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爱子之心,父母有之。时下“望子成龙”已成为每个做家长的心愿。在人们研究“我们怎样教育好孩子”这个题目时,着重研究一下教育者这个主体,下大力完善和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之研究教育形式,教育方法要重要得多,有效得多,而这正是眼下一些家长们所忽视的。 赫伯特曾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古人亦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是子女的一面镜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实践中,我对此是有着深刻体会的。而正因为此,在教育孩子时,我总是先把教育好自己放在首位,用自身的形象来影响塑造孩子。但现实生活中,我看到一些家长对自身形象却不大重视,其结果无疑引起了子女对家长的厌恶。上海市少工委对一些家庭抽样调查结果表明:87.6%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缺乏科学性。郑州市某小学曾对100名三、四年级学生进  相似文献   

2.
谁不“望子成龙”? 可现实是残酷的,偌大的一个世界,“龙”位极为有限,想“光宗耀祖”、“成龙成凤”,绝不可能人人如愿.于是乎,炎黄子孙们都盯住那条通天之道,赌注全部下在“小皇帝”身上.君不见,“胎教”热浪阵阵袭来。“0岁方案”弄得刚上任的“爸爸妈妈”心花怒放,似乎小儿变天才指日可待;而各种各样的少儿培训班门前更是人头攒动…… 妄做“天才梦” 作父母的一心指望后代“出人头地”,想方设法为他们开“早餐”,多开餐.这所做的一切原本是为了孩子.可我们却要高喊:“快救救孩子”,他那幼嫩的双肩怎么能承受得了长辈们种种超负荷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弗思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和父母住在英格兰约克郡赫尔市郊的一个破屋里。由于父亲失业,母亲常年得病,使原本贫寒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上学后,他因穿着破旧而让同学们瞧不起,都喊他“乞丐”,以至后来一提去学校,他就发憷。上初一时,在一次反抗欺辱中,他打伤了一个富家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位邻居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严格要求.非但不理解.反而与父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邻居多次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膝下的“小皇帝”越长越大.为他成才投入的财力愈来愈多.对父母却愈来愈不知趣。为什么用钱财“喂”起来的孩子却“喂”不出感情.而布衣百姓的子女长大后对父母却有倾不完的爱?对邻居提出的这一个个问号.笔者很难一下子拉直。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疼爱子女,是一般父母都能做到的事。但由于爱的含义不同.爱的内容千差万别.到头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西方人强调自由和独立.父母把子女抚养到成年就算完成义务.故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淡薄;但国人对此则大相径庭。时下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往往“一包到底”.君不见.现实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做父母的对子女大都把“物质”上的关心做为第一要义.吃.广告里有啥.孩子吃啥;穿.商店里卖啥.子女穿啥;用.孩子要啥.父母买啥;玩.别人有啥.自己家不缺啥;学.社会上提倡啥,孩子就能去学啥。一些父母似乎这样认为.只有对子女不断的“物质储蓄”.子女长大后就能成才.就能够对父母的爱有所回报。然而.事情并非那样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可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许多孩子不懂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教学成绩,导致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增加,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给涉世未深的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这些现象迫切需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6.
“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做到“八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届大、中专毕业生不久就将毕业离校.走向社会。开始新的生活。年初.我们曾对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作过一个问卷调查.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很大。我认为压力来自3个方面,一是社会压力。市场供大于求,“僧多粥少”:二是家庭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亲戚朋友在期盼;三是主观压力.就是虚荣心作怪.没有一个好单位、好工作不光彩。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家长,孩子3岁的时候得了癫痫病,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治疗,几乎跑遍了全国著名的大医院,吃过的中药和西药不计其数,也曾尝试过许多“名医”的特殊疗法,但是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癫痫仍然频繁发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父母为治好孩子的疾病,最后发展到烧香拜佛、占神问卜。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地坛公园举办的专家义诊咨询会上,一个大夫把他介绍到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过精心诊断,通过对病人脑部实施手术,孩子奇迹般地康复了。望着不用服药、不再发病、生活能够自理的孩子,回想起15年来到处求医问药的辛酸往事,父母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为人父为人母者为独生“宝贝疙瘩”可谓“呕心沥血”,同样,承担这些“宝贝疙瘩”最初教育的幼儿教师们也并不轻松。原以为,幼儿教师无非教孩子跳跳唱唱,看了这篇文章,才知原来为了了却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良好心愿,面对“众口难调”的孩子们,还真有不少道道——  相似文献   

10.
据我观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态度。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事实的确如此,中国的父母特别愿意为子女操心。这种情况在近三十年来尤甚。或许是由于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家只能有一个孩子,因而众多的父母、乃至祖父母们,就更是为孩子操透了心。我对这种现象虽然颇多感叹,但临到自己头上,对孩子也未能“脱俗”。我的儿子陈卓从小智力不差,甚至可以说颇有点儿“小聪明”和活动能力。在中学时期也上过重点中学,但就是少不更事、历来不晓得用功,再加上一度身体不很好,长辈们在学…  相似文献   

11.
他今年51岁,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他比年轻人多一份沉稳和审慎,比老年人多一份激情与奋勇,他不像弄潮儿那样奔突着去追赶潮头,但决不退缩,不逃离开这道吞吐山岳的大河,而是默默地挽起裤腿,摸着石子,一步一步往前挪。他就是被称为“森林卫士”、“野生动物专家”的陕西省林业厅厅长钟高适。   一钟高适的祖籍系广东新会,从祖父辈起移居浙江杭州,因祖父早逝,父亲不得不中断中学的学习,谋得一个普通职业。两位望子成龙的父母不等高适到入学年龄便早早地将他送进了小学。钟高适的中学时代,正是国内亿万人民鼓足干劲“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也是最棘手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却又"恨铁不成钢".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浅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庆节前夕,一则前所未闻的消息在齐鲁大地悄然传递:先后从山东兖州分别考入华中农业大学(今年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山东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的尹氏三兄弟欲“典身”救母。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不少人不满足于有关报纸上的简短消息,关切地打探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此事纷纷发表看法。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老大尹训国、老三尹训东和他们的父亲尹彦德、母亲时苓以及老二尹训宁的老师,了解到不少令人感叹不已的真实故事。 一方美谈仨兄弟跃入“龙门” “鲤鱼跳龙门”,是普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种美好愿望。山…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个儿童节。 孩子们的节日来了,孩子们的话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今年孩子们怎么样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如何?学习成绩好吗?生活愉快吗?德、智、体发展状况如何?自然成了作父母的、作爷爷、奶奶的以及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焦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前几年,中小学教育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沉重的书包、名目繁多的收费、令人忧虑的师德和教学现状、吊不起胃口的伙食等等,都是社会关心的中心问题。 几年过去了,现在情况如何?中小学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又如何?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如何?虽然,有些…  相似文献   

15.
王极盛教授从去年9月开始对 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 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 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 理解民主型的。 父母没什么文化,但有人格力量 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孩子人格的 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人格 力量是通过模仿、暗示和感染,潜移默 化地传递给孩子的。60名状元中许多人 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 来的精神力量。辽宁文科状元黄晓庆告 诉王教授:“我学习上有点失误,父母不 大批评;若在做人方面不行,可就难过 关了。”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我父 母…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唯恐避之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任和最重要的教师。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孩子心理现状较为复杂。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班级单亲家庭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这类学生更健康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望子成龙”不知憔悴了多少人的心,耗费了多少家庭的人力物力,而“成龙”者有何多?但是,就一个经济十分拮据的矿工家庭里,三个子女个个“成龙成才”,给人们留下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话:“食不言,寝不语.”然而在英国,人们却把餐桌当成了课堂.只不过,他们在“餐桌课堂”上讲的是另一个层面的“课程”.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孔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某县最近召开了一次公审大会,一位母亲当听到自己的独子因犯抢劫杀人罪而被处以极刑的宣判后,顿时失声痛哭:“孩子,怪妈从小宠坏了你,没有把你育成才,我好悔呀!” 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追悔莫及的“悔”字,将会场上一些爱子如命的父母从麻木中唤醒:是啊,“桑树条子从小育”,这是自古名言,子不教而犯死罪,难道做父母的就没有责任? 如今,有不少年轻的父母,虽听说过桑树条子要从小育,但却没有悟出它的真谛。有的想“育”但又舍不得“育”,总认为孩子年龄尚小,秧子太嫩,又是棵独苗苗,生怕“育”早了,宝宝吃不消,还是等孩子长大懂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