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者多囿于虞翻式卦变,以虞翻式消息卦变定义和统一有序的易例来审视荀爽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变,或谓其消息卦和六子生卦兼而有之,或谓其交易升降,或谓其杂乱无章而不可恃等,争议很大,迄今未有定论。荀氏卦变实亦与虞氏别,通过对既成之卦探其所由来者以及对现有卦究其面向未来的发生趋势言其卦变,虽涉及却不专注于消息卦变。其具体卦变法则灵活复杂,交易升降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这并不统一的变法背后,贯穿着荀氏注释经传的卦变旨趣和乾坤升降的卦变理路,反映了荀氏于卦变工具目标和价值目标统一的不懈追求。荀氏卦变主于乾坤,运筹卦爻势位时于往来,达于阴阳和合、成既济定,融卦变与乾坤主宰、二五中正阴阳和合等哲学思想为一体,卦变理路清晰,自成一种系统独特的卦变学说。  相似文献   

2.
王棋 《兰州学刊》2012,(10):25-30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3.
“卦气”溯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考证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在孟喜之前早已有传 ,其源出于先儒古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夏易传》和《易传》中 ,均有“卦气”说的思想 ;殷墟甲骨文中的四方之名 ,以及《尚书·尧典》中的“析”“因”“夷”“” ,与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相同 ,由此可知“卦气”说渊源久远。作者强调 ,古人经过“仰观”“俯察” ,对天地万物随节气变化的规律有了认识之后建构了易学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 ,象数含蕴着义理 ,义理脱胎于象数 ,这是易学乃至易学哲学的独特学术理路与特殊阐述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棋 《理论界》2020,(1):23-28
汉末象数易学注经派兴起,胜过占筮派,荀爽的变易理论是重要内容。荀爽对今古文学派变易理论做了融汇与创新。一是超越《易纬》的不易理论,去其神学化,朝着人文方向解释儒家德义思想。二是发掘易辞的象数内涵,建立以升降体例为核心的新的象数体系,吸收了《周易》大传的爻位理论,从卦爻变动的象数规律探讨主体的道德理性、能动因素在吉凶转化中的作用。荀爽的变易理论是对儒家象数易学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5.
船山的人生道德修养论是在“乾坤并建”思想架构内展开的:“乾坤并建’’思想揭示了人生道德的一种基本困境,并确立了人生道德建设的一种基本模式,道德修养所需要的省察、存养功夫也是一种“乾坤并建”之道。  相似文献   

6.
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的分途,其实质是其所表达的义理究竟是圣人的义理,还是乾坤或者说卦爻象数的义理.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分别代表着圣人神明与乾坤大旨两种不同的易学旨趣,后者意味着象数的神明,象数繁芜却义理平实而易于把握;前者则彰显出圣人之意幽微难测,其旨玄奥高远而切己受用,这就是不同的易学旨趣所导致的象数与义理的分途.  相似文献   

7.
朱伯崑从易学思想的源流考察船山易学与张载、方以智、程颐、朱熹的关系,认为船山易学主要继承的是宋易义理学派中理学和气学的传统,并指出乾坤并建是船山易学的最大创见,进而肯定船山易学为其气本论的哲学体系奠定了思想根基。朱伯崑对船山易学的阐释,是其易学哲学史研究方法和观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易经》与《金钱卦)的关系,筒单地说是“源”与“流”的关系;前专是源,后者是流。没有易经就没有金钱卦。为了说明这一层,最好的办法是用64卦中的一卦作为例证——两者各有64卦,但卦序不同。易经的第10卦《履》,相当于金钱卦的第22卦《鸟脱樊笼》,试比较各自的卦辞(金钱卦无爻辞):  相似文献   

9.
船山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易学研究,其哲学思想之精髓也是通过易学来阐发的。船山易学主张"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的易学原理观、"四圣同揆、彖爻一致"的《周易》文本观和解易方法、"占学一理,占义不占利"的易学占筮观以及"象数相倚,穷理尽性"的象数与义理统一观。船山又以其易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以"絪缊而化生"论为架构的哲学体系。"絪缊论"是船山哲学的本体论,"化生论"反映了一种"天地之化日新"的积极乐观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程颐《易》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卦才,并被看作客观时势下主体所具有的德性和能力。在人文世界中,义理与时势可能存在着统一、分离这样两种十分不同的状况。程颐认为,一旦出现时势与义理的分离,卦才应该坚守道义以处困。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体现出理学弘扬伦理主体性、张扬士大夫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崔波 《殷都学刊》2008,29(4):44-49
荀悦著《申鉴》五篇,主要是政论,较集中的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他认为,天道、人道有同有异。本文就荀悦的“三势”的天人观、知行论、性命论和易学思想略作申述。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近20年的时间,对武训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齐鲁学刊》第四期发表张经济《希望给武训平反》的读者来信,到1986年国务院《关于为武训恢复名誉的批复》的下达前后为第一个阶段;从1986年前后到1995年召开第二次全国武训研讨会前后为第二个阶段。就武训和武训精神的研究来说,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其一,对鲁西北大运河沿岸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进一步综合性的考察和分析,以深入研究武训及其精神产生的必然性和真实性。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采取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武训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夯实武训成就义学事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韩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滉的<心统性情图>,体现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继承中国的孔孟、程朱之学和朝鲜历来朱子学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陈东成 《云梦学刊》2014,(1):139-144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善、公、实、全”四大翻译批评原则就是依据《周易》的哲学思想提出的,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的关注点、言说方式与时代思想、文化潮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自有思想史、学术史价值,这变化中又隐含着研究者不变的思维方式与立场.研究者借助研究对象参与到时代思想、文化大潮中,隐含着潜在的政治与事功诉求;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时代转型中,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的观念、方式几经调整,但舒芜、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始终保留泛政治化特征,体现一代中国学人仍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徘徊.中国学人积极的事功心态和非学术本位的学术观念,在周作人研究中有迹可寻,二者学术研究中隐含的自我社会角色认同的困境与偏颇,体现的乃是一代中国学人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6.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7,1(3):84-92
进入新时代之后,鲁迅一直被写在旗帜上。但是,他的思想遗产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要求。他与新时代文坛掌控者的历史恩怨也是他进入新时代必然要面临的障碍。鲁迅之所以被新时代接纳,主要是由于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他的推崇。但是,领袖的推崇并不能解决鲁迅的思想实际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进入新时代之后,鲁迅必然要面对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不仅是传统武术,还是集易学、医学、心理养生学等于一体的哲理文化。对人的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生物代谢消化系统等都具有调节枢纽、整合阴阳、维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有序代谢等作用。尤其是脏腑之间的横膈蠕动与按摩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和达到的。太极拳作为意念拳和心身拳,在对抑郁症状的调治上独具特色。通过练拳能够达到心身舒适、意气平和,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整合主观认知、消除心理病因,并改善躯体症状,堪称绿色疗法。  相似文献   

18.
有关人格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齐鲁学刊》2004,(6):137-139
人格理论是对人格研究的系统界说。与西方注重个人的视角不同,中国对于人的关注始终是以群体为本位、以道德为旨归的,这导致了中、西方人格理论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科发展、人格观念和价值趋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易》“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一方面象孝敬父母那样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辅相”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天人是一个开放、动态、不断调整的整体,这就为现在地球生态的严重失衡和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20.
"尚贤使能"是荀子人才观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涉及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使用和考核等,作者就这些内容作了评述,并分析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