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芳琴 《浙江学刊》2001,(1):106-111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不但有助于从性别关系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分期,也有助于发掘以往不曾注意的历史范畴和活动.社会性别,既是一种制度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同时也是一种表现为多种力量的权力运作和风俗习惯,甚至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强大的惰性力量.本文侧重从纵的历史线索来探讨中国社会性别制度和关系的经权因变,分别对近代以前(所谓"传统社会")、近代以来(所谓"现代社会")进行概括性的考察,同时进行简略的社会性别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妇女研究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正确地评价过去是进行及时而必要的改革、加快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发现和保持进步的、并已为历史实践证实的社会生活方式、准则和关系的有效手段。对历史经验的这种客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造成我国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种种错误和停滞现象,导致在社会、政治、法律和精神发展方面产生阻滞机制的各种消极因素作出实事求是的阐述和批判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中,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在印度和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印度史著作中,虽然往往也有古代和中世纪之分,但是他们另有历史分期标准,同我们所说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法根本是两回事。现在还存在着印度古代是否有奴隶制社会的争论。这个问题需要另作专门讨论。本文在讨论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北印度社会性质时也将对当时奴隶制社会的存在作一些论证。在承认印度历史上有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分的学者中,对于二者划分于何时也有不同的见解。不过,  相似文献   

4.
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孰优孰劣,应有科学的方法,否则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过去有人不顾历史条件地进行“横比”,结果得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错误结论;有人厚古薄今地进行“纵比”,却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这些都不是比较的过错,而是比较的立场和方法不同所得出的不切实际的结论。科学的比较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应当把两种社会制度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中进行考察,看它是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还是有碍于社会发展;其次,比较她们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抑或是为极少数人图私利;再则,透过现象,从内容到实质上进行比较,从中寻出问题的原因、性质,以求得到规律性认识。这有助于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本质,同时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之不完善处;既鼓舞我们坚定信心,又要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经济腾飞而拼搏奋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研究不仅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争论未决的学术难题。本文作者在系统考察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到《资本论》写作时期的历史分期理论一直是“三形态”的,而不是“五形态”的;马克思晚年由于对古代社会的潜心研究和对俄国问题的新思考,其历史分期理论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类历史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立平 《社会》2009,29(2):1-29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从表面看来,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转不过去而形成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并加速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因此,美国的问题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及其该问题向社会层面的传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顺利转型到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条件;同时进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形成可以隔绝或减缓经济危机向社会层面传导的过滤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里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条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条是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只有“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来。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中,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也发生过令人痛心的失误,诚如小平同志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成功和失误教育了我们,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总结过去,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当前我们面临着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迫切任务。为此,本刊从这期起,专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希望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诸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历史的、现实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望学界同仁提供研究成果,共同把此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传统社会全面解体和步入现代化的世纪。在这现代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创业者,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以毕生的精力所进行的旨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平等、富裕、自由、民主的新社会的现代化实践,无论其是成功还是挫折,都为中国跨世纪现代化的起飞奠定了历史的基础,而他以饱满的热情对中国发展问题所作的艰辛的理论探索,无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也无疑应当属于当今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一页。因此,省视、研究毛泽东的现代化实践和理论,以便完整、准确地继承毛泽东宝贵的思想遗产,主动、全面、深刻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实现毛泽东为之奋斗一生的夙愿,正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对毛泽东一份很好的纪念。一、创立了具有现代化导向的统一、高效的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未明确指出东方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分析中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现状和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们必将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实现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历史分期问题实质上是个方法论问题。社会经济形态的更迭是历史过程分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沈元瀚同志: 《学习与探索》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拜读之后,受益不少。我是学物理的,历史、经济纯属外行,只是由于业余研究科学史的兴趣所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对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机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运用了自然科学中一些新的思想方法,来探讨中国社会演变的一个可能的经济模型。由于我既得不到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也不具备历史考证的功夫,只是利用前人总结的资料进行分析,故史实错误一定很多,切望历史、经济学界的同志们指正。你的问题提得很细,我想是否先回答具体问题,同时对其中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深入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你看如何? 下面的回答按你的意见的顺序排列,个别的稍加合并,以便讨论。 (1)西欧以牧为主的问题,这是大体而论。比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经济就以牧为主,后来才引入农业。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有大量牧场和未垦草地、山林存在。  相似文献   

12.
沙文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仍无限忠诚于革命事业,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行认真地研究,完成了一部七万多字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的文稿(下简称《探讨》),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风亮节。随着沙文汉同志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探讨》一文终于重见天日,《浙江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三、四两期连续刊载了《探讨》全文,使我们有幸认识了沙文汉同志剔精抉微研究历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古史分期意见。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强烈否定过去的概念。封建与郡县之别被中国古人赋予丰富的政治道德意义,并由此在先秦和秦以后划分了一条古今有别的鸿沟,秦及秦以后的历史被视作是同质的。西方历史观念东渐,秦至清的漫长时段自然地被比拟为中国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14.
翻天史卷:一幅乱多治少的画卷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与中国漫长的文明历史相比,1949年以来共和国的40多年历史,不过是一个短短的瞬间。我们在社会治乱问题上的认知、心绪、章法和行为,几乎都深受传统社会的制约。而我们想在其上描画长治久安蓝图的,也只能是传统社会这个历史地基。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不了解、不懂得中国传统社会的治乱历程及其内在机制,我们就无法理解共和国的治乱经历,就无法向长治久安迈步。然而传统社会的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一个千古之谜。以地质研究为业的李四光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邓小平多次对1958年到1978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作过概括性的论断: 从1958到1978年的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整整20年,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50美元。(《人民日报》1985年4月15日) 从1957年至1978年,“左”的问题使中国耽误了差不多20年。中国在这一时期也有发展,但整个社会水平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农民年均现金收入60元,城市职工月均收入60元。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按照国际标准,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 可以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人民日报》1987年6月12日)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左”的错误持续了20年。这20年中,中国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生活没有改善。(《人民日报》1988年6月22日)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距今已经过去了100年。站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越加能够深刻感悟辛亥革命除旧布新所引发的历史震撼。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证明了革命才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人间正道,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8,24(3):47-51
百年中国电影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以前;30、40年代;50、6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至今.从对这些阶段的扫描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阶段的中国电影都与相应历史阶段的社会主题相呼应.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电影是百年中国社会风云变迁的"文化症候".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笔者在此尝试对百年中国电影做一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宋金文 《日本学刊》2004,(2):91-106
养老是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要面临的普遍问题 ,也是关系到个人幸福乃至社会安定的问题。从社会现象学的角度 ,通过日本相关历史资料中个体 (个别事件 )对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以及社会评价等社会感知及其变化的研究 ,可以分析、探讨历史上养老含义的多样性。日本不同历史阶段家庭 (包括亲属 )以及国家和地方社会在养老方面的地位、作用及其变化 ,值得分析和关注。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 ,根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觉地设计自身的养老方式 ,更好地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国利 《求是学刊》2002,29(1):110-115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 ,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探讨了认识的起源和形成 ,阐发了在人文界认识的体用不二性和人文性。他深入分析了人文科学的认识方式及其特征 ,即重经验、直觉和综括 ,寓价值观与仁慈心 ,这和自然科学认识方式是绝然不同的。进而他还就历史认识的主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钱穆的人文历史认识思想既有积极合理的方面 ,也有局限和错误 ,需要正确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的农民人们总会过分强调农民社会停滞不前的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由于在历史进入十三世纪的时候,文字史料发生了变化,就冒然认为农民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最好是先澄清一些基本问题,然后再断定农民社会的历史分期。第一个要阐明的问题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村公社结构内在的变化因素是否有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