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自美国悄然兴起后便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缘何迅速风靡全球,可以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融资机制的创新和对提高金融效率的意义等三个侧面进行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 (ABS)是金融创新浪潮中新崛起的一种主流融资技术 ,是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本文首先讨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及其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挑战 ,然后对银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收益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 ,探讨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着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参与水平偏低等问题。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困境,政府应从健全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完善公积金制度出发,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4.
各国住房金融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金融在各国的住房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住房金融起步较晚。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住房金融制度中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 :我国应研究和确定占主导地位的住房金融筹资模式 ;我国参与住房金融的金融机构中缺乏政策性机构、专业性机构以及保险等长期资金供给机构 ,致使我国居民购房资金来源单一 ;政府在我国住房金融市场中应有所作为 ,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相关政策性机构。此外 ,我国目前住房贷款品种单一 ,应借鉴国外经验 ,创新住房金融品种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申请住房贷款 ,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5.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住房储蓄银行,已开始正式营业。本文首先对住房储蓄制度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住房储蓄银行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住房储蓄与住房公积金组合的住房消费融资方式进行了前景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住房给居住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满足消费效用;另一方面,住房又可以作为投资品,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短期的出租收入和长期的资产增值收益。这种消费和投资的二重性,在长期内为衍生关系,在短期内却有着内在矛盾。现有住房所有权制度将住房的二重性捆绑在一起,现存住房金融制度通过信贷杠杆更加重了这一矛盾。而这种特性和制度安排对房地产经济的波动起伏具有放大器的作用。为了隔离住房房地产泡沫,可以借助住房金融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住房增值参与证券(HAPN)这种住房金融创新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运用住房增值参与证券可以建立住房消费与炒房投机之间的防火墙,隔断房地产泡沫风险,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我国早期户籍与住房制度以及城乡分割二元金融制度却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较大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其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创造的巨大内需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双循环”格局的构建。通过构建Probit以及IV Probit模型深入考察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实现模式、购房意愿、购房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对于住房实现模式而言,户主为第三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对应的住房实现模式主要为租赁,但这一群体具有更高的购房需求。(2)个人特征与家庭特征均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住房实现模式及购房融资行为,城市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均对农业转移人口家庭自有住房、购房意愿以及购房融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土地资源禀赋有助于增加农业转移人口财产性收入,降低市民化成本,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购房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保障覆盖能够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购房意愿与住房融资意愿。为此,必须加大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弱化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融资约束,同时应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水平,从而增强其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一国住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调控手段.我国目前的政策性住房金融还不完善,面对高房价,大部分民众买不起住房,所以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及立法,揭示了建立健全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我国政策性住房银行的立法建议及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住房问题日益严峻的问题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但是如何筹集公租房建设资金成为了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总结国内外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模式,并对国内外融资模式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模式的发展提供启示,获得解决融资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住房租赁具有住房使用价值的分期零星出售和住房融资两重属性,分析了住房租赁的特点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冬华  王寅  李盎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26-29,94
我国政策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资金瓶颈,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普遍采用的PPP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和住房的双重属性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政策性住房建设融资中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并对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PPP模式的运作流程、实践中的困境及对策加以探讨,为解决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融资难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解读国内外关于住房问题思想基础上,选取了世界上一些较具参考意义的国家,综合比较其城市低收入户的住房情况和政府方面的相关政策,集中讨论了国家政府在制定低收入户房屋政策、房屋建造、财政融资等相关措施中发挥的作用,以便能够根据国际经验,审视我国的低收入户住房政策目标。进而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上海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产生、发展、实践和改善对策,力图揭示出上海市住房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对我国城市政府住宅政策的基本定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确立以及货币分房政策的实施 ,住房抵押贷款将成为全社会最主要的住房消费方式。随着住房贷款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 ,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信贷压力和资金供需矛盾 ,也因“短存长贷”引致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加重而加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风险 ,就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隐患。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缓解这一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灾害救助不仅关乎人道而且可安定社会秩序。住宅是多数家庭的最大财产,而且是生活必需品。日本制定了自然灾害中住宅损坏鉴定制度,根据住宅损坏程度给予相应等级的援助。能够修理者给予免费应急修理;无法再住者则提供至多300万日元用于租房或者购建住宅、添置日用品。还有住宅重建的融资支援、各地方政府独自的援助措施等。调查显示目前的制度满意者多于不满者,约三分之二受灾家庭在重建住宅生活时无需借款。公共救助是纠正市场失误、于社会整体有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住宅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领域,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住宅福利和住房保障研究内容的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关于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研究大体来讲分为三个方面:对住宅权和居住公平的研究;对住房保障和住房改革的研究以及对住房政策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角色的研究。借鉴国外关于住房保障与政策经验,吸收国内学者对住宅领域研究的丰富成果,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研究偏重与政策内涵,同时也发现掌握全面的住宅资料、厘清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等概念对于提升居民住宅福利、促进住宅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797例兰州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居住需求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农民工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农民工而言,"住房问题"的困境不在于找不到住房,也非居住条件难以忍受,而是住房如何与方便工作相结合。同时农民工的住房满意度取决于是否便宜和方便工作而非房屋条件。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就业性质、年龄与婚姻状况等因素影响其住房解决方式。目前状况下,市场机制已经在解决农民工住房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致力于如何满足其特殊需求与完善市场机制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在分析人口老龄化、房价以及住房空置率三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均对住房空置率有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上,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最大,各区域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房价确实是人口老龄化影响住房空置率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验表明 ,当一国的人均 GDP达到 30 0 - 10 0 0美元时 ,正是启动住房市场的关键时期 ;而住房抵押贷款在扩大内需、实现住房有效需求的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影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发挥作用的一些主要因素 ,并客观评价现阶段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所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成败的关键在融资。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房建设融资经验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比较英、美、德、日、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保障房建设及融资经验,归纳、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就投资、融资、政策、法律层面提出对新时期中国保障房建设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