《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作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课题——近代重庆城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此,重庆有了第一部城市通史。重庆是座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确有很多东西可写。古代有以头谢楚保三城的巴蔓子,有坚守钓鱼城抗击蒙军、功高震主并因而服毒自杀的余阶和置蒙哥汗于死地的王坚。近代有写《革命军》、为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理论奠基的邹容,有为无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提炼城市精神,是当前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举措。现将下期《重庆社会  相似文献   

17.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独特历史环境条件下,与重庆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有着非常直接而紧密的关联,在重庆独特的高山大河的地貌及移民为主的人口组成的深刻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大河气质、包客气度和奋斗精神,这三种精神的有机融合,其表现形式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载体是三千万重庆人民。所以,在重庆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将城市精神的培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精神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4,(6):56
城市的夜景常常足用来俯瞰,在高处看着灯火辉映的城市,看着流光溢彩的街道。而重庆的夜景,却需要仰视,远远的,在江边的游轮上。吹着徐徐的江风,抬头看着江岸上的这座城市,原本就建在坡崖上的城市更像加垫了底座一般越发地高挺与雄伟,而暗夜里,喧嚣并未在夜幕掩映中落下帷幕,不甘寂寞的灵魂依旧穿梭于都市,强劲的音乐,醉人的红酒,指问轻袅的香烟,落寞的红男绿女,这是专属于暗夜的风情……  相似文献   

19.
莫怀戚的《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用裸心和逸笔涂抹了一幅潇洒的人生图景。裸心即赤子之心,表现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没有机心、权谋和作家写作的不加掩饰的自我呈现;逸笔则体现为结构、情感、语言的多方面放逸;潇洒人生传达了一种无负累的人生信念。但裸心、逸笔也带来了不够含蓄、内敛和精致的不足,潇洒的人生观中也含有不健康因素,值得警醒。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10,(5):19-21
万安村:休宁县城东4公里,是休宁县古时的“水口”,也是古代重要的水陆码头,曾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称。现有437户1376人。保存有古民居132处,古塔3座,古桥4座,古水埠码头12处,古传统商业街1000余米。万安罗盘传统制作工艺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