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它的性质是由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职能和客观地位决定的。迄今为止,对是否应把文化经济学看作科学的对象,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例如,M.麦列克写道:“文化领域中确保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经济活动,是文化经济学的对象。”M.康特拉也肯定地指出,应把“相对于文化而制定并生效的经济规则体系”,叫做文化经济学。按B.苏尼克的看法,文化经济学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确定文化部门发挥职能的外部和内部经济条件,详细制定  相似文献   

4.
张敬梓  李建群 《阅江学刊》2023,(2):154-161+175
随着中国社会的当代历史变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其观念形态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审美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审美文化的核心是审美观,即关于美与审美的一般观点,它决定着美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当代中国审美观念中蕴含的审美视角、审美标准、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审美活动形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历程中正发生着历史嬗变,使人们对美的认识、美的自然、美好生活从以往的感性经验转向现实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左伟清 《探求》2008,(3):78-80
舒扬著述的《当代文化的生成机制》一书,分析文化生成发展中的内在基本矛盾,建立关于当代文化生成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为破解当代文化生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视域;聚焦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发展轨迹,详细分析当今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文化批评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为当代文化生成机制寻求潜在资源和现实路径;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对文化产业化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地梳理,为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当代文化生成的机遇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0):140-14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社会时代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时代精神,把握着时代脉搏,汲取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艺术多样化和文艺理论多元化发展现实,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范式,深化和拓展当代性的问题领域,推动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华 《学术交流》2006,(5):173-177
文明冲突论昭示了当代世界发生的文化冲突无不直接或间接体现出国家或民族经济政治利益的主导性。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的民族性冲突和文化的时代性冲突。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明的冲突”的深远影响,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努力实现中国当代文化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9.
周茜蓉  程金生 《创新》2011,5(1):107-11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之形成过程。它提供了人类历史展开的新途径,也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展开方式。文化因素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使全球化成为多元现代化。文化决定论是对全球多元现代化的一种解释,文明冲突论则是从这种解释中引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全球现代化是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实践的相互构成机制而现实化的,其问题与出路都取决于我们是否从这一立足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万远新  张铁军 《创新》2019,13(3):40-47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和精神根基,它决定着新建文化的理论品性和民族特色,也有利于新建文化的民族认同;文化主导性是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主要内容,它体现着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性发展要求,是对人们现实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主导性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进行诠释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袁金刚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6,21(6):105-107
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及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了考察、梳理、阐释和总结,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反映了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人类文化的态势,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促进本国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认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具有同一性,把握了问题的实质,不仅对进一步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认识,而且对坚定我国文化建设的即定价值取向,继续推进文化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4.
布达佩斯学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晚期,作为卢卡奇的得意门生和学术伙伴,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在研究主题上经历了一次微观的文化转向。他们从早期对异化、人道主义等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倚重转变到后期对文化、后现代、科学与艺术等主题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关注和分析当代现实问题,形成了体现该学派传统的现代性文化理论。通过简要评述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揭示该学派为现代性文化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5.
余显礼  刘小薇 《社科纵横》2010,25(1):144-145,148
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7.
张谨 《社科纵横》2004,19(5):18-19
为了增强国际与地区竞争实力 ,解决文化建设与人、经济及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矛盾 ,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势在必行、时不我待。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考察 ,建设文化大省也是切实可行的。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才能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也就是指导现实的文艺实践活动。什么是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文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怎样看待高雅文艺作品和通俗文艺作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等,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复杂的文化、文艺问题。只有在研究与解决这些现实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现实文艺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贴近文艺现实,恪行守正创新,加强现实文艺问题研究,这应该是开展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研究的正道。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学在其发展进程中,实际上形成了边界清晰的两种学科方向--以文化艺术产业、文化商品和文化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狭义文化经济学"和以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时象的"广义文化经济学",这两种不同演进路径的文化经济学在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狭义的文化经济学实际上是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仍然是其突出特征.广义的文化经济学则探讨文化对经济思想、经济行为以及经济绩效的影响模式、影响渠道和影响效应,文化因素被当作影响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变量.狭义文化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已从原来的理论研究、经验研究转向政策研究,而广义文化经济学则出现了在理论框架上与新制度经济学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始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福利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使经济学研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年来,中国经济科学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注意吸收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理论成果和分析工具,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