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如M·C·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我们的成就不应当使人产生民族过程已无问题的概念。各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在这一领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提醒如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民族过程的特点是存在着两种辩证的相互联系的因素:一方面是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在全部生活国际主义化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苏共纲领新修订本再次确认:“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各大小民族进一步繁荣昌盛和不断接近。”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民族过程中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不能不产生各民族共同生活和劳动的问题以及民族关系领域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民族》的读者 ,笔者一直关注着朱伦先生和乌力更先生有关“跨界人民”概念的讨论 ,颇有收益。在读了朱先生的两篇文章后 ,笔者也有一些疑问冒昧向先生提出 ,谬误之处 ,还请朱先生和读者指正批驳。一朱先生主张将“跨界民族”改译为“跨界人民”的根据之一是汉语中“民族”与西方语言中“nation”的概念一致 ,而西方语言中“nation”意指国家或国民 ,所以“跨界民族”之说不能成立。但朱先生却避开了汉语中“民族”一词除广义概念之外 ,还有狭义概念 ,而狭义概念中的“民族”并不是指西欧语言中的“nation”。汉…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学者托马斯.海贝勒教授的新书《凉山彝族企业家》已经在2005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讲的是少数民族企业家的发展状况,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又与我国整体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在西欧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政治建构以各种形式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同宗意识亦即共同的血缘意识或共同的先祖意识 ,它是民族观念的构成要素之一。中世纪法兰西人的“同宗意识”是以上古时期即已出现的“特洛伊神话”作为其表现形式的 ,这一神话不仅有力地将全体法兰西人稳固地植根于一片深厚的血缘纽带土壤之中 ,而且还成功地辅佐法兰西提高了自身在西欧世界中的国际地位。可以说 ,以“特洛伊神话”为表现形式的“同宗意识”在法兰西民族观念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民族”在我国经历了由原生概念体系到近代民族定义的探索,体现了我国民族理论体系构建的“中国化”过程。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标志着我国对民族概念及其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回顾,认为:党中央对民族定义的阐释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表达了我国对民族概念的话语权,突出了国家安全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它将有利于我国民族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鱼耀 《世界民族》2022,(2):25-35
制度体系改造与思想理论创设是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策略。老挝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为培育“老挝民族”共同体,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社会主义主要国家“民族识别”的发展经验,并依据自身实际开创出老挝特色,实现了自我变通。独立运动中,老挝人民党着重族群的“划分”,提倡基于地形结构的“三分法”以缓和紧张的群体关系,团结不同力量。共和国建立后,老挝政府重点推进民族的“识别”,因地制宜地协调社会融合,树立“老挝人”这一共同意识,强调“老挝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如此,老挝不仅厘清了历史时期的族群成分,也从国家层面上明晰了共同体培育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民族国家重构国族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德 《民族研究》2006,1(2):10-20
“民族”显现为二重的存在:既是一种对象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又是一种概念的存在。它是在社会事实的动态过程中才得以提升到国家层面,而获得的一个更具总体性的意指范围。正是凭借理论预设,不同的民族理念在彰显民族存在的某种事实的同时,却遮蔽了其他存在的事实。“民族”这一分类概念确实参与了对象实体的真实构造。民族概念的歧义性,反映了不同研究者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论切入点、视野差异以及作为概念载体的语言对所有研究做出的理论预设这一根本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民族的定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民族主义、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与论述。作者结合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介绍“民族”概念的演变过程和不同见解,指出中国在识别民族时灵活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所取得的成功;总结我国在民族问题实质上的争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认为阶级社会中,有一些民族问题并不属于阶级问题的范畴;对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重要理论进行论述和澄清,认为“不平衡”不能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对术语译名"民族过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萍 《世界民族》2005,2(3):77-80
民族学是近代自外国传入我国的一门年轻的学科。该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其学术研究的规范主要是建立在外国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因而在该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外来术语。这一特点使得术语引进与民族理论研究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目前,在我国民族学所使用的外来术语中,概念不清、译名不规范甚至不当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理论的深入发展。有鉴于此,笔者择选其一,即“民族过程”加以探讨,期望这种研究有助于我国民族理论的建设。一“民族过程”是苏联民族学研究者为了适应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族关系的实际和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希腊是“一个民族、多个国家”的典型。在古希腊民族的发展道路上,交织着两种相反相成的动力,即各自为政的“各别主义”和相互认同的“泛希腊主义”。①同时,古希腊人还同被他们称为barbaroi②(“蛮族”)的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正是在对这种民族内外状态的认识中,古希腊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概念。本文将通过分析古希腊语中表达“民族”概念的名词和引证相关的古希腊文献,管窥蠡测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并期望这项研究对民族学某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够小有助益。一古希腊人用来表示“民族”概念的名词有三个:ethno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讨论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入手 ,强调民族的想象与族群的想象之差别在于前者以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 ,而政治现代化的中心特征就是主权与边界国家的发展 ,以期成为相互竞争之国家体系中的一员。无论是生物的基本需求还是民族国家的政治需求都使民族主义与领土问题交织在一起。领土是族群怀有特殊情感的土地 ,国家则在领土范围内行使其基本职能 ,主权是在“民族领土”内部运作的。所谓民族国家就是把“民族”与“国家”这两个概念 ,加上主权的因素结合而成。由于民族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具有主权的民族国家 ,而没有领土 ,主权将丧失意义 ,因此 ,在各种民族冲突中总会涉及领土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报告的这一论断是党和国家总结了多年来民族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结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民族问题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的战略意义和重要地位。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把它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一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欧盟从量变到质变的真实前景;尽管作为一种混合形态或过渡形态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后民族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但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西欧后民族主义的发生,提供了欧洲社会经过数百年的主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发展后实现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中国民族经济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经济学研究而言,我国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仍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但是,研究中国问题只靠西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经济学没有国家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民族经济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等等。“民族经济”这一概念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或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可能是一个政治概念,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民族经济”绝不止于此。经济学专家叶坦教授曾指出,民族经济的现代化并非消除民族个性的“同化”,不能不考虑到民族经济文化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尤其是包括风俗、信仰、宗教等在内的“非经济因素”。用同一个模式进行不同民族和不同区…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作为一个专业的学术概念,各相关学科有什么界定呢?在政治学理论中台北的学者一般只介绍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大陆比较传统的列有“民族与宗教”一章,但也只介绍了民族的定义、民族的形成和融合、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惟一与民族团结有关的是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的观点。在比较权威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光斌主编的《政治学导论》中,只在“人权”一章中提到“民族权利”,主要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可见民族团结问题基本上没有进入政治学家们…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学术界围绕着与民族矛盾原因有关的问题展开了不少的研究 ,其中有的研究实际上已经在理论上建构了彼此不同或有一定区别的民族矛盾原因体系。主要有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主要因素和多种原因”论 ,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论 ,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论 ,民族关系或民族问题的“诸影响因素”论 ,“国内族际冲突导源于民族国家构建和族体发展之间的矛盾过程”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魏清光  李跃平  周绪琳 《民族学刊》2021,12(6):19-26, 117
结合经验材料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范畴下对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差异性的强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与不调适,分析“多民族文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拓展。指出“多民族文学”的命名是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超越,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由二元对立向多元一体的转变,在心理认知上体现了由民族视野向国家视野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