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62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唐诗翻译和研究家埃尔韦·德·圣·德尼侯爵在他的权威性译著《唐诗》的导言中写道:“孔夫子故土的诗人们象凯撒帝国的诗人一样,也有自己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唐朝,就是王维、李白和杜甫生活的时代。这几位诗人享有的盛名远远超过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和维吉尔。他们的诗是汉语这一活语言的瑰宝,就是在这个古老国家里的山村乡野都名声赫赫。”“唐朝完善的诗歌语言至今仍被中国人看作无法超越的典范。……王  相似文献   

2.
陈光 《日本研究》2004,(3):67-72
松尾芭蕉 (16 4 4年~ 16 94年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俳人。为了摆脱流于文字游戏的俳谐 ,创立正统的、高雅的韵文学 ,他借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创立了“造化随顺”、“风雅之诚”等俳谐理念。同时 ,在俳谐创作实践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典故。本文议论松尾芭蕉作品中唐诗典故运用形式及其意义和艺术效果 ,进而说明唐诗对芭蕉俳谐的影响。一、芭蕉俳谐作品唐诗典故运用的背景  唐诗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久远。遣唐使时代日本著名留学生阿部仲麻吕 (唐名晁衡 )留学唐朝 ,他与王维、李白、储光义等唐代大诗人的友谊与诗歌往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3.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间名臣,又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他在野及在朝时广交文士、名人,本人也大量作诗为文。在知贡举时,又喜奖掖选拔后进文士,与当时几个重要的诗人集团及许多重要诗人都有交游。在中唐诗风过渡时期,他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及文论家。研究、考证他的生平、交游状况,对于全面了解中唐诗风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欧美的知识分子非常爱好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欧美优秀的中国诗研究者都具有诗人的素质,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时,不仅能忠于原诗的含义,而且能传出诗人丰富的感情.近几年,欧美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诗的专著和译著.最早研究中国古典诗的有A.韦利.H.弗兰克尔也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专家,曾发表《中国诗选译随谈》.弗兰克尔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古典诗、近体诗、乐府和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曹植诗十五首》,这篇文章以曹植的诗为题材,试图用新的方法鉴赏中国的古典诗.弗兰克尔认为,对诗人传记的探讨,不是文学研究家的任务,他喜欢中国传统的注释家,认为应该用诗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审美理想与他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王维的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显示了融合汉魏偏重寓意抒情和齐梁善于极貌写物的长处。王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原因在于他具有进步的审美理想,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且处于思想自由、开放的盛唐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谢 等前人田园山水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王维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成熟 ,在诗中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仕途的坎坷和佛学道教的影响使王维后期寄情山水 ,甘于寂寞 ,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诗境。王维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 ,精深的艺术修养形成了他历来为人所称道的“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们看待中国新诗的成就,只定位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上,对它们的评价,也多从思想内容上加以肯定,而对于新诗的重要一翼--现代主义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而80年代的新诗研究,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有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误解.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并不真正了解,甚至不少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评价尺度去看待现代主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即艺术性是可取的,思想情感内容是没落反动的.90年代以来,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较全面深入了,基本上是以肯定为主,而且能够从它与时代、与文学的现代性相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现代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一下发现新诗的成就了不起,它是那样缤彩纷纭,多姿多采,世界上有的,我们几乎有了.例如对穆旦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发现--他忽然被推到所有新诗人的最前面,决非偶然.即使对像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卞之琳、闻一多、徐志摩、艾青等现代主义诗人或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9.
师长泰 ,男 ,山西临猗人 ,1 938年 2月出生。1 96 0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1 984 - 1 999年任西安联大师院中文系主任。教授职称。又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 ,多次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 ,并曾任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师长泰教授是唐诗研究知名学者。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会长、《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他具体组织了首届并主持召开了第二、三届全国王维诗歌学术讨论会 ,主编出版了第一、二、三辑《王维研究》 ,积极推动了对王维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 ,影响广泛 …  相似文献   

10.
宋洁 《社科纵横》2006,21(9):122-123
本文对魏连殳悲剧命运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情物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把他与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阮籍相比照,试图对知识分子中先知先觉者的悲剧命运作一探讨,作者认为产生这一悲剧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同”思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大学的英文系教授加汉·拉马贾尼的《混血的缪斯——英语后殖民诗学》一书,评述了爱尔兰、非洲、加勒比、印度,以及西印度群岛等代表诗人的诗歌。这本书的贡献在于明晰了后殖民诗歌的边界,提高了后殖民诗歌研究在英语后殖民文学中的地位。无论是他的整体考察还是个案研究,都为我们研究第三世界诗歌和少数族裔诗歌提供了有效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物物于心的晚唐诗歌赵艺梅中国诗歌艺术从《诗经·关睢》开篇,一直发展到唐朝,不仅艺术上炉火纯清,而且达到了五七言古今诗体的最高峰,涌现出了无数流芳千古的诗人和千古绝唱。晚唐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了诗经的“物体言志”的传统,才使唐诗更加璀璨夺目,继承了“...  相似文献   

13.
本书试图用工业化的观点,描绘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形象。作者所以如此重视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过程,是因为他们把工业化视为近代化在经济方面的中心环节。本书的目的在于提示迄今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特别是工业化的历史,对目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关系,并据此展望当前工业化的现实可能性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鸿鸣  薛枝 《生存》2020,(8):0222-0223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文清净、淡雅而富有禅意,是唐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诗作不仅在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翻译成英文等多国文字而流传海外。如何在译文中展现出王维诗作的清雅脱俗,从而让外国读者更好的鉴赏中国诗文,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一直都是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翻译审美心理学角度鉴赏王维《鹿柴》的弗莱彻和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所译的两个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冯波丁诗人是需要学习的。宋代的张戒,在他的《岁寒堂诗话》中,把历代的诗歌分为五个等级,即《风》、《骚》,汉、魏诗,六朝诗,唐诗,宋诗,以《风》、《骚》和汉、魏诗为最高。他主张“以次参究,盈科而进”的学习次序。按“法乎上者...  相似文献   

16.
张林杰 《学习与探索》2007,12(5):181-184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外的中国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比较研究。1988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家亚德谢特(S.A.M.Adhead)所著《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一书把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上的其他诸文明作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正如该书导言所说,这本书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因此,它始终抓住中国跟欧亚大陆西  相似文献   

18.
芳泽满人间——周恩来诗歌简论○庆振轩李大志1998年3月5日是世纪伟人周恩来百年诞辰。我们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真可谓高山仰止!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更是百感交集。一位政治家和一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总是时时萦绕在我们心头——“诗人周恩来”!这位政治家即前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88,(10)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为恋爱、婚姻、家庭和性问题而苦恼,需要有关研究工作者加以指导。本书作者刘达临以他亲身见到和处理的许多事情,以第一人称、抒情的笔调和故事题材把它写下来,并加以理论分析。看这本书,可以从消  相似文献   

20.
赵志 《社科纵横》2009,(1):103-105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