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上市融资行为的频繁出现,对资本金进行了充实,也让经营风险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信贷过度扩张,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产生,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了削弱的作用。本文进行我国银行上市融资、信贷扩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一般来说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 (货币价格 )、资产价格和银行信贷等三个渠道 ,经过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三个环节 ,作用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个变量影响实体经济 ,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之前 ,只有信贷政策 ,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概念。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逐渐多了起来 ,货币政策传导开始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过渡。但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没有完成 ,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 ,对利率调整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资金缺乏的零售商,银行融资和供应商的信贷融资是其主要的两个资金获取渠道。考虑零售商存在破产风险情境,对竞争性传统银行及资金充裕供应商的信贷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资金充裕型供应商,由于通过对零售商提供信贷支持可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对零售商订货提供信贷支持;对资金缺乏型供应商,即使需从外部获取资金支持,比如抵押贷款,他们也愿意给零售商提供信贷支持。但是,对于零售商拥有谈判权力的情境,上述结论未必一定成立。事实上,当零售商的谈判能力较强时,供应商提供信贷融资时其利润可能减少,从而改变其提供信贷融资的意愿;进一步,在供应商提供信贷融资情况下,其利润会随着零售商破产风险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对微观企业融资行为所产生的显著影响。鉴于我国金融机构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存在的信贷歧视,本文剔除了产权性质的影响,把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首先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有企业负债融资行为的影响,证明了财政政策的扩张和货币政策的紧缩都能促进国有企业负债融资的增加。然后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因素和股权结构的内部因素对负债融资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下,负债融资与国有企业绩效正相关;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负债融资与国有企业绩效负相关;股权结构分散程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负债融资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积极解决债券市场发展中的瓶颈,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一直是我国企业融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结合企业融资偏好分析了我国各类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进而指出这样的融资结构与我国金融制度二元化特征、资本市场的体制性缺陷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的约束等因素有关,并就此针对完善企业融资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具有信息优势和融资成本优势的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不对称信息下的银行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从贷款价格的角度来研究外资银行通过绿地投资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进入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且在并购方式中将并购对象按规模分为了本地大银行和小银行。结果表明,外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本地大银行方式进入对贷款价格的降低效果不大,而通过兼并收购小银行方式进入能够全面降低本地银行的贷款价格,在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的本地大银行的老客户市场通过绿地投资模式进入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贷款价格。  相似文献   

7.
较之开放,高度发达的美国金融市场,我国的社会主流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典型的方式是银行向大众吸储,然后以较高的利率借款给企业。在此大背景下,P2P作为直接融资方式的典型代表应运而生。本文分析行业现状及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线。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以及影子银行的兴起等,都是利率市场化的具体表现。利率市场化如果继续推进下去,将极大改变中国现有金融系统的格局和运行方式。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完成,彻底终结了我国企业资金“供给”的历史,银行开始全面推行信贷制度,对中小企业采用抵押、担保贷款的方式。这对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对我国目前仍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加大了融资的难度,出现了较普遍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分析了同业业务,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银行同业业务虽然给微观主体带来了效率和利润,但由于其存在的风险,会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也提出了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宏观管理的有效措施,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1.
邓伟  杨红霞  刘冲 《管理世界》2024,(2):86-103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因此,在我国构建基于担保品的货币政策框架背景下,科学地评价我国央行担保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银行间市场的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被首次纳入货币政策担保品范围这一制度背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微观视角对央行担保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央行担保品政策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都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将公司信用类债券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不仅会通过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对企业融资产生促进作用,该效应还会进一步传导至产品市场,并对企业商品采购、产品销售、投资规模以及盈利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这表明央行担保品政策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本文对于构建和完善基于担保品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高货币政策的资金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谢威 《决策与信息》2010,(11):188-189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考察货币政策作为能动的政策变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否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就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没有影响,即货币供给变化是否导致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货币中性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贷融资中审批腐败与支付腐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企业家拥有良好的项目但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时,一般会选择向金融机构寻求信贷融资支持,信贷融资中的腐败现象也由此产生。将企业家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另一类是负责信贷业务及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企业家为其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分别遭遇审批腐败、支付腐败、及同时遭遇两类腐败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并有降低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最后基于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郝博 《经营管理者》2009,(15):40-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货币和信贷两种渠道。信贷渠道以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作为分析的基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对信贷可得性、信贷配给以及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目前,银行信贷是国内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但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信贷渠道的重要性将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从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向的信贷冲击减少了企业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可贷资金需求,从而降低了市场化利率,使信贷政策包含了信贷供给调节和资金成本调节双重效应,增强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以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借贷摩擦为目标的金融管制放松政策能够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资金供给降低市场化利率。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导致民间融资市场异常繁荣.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融资需求的急剧增加,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逐步放开民间小额信贷等信用中介的限制.在民间信用中介蓬勃发展的同时,监管缺位、发展畸形、短期行为泛滥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对我国民间信用中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对市场经济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严露  叶盛 《经营管理者》2013,(20):104+397-104
自从2007年影子银行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后,影子银行就迅速成为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重点之一。之前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了影子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影子银行的存在除了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以外,对货币政策也是个挑战。而影子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什么地位?又是如何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罗刚  何泼 《经营管理者》2009,(21):105-106
本文拟以三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我国现行的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并且指出了三种渠道各自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然而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本文就货币政策的变动将对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对此种影响应该如何应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央行为应对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局面,在较长时间内将实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票据发行量、实行窗口指导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存储款货币环境、信贷、资金运转和收入等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银行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做好应对的准备。本文将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因,探讨政策影响下的银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