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索绪尔以其关于语言“价值系统”的观念,对传统语言学“分类命名集”观念所进行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对另一种理性主义的批判。有两种传统的“分类命名集”观念,认为语言产生之前,现成地存在着自身界限分明的客观事物(经验主义)、或者概念(理性主义)。索绪尔的批判尤其指向后者,认为语言产生之前,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概念,语言不是反映现成地存在着的概念,而是任意地创造着自己的所指和能指。  相似文献   

2.
阳光的滋味     
耳畔回想着那句话:在生命悲情的大地上,努力活出阳光的滋味。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活出了阳光的滋味。虽然他还说过,希望这人世很美丽,但我总是无端地想象着当曲终人散后,他一个人在静夜里的孤独与落寞。也许,只是臆测,我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思维去洞见别人。他的心里装着那么多的宏大叙事,装着天下苍生,哪有闲暇去伤感与寂寞呢!但我分明听见有人对他说:思想者的志业是寂寞的。  相似文献   

3.
童年是留在记忆中的梦,真实而恍惚;故乡是萦绕心头的雨,一季又一季地依偎。那梦中依偎的清明小雨一片嫩绿的原野,长满了许多不知名的树,又像是草。那树或草除了流淌着轻柔欲滴的绿,还在慢慢蠕动,向上或向着左右,如开春时河边蠕动的蝌蚪;溪流似藤蔓,在地上攀爬,穿行在林间或草丛,有时也与人捉捉迷藏,主干和枝杈都很分明;溪流畔有路,如绅士,呵护着溪流,款款深情地走,似都市夜总会幽暗灯光下的狐步舞。几点细碎的雨珠,打在脸上,有丝丝凉意,但要用心才能体味到,随性中更多感受到的还是清爽。抬头看看,天空是晴朗幽蓝的,没有阴霾和垂云。心里便想…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1)
先别管书中写的什么,单看她那一只赤着的脚,单看她那低低的胸,单看她那一脸的静,就让人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怜爱。不免想起了一首吴歌:送郎八月到扬州,长夜孤眠在画楼。女子拆开不成好,秋心合着却成愁。毕竟已到了思春的年龄了,书中或许就有不少撩拨的字眼,少女分明地加入到书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天气寒冷,大街上的人却一天天多了起来,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及树枝上挂满了中国结和红灯笼,许多单位、学校、商场的门前也飘扬起了五星红旗和各色彩旗,商店里的商品比平日丰富了许多,每个人的脸上也盈满了喜气……新年到了。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谈论着年,都在满心欢喜地庆祝着年,都在满怀祝愿地祝福着年……年味已注入人们的生活,已沁入人们的心脾。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作家中,张一弓的崛起和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创作个性是鲜明的:他把他的全部爱和希望呈献给养育他的农民,锐敏地感受、把握并及时地反映着跃动的农村现实。他的作品是那样的气势奔放,洒脱酣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如同他的成就那么分明,其不足——艺术风格的单一感与思想蕴涵上的略显单薄直露感——也明显地坦  相似文献   

7.
张怡筠 《今日南国》2009,(13):59-59
和一位金融界的高管朋友餐叙。到了餐馆我们进了电梯人都还没站稳只见他一个箭步奔向前方用手按下楼层号码接着连续多次按“关门”键愈按愈用力分明和它铆上了口中还嘟囔着“怎么速度这么慢?”  相似文献   

8.
我家窗外,原有几株大杨树,树上还有喜鹊窝。站在窗前,时常可看到喜鹊飞来飞去,听到它们的歌唱。人说:喜鹊叫喜事到。我看到喜鹊心中就高兴。可是,当春天到来时,大树被砍了,紧接着,车来了,机器来了,施工队来了,破土动工后,大楼一层层起来了。我看到喜鹊四处飞着,不停地叫着,但那叫声却无法令我快乐,我分明听到,它们似乎在寻找自己那突然失去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我一个人,走在每天上学必经的小道上。时值秋末,万木凋零,厚厚的落叶积了一地,脚踩上去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哦,又是一次生命的凋零!深秋确实是让人感伤的季节,就像我,在踩碎这些落叶的同时,也踩痛了内心的那份思念。这条荒凉的小径,这些张着枝丫的白杨,这片苔痕斑驳的石墙,刹那间变得虚幻不清,我听见自己的心里分明在呼唤着一个女孩的名字——“叶儿”,那是一个有着一张朝阳般明媚的面庞,一个带给我遐远思索和感动的女孩儿。记不得多少次我们俩儿穿着颜色相仿的衣服,嚼着棒棒糖,大大咧咧地从街头闹到巷尾,一路欢歌。那时的我们俨然是两个…  相似文献   

10.
他何必要把自己送上这一条路?荒芜、坎坷。虽如雄壮的大河般在山间谷底奔腾蜿蜒,却分明湮灭过无数时代骄子的踪迹。迷茫间,依稀可见前方有一个圣洁纯美的辉煌的终止,只是奔向它只能愈来愈厉地陷入苦寂,舍弃它自已便无法容忍一种丑陋感。于是,如牛引颈一般,他和他“这一类人”朝着这严峻的方向开始了心灵的长长旅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凉忧伤,张承志的近作散文近乎神经质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念叨着“这一类人”。这是严肃生活着的孤傲的一群,他们的全部人生目的,似乎只是“顽强地冲向宗教(即理想,即金牧场式的只属于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生命因此而燃起疯狂的献身般的热情,百折千回地向理想的圣域冲剌,然而生命本身又经历着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心灵矛盾的煎熬。在这个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展“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以来,十余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有了重大的进步。但要取得新的突破,还面临着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就是这样的问题之一。为了展示文学的演变,我们必须把它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在文学上应各具首尾贯穿的特色,而在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之间则应在文学上有其分明的断限。只有有了这样的分期,我们才能较清晰地看到文学发展的脉络;但是,我们如果对文学发展的许多环节并不清楚,也就不能有准确的分期。以中国古代文学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习惯以朝代分期,如唐代文…  相似文献   

12.
《市民》2006,(5):40-41
初访广州市少年教养所,看到上百个小光头集合在一起,那情景给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许多人冷漠、近乎麻木的眼神分明在拒绝着什么——是拒绝那个使他们如此的世界吗?  相似文献   

13.
在号称世界最富有的美国,由于老人与儿女之间财产分明、感情淡泊,许多中低收入的老人晚年倍感孤独和艰难。好的儿女一年之中也只有1—2次礼节性地来看望。老两口相依为命的就算幸运,鳏居寡居的十分普遍。临终时身边无人、已逝数日才被发现的事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有着分明的四季,正如北京人有着分明的性情,而不似南方城市诸如上海的暧昧。>和北京一起回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虽然也会有偶尔的乍暖还寒,却阻挡不住柳树抽芽,桃  相似文献   

15.
广大民众出于社会良知,约定俗成地形成了鉴别历史人物的一般标准。这些以道义为基本内容的评价标准,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正能量。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超越阶级樊篱,关注国家前途、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命运,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肯定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利于积极地引导社会历史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个人建立的事功无论多大,也不等同于历史贡献。不论是非,单以事功为标准评价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负面效应。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草菅人命、给后世造成恶劣影响的曹操等人翻案,有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分明站错了立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那次在天津采访周海媚,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让我总算明白了:其实明星是真怕真正的追星族。那晚拍夜戏,晚饭后周海媚正化着妆,边化妆边接受我的采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说着说着就望望窗外,似乎是心有余悸。我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只见夜色中一张苍白的脸贴在玻璃上,那眼神分明是冲我们来的。周海媚看到了我的疑惑,便用很吃力的普通话主动地说:“外面这个人已经盯了我半天了。“我说这是件好事。明星嘛,总是不乏追星族的。“不是那个意思。她要我给她讲话,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在选择工作时,越来越多地考虑自身的感受和兴趣所在,跳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里,已经不是什么可怕的字眼,更不是什么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相反,这个词已经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代表着个人在选取工作时的主动权和能否赢得更好机会的转机。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在麦当劳工作的人,他的工作是煎汉堡。他每天都很快乐地工作着,尤其是在煎汉堡的时候,他更是用心,许多顾客看到他心情愉快地煎着汉堡时,都对他为何如此开心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十分好奇地问:“煎汉堡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作为现代文学一代宗师鲁迅、郭沫若创作在同一个时期的《社戏》与《loben ich t的塔》进行论述,认为其分明是不可多得的寓言化之现代隐喻小说文本,创作主旨均在于热情地呼唤“真的人”和理想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从而改变了过去生产力均衡分散式分布的旧格局,导致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合理分工、密切协作、有机结合的生产力分布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