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楚国社会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先秦时期时间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动力的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作认知、文化考察,着重考察中华民族主和尚衡、敬德保民和重视伦常的主流文化传统在先秦时期时间词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及空间布局的研究,基本复原了先秦时期湖湘地域文化的时空结构体系,并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5.
周代是诗歌实践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采诗、献诗的传播机制,观诗、赋诗的文化习惯,引诗、解诗的阐释活动,共同形成了这一时期诗歌既存的变化的文化形态。同时又反作用于诗歌的接受模式,塑造着中国特有的诗歌接受理念。这一文化心理的形成受政治意识、语言形式、文化实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影响着古典文论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漫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武陵文化产生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武陵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晋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繁荣于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正是在分外关注人际、人事这一传统特色上,隐逸文化与先秦诸子文化契合一致。而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宽泛意义上的隐逸文化,自始起即表现为对现实人事的关注,至先秦时期,诸子纷纷讨论、总结了隐逸文化中的这一人事人生内容,并在此点上呈现为不同的面貌和形态。由此意义上讲,它既表现了诸子(即士)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广泛继承,同时又标志着狭义的隐逸文化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先秦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我国文化轴心期的先秦文化具有显明的经世特征 ,这有两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从大部分形成于这个时期经孔子整理的《六经》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 ;二是从这个时期的儒、墨、道、名、法、阴阳等诸子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大部分产生于文化轴心期的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是中国一切学术的源头 ,其经世特征对这之后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使之成为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水井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夏商水井为考察对象,初步研究夏商时期我国水井文化,以期拓宽先秦水文化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嵇康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论曾经盛极一时,其诗歌虽存世不多,但因其诗歌风格独特,仍能独步当世。对其诗歌风格进行考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玄学思想以及隐逸风气的文化精神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气,研究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齐文化与楚文化作为我国先秦至秦汉时期的一北一南两大地域文化,二者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崇巫尊鬼神,齐国尚贤重人事。楚人尊鬼神、齐人重人事的不同观念,导致了楚人和齐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带来不同的后果。若从文化类型看,可以认为:齐文化属社稷守型文化,楚文化属神守型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邱文山、张玉书、张杰、于孔宝合著的《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2003年8月山齐鲁书社出版社。《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该著作从横向比较的角度,为先秦各地城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齐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并非起于当代,但对先秦地域文化研究得较为深入却以现在为最,这股研究先秦地域文化的热潮兴起于改革开放以来,其主要表现为以先秦著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李白“游”的方式各异,创作了大量怀乡诗、送别诗和山水诗,并把“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糅合在诗歌中,向世人表达。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研究李白及其诗歌作品,既有利于旅游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相关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绍兴"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于2008年4月中旬在绍兴饭店举行,来自大陆及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大禹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先秦时期两岸文化交流和越文化研究等议题提交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此次会议对大禹文化、越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勤劳勇敢的闽族先民依靠富饶的海洋资源,艰苦卓绝她开创出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经过先秦发展,从秦汉到隋唐五代,伴随中原百姓南迁入闽,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融合。降至宋元,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弱,面向海洋的福建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一条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源于先秦,成于汉晋,兴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朝,发展于元代,盛极而衰于明清。  相似文献   

18.
"南音"指的是南方民族的风土音乐.先秦时期,"南音"在北方民族文化中有强烈表现,而且与"北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南音"的北传渊源有自,其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迁徙以及南北民族间政治、文化交流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由萌生到渐趋成熟,进而迅速发展的阶段。此期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军事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由于先秦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与后世相比都迥然相异,因而这一时期战争的性质、内容与目的有着特定的表观方式,就其作战方式和特质、属性而言,先秦时期的战争又往往呈现出有别于后世的特点。我们认为,辅助战争技术的应用即是其特点之一,而这点正是学术界所忽视的。本文仅就能力所及,试图对先秦时期特别是先秦晚期的辅助战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青岛古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少在夏朝时期,青岛地区主要是莱夷人居住,属东夷人之一部,为古介国,分别与莒、莱二国接界,后终属齐国。据此,先秦时期青岛文化分别带有东夷文化、齐文化的双重特征,从而表现出仁智、勇武和创造,多神信仰,务实、功利、开放、兼收并蓄以及浪漫、舒缓的文化特点。秦汉以降,青岛地区儒、道文化繁兴,影响深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