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传统时间意识与西方时间意识之间所显示的差异为线索,以揭示时间意识所模塑的中国传统审美的独特方式。时间意识是一个文化体将世界、民族和个体生活纳入可靠形式结构中的基本模式。因此,时间意识应该被看做是审美和艺术的形式动力机制。时间意识由本源时间,即人的存在的展开或生命生成的展开,和被表征的时间,即一个文化体对本源时间的刻写、度量、呈现和控制所表征的时间所构成。在古代,从古希腊起,西方的时间意识以建立永恒观念以及永恒与世俗时间现象之间的矛盾为特征。但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形成永恒概念以及永恒与世俗现象之间的冲突,而是形成了生与息双面体循环的时间观,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或道被认为就是时间的本源,并在时间之中。这样的时间意识模塑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独特方式:对人的生命时间之流的敏感,并从时间之流变中汲取诗情和灵感。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东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1)圆式时间观与线式时间观.(2)多元时间制与一元时间制.(3)过去时间取向与未来时间取向.这些不同的时间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引起人际交流的冲突与障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产生撞击而逐渐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充足的睡眠可以获得旺盛的精力,如何合理分配一天的精力完成各项事情是经济学所探讨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引进睡眠时间经济模型推导最优的睡眠时间,以此探讨收入等因素如何影响睡眠时间.借助1996—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居民睡眠时间在逐年增加;收入对居民睡眠时间有负向作用,收入越高,睡眠时间越短,睡眠时间的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工作时间越长,睡眠时间越短;女性比男性睡眠时间长;年长者,睡眠时间偏短;家中有需要照料的人睡眠时间会被挤压.  相似文献   

4.
受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循环时间观和博尔赫斯迷宫时间的影响,中国当代新潮作家开始热衷于时间的“炼金术”,他们在时间的循环往复、时间的空间化和立体化方面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实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由于没有哲学、美学乃至宗教信念作为思想支撑,新潮作家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时间意识,他们的时间塑形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最终沦落为操纵时间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人类初期用开天辟地的故事讲述自然时间。牛顿物理学首先实现了用动力学方程表达物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而后相对论物理学将时间要素加入动力学方程,时间成为自然界的一个动力量,与空间、物质、能量等动力量一起决定系统的性质。面对无法写出动力学模式的复杂系统(如生命),人类还得用经验方法和传统概念记述系统的时间运动和自己的时间体验,这就是时间性的视角。它从现象学的层面接触事物,发现系统的时间性特点,是我们认识各种不同的时间系统的一种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对时间的分割或划界,属于中国人原初的时间体验形式和时间直觉形式,表现为异质性、周期性、具体性、可逆性,是一种存在论的时间,也是一种神圣的和神话的时间,其多半指向过去。现代性时间观的特点则是同质性、直线性、抽象性和不可逆性,它指向未来,是一种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时间和机械钟表时间,也是一种"霸权"时间。作为时间的管理者,现代民族国家应该在这两种时间观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即在民族国家的日历中以立法的形式保留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从而为中国人本源的时间意识预留合法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7.
虚构叙事文本内故事演进的时间是人类现实时间经验的想象性延伸 ,叙事话语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叙述者的叙述时间不能在任何叙述情景中定义 ,因此是个伪概念  相似文献   

8.
等待是经验时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作品中的等待折射出了不同时期人类的时间观和精神向度。时间从最初的"测度"到直面"本真",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动的阐释。不同时间观的出现也同样起着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时间观的流变反映了文学思考从对外界的关注向内转的演变过程。文学用具体情节和人物表达出了时间与等待这个深刻哲学命题的思考内涵。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有一种“执着现在”的时间观念,这一时间意识建构在空间作用于物理时间,而导致“现在”时间缺席和不在场的本体基础上。鲁迅采用“过去”、“将来”当前化的时间形式,新构了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这种“现在”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个体差异变量和构建心理时间的基本维度,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纵观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历程,对其概念界定逐渐趋于综合性和多维性,既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又包含认知、情绪和行动内容。在理论模型方面,时间洞察力的五因素模型、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和先验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等观点在国外较为流行;国内也对时间洞察力、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模型。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王思琲 《成才与就业》2014,(Z3):102-105
正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道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珍惜的?"答案是——"时间"。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想做的事还未开始,时间已来不及。当前网上总有人不时吐槽"时间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催人老"。你是否也在为时间的匆匆流逝而哀叹?在你的脑海里,有没有"时间管理"这四个字,你知不知道"时间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在巴金的创作中 ,时间观念是断裂的、单向进化的 ,它区别于古典的亲和性循环时间。受这种现代性时间观念的支配 ,现代性的时间怨恨表现为两种形态 :弱者的没落意识与强者的奋求意识。巴金文本中表现的现代性伦理悖论———“青春是美丽的”与“牺牲的意义何在” ,只有在独特的现代性时间背景中 ,才能凸现其本质。巴金的时间转向 ,是通过对“在家的时间”与“离家的时间”来重新诠释尼采“永恒回归”主题的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与时间性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性危机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它是由时间的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压力所导致的人的生存危机。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文化和大众文化都是对时间性危机的不同反应。大众文化主要通过时间的扩展和时间的阻断两种方式缓解当代社会的时间性危机  相似文献   

15.
陕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时间、空间不同,资源开发的效益就会不同,因此,树立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时间空间相统一的观念,对于陕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时间的理解方面,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存在本质分歧.分歧主要体现为:柏格森认为存在基于直觉的哲学时间,爱因斯坦则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时间.以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在巴黎做学术报告为契机,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展开了影响深远的"时间之争".这场争论在柏格森方面吸引了包括梅洛-庞蒂和德勒兹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在爱因斯坦方面吸引了包括卡西尔和罗素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双方围绕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延续、深化了这次争论.进一步来看,"时间之争"引发的问题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时间之争"不仅是哲学与物理学的时间观之争,也是理性与直觉这两种根本的认知方式之争,甚至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的不断敞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时间观有效地撼动了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基于"线性时间"的现代"时间体验",作为思想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有效地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早期新诗对"时间"的抽象化、人格化抒写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时间抒写,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性内涵。在新诗的传播与阅读中,新诗作为一种"时尚"被广泛阅读,阅读群体在共同的阅读中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共通感。"进化论"时间观的理论参与,早期新诗具有现代特质的"时间"抒写,以及新诗阅读与接受过程中"现代时间"的塑形,共同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从"时间"体验的角度阐释中国新诗的发生,既是对以往研究范式的突破,同时开启了探寻百年新诗发展症结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闲暇时间安排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以及闲暇时间安排问卷对来自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处于正常水平;闲暇时间较多,闲暇时间安排有待进一步提高;时间管理倾向得分高低对闲暇安排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流组装线产线不平衡问题,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各瓶颈工位的工作时间、空闲时间以及空闲率。以最小化闲置时间和过载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组装线投产序列,降低工位空闲时间。通过仿真优化,使组装线达到平衡,产量提高12.6%,也为其他混流组装线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碎片时间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时间所带来的影响愈发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零散的时间甚至成为一些移动应用的主流。从碎片时间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得到了碎片时间随机性、零散性、随意性、个体差异性的特征;然后总结出碎片时间应用中体现的方便快捷、长尾效应等优势及时间零散、注意力分散等劣势;最后结合实际展望了碎片时间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