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古代湖南人才稀少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是古代湖南一直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不是政治斗争激烈的地区;二是古代湖南不是一个独立的行省,省内也没有始终如一的政治中心;三是古代湖南开放较晚,经济发展比较单一;四是古代湖南是一个“四塞之省”,交通不便;五是古代湖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六是古代湖南人口变动太大、迁徙过多;七是古代湖南存在着风气保守、习俗落后的一面。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古代湖南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湖南的活动主要包括参与湖南维新、创设枪厂、开通航行、奔走铁路、创办时务学堂和<湘报>、参与组织南学会、经营延年会、近代师范教育、创办实业学堂和实业公司、湖南自治运动等.熊希龄坚定果断地推进各项现代化事业,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思想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促动了湖南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本质和中西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分歧,近代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绅士在价值取向、经济利益、政治特权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尖锐冲突。但当时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未强大到战胜对方的程度,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利益,双方又不断磨合调适。这种矛盾冲突与磨合调适的过程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明对鄂西民族地区历史性冲击的价值在于:1、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是增强了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2、促使近代文化教育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普及;激励知识女性为追求独立、解放的抗争。屯堡社区经济、文化受其冲击而引起的变异及影响是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的崛起,为伊斯兰教的振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移民社会所独具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优势,均使伊斯兰教的发展沾受其惠。诸如清真寺的增多,穆斯林人数的激增,有关的社团组织层出不穷,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开展,都昭示了伊斯兰教与近代上海发展同步跳动的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珠江三角洲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问卷材料就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第一部分描述了该地区人口的文化教育现状。这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第二部分阐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关系,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文化教育的发展又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本文还运用非珠江三角洲的材料与珠江三角洲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传统宗族治理、人治思维和宗教文化影响,民族地区法治文化滞后,法律运行不畅,民众法治意识淡薄。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为此应加大经济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法治文化教育事业,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渐进推进,还要加强普法学法,增强法律实施的实效性,让法律成为人们的内在信仰。  相似文献   

10.
我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汉时洛阳设有三万人规模的“太学”,宋时登封有驰名全国的“嵩阳书院”,睢县有“睢州书院”,名人、志士讲学授业的足迹遍布全省。可是,文化繁荣的这种盛况,在近代却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省的文化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市,科技人员和大  相似文献   

11.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它崛起于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特殊历史时期,因而其群体结构极为复杂,不仅有传统的功名绅士,辞官退职的乡居绅士以及部分捐纳绅士,而且还出现了大批军功绅士和世袭爵职绅士,从而造成了湖南"绅权大于官权"的反常局面.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各级官府行使权威锐减,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有限地开放绅士参政的渠道,利用他们的乡土权威,来维护地方的社会秩序。湖南作为湘军的故乡,绅权政治较其它各省特殊,绅士参政的渠道也较其它各省优越,从而造成了湖南绅权大于官权的反常局面。  相似文献   

14.
士绅集团是影响晚清政治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其文化权力来源于科举制度下他们掌控儒家思想解释权的独特地位。晚清主要政治运动及其结果都可以从士绅争取文化权力的斗争中得到解释,如太平天国反孔的文化立场遭到了士绅的激烈抵制是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晚清的自我改革运动由于侵犯了士绅的文化权力而遭到失败;近代乡村由于士绅势力的没落而导致乡村文化素质的普遍降低等。  相似文献   

15.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崛起特殊,构成复杂,分化缓慢,涉足范围广阔,社会影响深远.这个社会群体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的政局和乡土社会的变迁,而且不断地瓦解着晚清的国家政权,影响着清政府各种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近代湖南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比沿海沿江地区要晚,商品经济的起步比沿海沿江地区要迟,但由于湖湘文化中不甘人后等优良传统的影响,湖南商品经济在起步较迟的情况下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爆竹业、湘绣业、制茶业以及桐油业等几种外销型手工业的发展就是例证。它们的外销型起步虽然都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可观,某些行业甚至一度走到了全国的最前列。探讨这几种外销型手工业的发展概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近代湖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我们正确估价近代湖南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不无“见微知著”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华北各县政权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国民政府改县长集权制为四局分权制,对县长进行考试、训练和考察;进行房科改革和废除差役;实行廉政和庶政公开,开明清以来县政权组织变革先河,取得了一定效果,其影响甚至直达当代,但史学界对此研究尚付阙如.作者试以北伐之后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县政改革为切入点,剖析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政之争、官绅之争和新旧绅之争,以探讨县政改革与土劣回潮之间的关系,并及于国民政府最终丧失在华北统治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明清统治者对湘黔边苗民实行的治苗政策 ,不仅破坏了苗区的生产力 ,而且阻碍了苗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积极工作 ,帮助少数民族尽快赶上先进的汉族  相似文献   

19.
湘楚文化是湖南古老的地域文化之源,湘西的古湘楚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尤其厚重。湘西的湘楚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现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甚至对文学湘军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