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和<为自己的人>中都阐发了真正的爱--成熟的爱的形态.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是弗洛姆性格学说的基本理论,而生产性和爱的结合则构成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产性是某种潜能的发挥,而生产性的爱则是爱的真正的本质,集中地体现在爱是给予,其形式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他论述了爱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和一门艺术的思想.弗洛姆以独特的视角对爱进行了情感和原则的分析,认为爱是人存在的根本.他提出了爱的“五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的存在和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性、异化和爱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三个基本问题,而爱的理论则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归宿。弗洛姆把“爱”看成是消除和克服人的异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灵丹妙药”。考察和分析弗洛姆关于爱的根源、爱的本质、爱的要素和爱的能力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弗洛姆“爱”的理论中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其中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又是不切实际的,具有抽象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弗洛姆看来,人的生产性潜能发挥出人的本质,异化是对人的生产性本能的否定。异化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源和社会根源,它导致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人性的枯竭。他认为,可以从制度和精神等方面对异化之症进行救治,他开出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以及爱与集体艺术的诊治药方。弗洛姆的异化的理论内容深刻、别具特色,试图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带有着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爱”,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而且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哲学家谈,伦理学家谈,教育家谈,宗教家谈,文学艺术家史是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着形形色色的爱。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一本论述爱的理论和实践的专著,虽然全书不到十万字,但自1956年问世后,就深受读者欢迎,影响遍及全球,原因即在于,该书不仅有独到精辟的见解,而且能切合当代西方社会的生存境况。弗洛姆是一位力图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调和以建立“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爱的艺术》的理论基点即在此。但是,弗洛姆在调和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爱的伦理问题。爱的本质在于给予,任何形式的爱都包含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他呼吁以生产性性格为目标培养人的爱的能力,作为对人类生存问题和当代西方社会爱的缺乏问题的回答,这对于我们思考和1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中人的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弗洛姆的思想。在弗洛姆看来 ,个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传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成方式 ,其根源深植于人类个体与社会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传播的不合理性 ,即人们不得不以放弃或逃避自由的方式来实现与世界的联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 ,弗洛姆勾画出“健全的社会”的理想蓝图 ,提出以“爱”为基础的“健全的传播”思想。文章认为 ,当弗洛姆对西方社会病态的传播现象诊断时 ,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其思想表现出一定的深刻性 ;而当他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本主义规范去描画理想社会的传播蓝图时 ,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甚至是空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具有着重要的伦理与政治意义。其自由概念的实质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来反对外在权威,提倡通过人自身发展与社会条件的改善实现真正的自由,孜孜以求人的自由发展。伯林的自由概念的实质则是阻止权威的入侵,摆脱任何形式的束缚,体现对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不可侵犯的神圣信仰。伯林在《自由论》中对弗洛姆的“积极自由”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积极自由”最终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人自由的丧失,而只有“消极自由”才能确保人的自由和权利。弗洛姆从人的发展与潜能实现的角度认为,“积极自由”在逻辑上已包含了“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是实现“积极自由”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积极自由”才能保障人之自由的全面实现。这是弗洛姆对伯林等西方自由主义的最好回应。弗洛姆的“积极自由”更符合人的本性,更能代表人类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的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关键,是指从事自由的创造性劳动的人、是精神健康的人、是健全社会结构中的人.弗洛姆的理论贡献在于:从整体上恢复了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本来面目,重申并拓展了劳动在人的自我实现与解放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曾掀起一场"弗洛姆热",但国内的弗洛姆研究早已开始且至今仍在继续,其历史以"弗洛姆热"为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弗洛姆被当作政治批判对象,其学说被认为是否定的人道主义。到了第二阶段弗洛姆成为思想的偶像,其译著大量出版,其学说仍被认定为人道主义,但研究者的自身局限却导致他们对其学说不加取舍地全盘肯定。进入第三阶段国内开始以理性反思的方法和辨证批判的态度扬弃弗洛姆的人道主义学说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弗洛姆学说的定性仍停留在40多年前的水平而难以对其研究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埃利希·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以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以精神分析为基本方法论,以爱为核心内容,其道德完善的手段是精神分析与禅宗,实现自为的人,促成健全的社会成为其最高价值.这一思想主要受制于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他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以及多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异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理论范畴,自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异化理论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物化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弗洛姆则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结合,从文化工业影响的角度描述异化现象。马克思、卢卡奇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都关注社会中人的生存问题,但侧重点不同。通过对三位学者异化理论的梳理分析,能够对我国当前人的生存样态分析提供参考,并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浅析E.弗洛姆人道主义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弗洛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通过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而建立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宗教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从人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根源和定义,划分了宗教的两种类型,揭露了现代社会宗教异化对人造成的危害,并积极探索建立人道主义宗教的具体对策。他的思想既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埃里希·弗洛姆批判的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人与社会的思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社会性格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人性的新思维。弗洛姆注重分析人性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人性理论在实现个体的人格健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舍和曹禺独具特色的婚恋择偶标准既是他们女性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和女性真切交往的现实反映。理性使老舍没有在那场刻骨铭心、美好曼妙的初恋失败后走向沉沦,反而坚定务实地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并组建起幸福温暖的婚姻家庭。激情使曹禺大胆走出不满意的婚姻,勇敢寻找自己的真爱和归宿,三次婚姻并不代表曹禺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恰是他作为现代文明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男女两性婚恋的明证。老舍、曹禺无论是从理论抑或实践都给我们现代人在婚恋择偶方面做出了示范,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也许不简单地限于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