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丁鹤年诗集的版本源流是比较复杂的 ,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历史上流传的和现存的丁鹤年诗集是比较多的。有刻本 ,抄本 ;有一卷本 (即不分卷 )、三卷本、四卷本 ;有留存国内的 ,也有流传到国外的。将历史上流传的和现存的一些主要的丁鹤年诗集版本叙录、梳理 ,有助于丁鹤年诗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对元末明初回族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导夫新著<丁鹤年诗歌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元末明初回族诗人丁鹤年研究的专门著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著者对丁鹤年诗歌有着透彻的理解,其独特的审视目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的坐标系中确定诗人及其诗歌的位置;二是在美学和艺术的领域确定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导夫先生的《丁鹤年诗歌研究》一书,对丁鹤年的生活时代、丁鹤年诗歌艺术美学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丁鹤年诗歌研究》使读者看清了丁鹤年生活的时代,认识到丁鹤年诗歌在少数民族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和总结了丁鹤年诗歌的主题思想倾向和美学意义,也为今后研究丁鹤年和少数民族文学乃至研究整个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伤乱诗”、“题画诗”、“赠人诗”等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元末明初回族诗人丁鹤年诗歌的思想价值,指出其既有忧时伤乱、同情人民、留恋故土、坚贞清高、积极进取、英雄主义、正直善良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避世、留恋亡朝等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5.
回族诗人丁鹤年(1335—1424)在他90年的生涯中,约有70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而经久不衰。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在其《鲒埼亭集·外编》中称他为“文苑巨子”。因而,正像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指出的:“萨都刺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这是丝毫不为过分的。丁鹤年诗作的主体思想内容丰富而鲜明,辽远而深厚,冲破了元代诗坛中存在着的沉寂、粗俗之风的框架,发幽忧愤闷、悲哀愉悦之情,寓忧国爱君之心,悯乱思治之意。他的诗歌作品所呈示出的真实的感情状态  相似文献   

6.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一直非常重视对回族历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有创新意义的成果。今天,当我看到育宁、晓芳伉俪编著的《中国回族文物》书稿时,感到格外高兴,这是来自宁夏的又一项回族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育宁、晓芳这一对学术伴侣为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奉献的又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7.
《回族民间文学史纲》全书共九章。分别论述了回族民间文学的历史与现伏,范围与分布特点和分期;研究回族民间文学的目的和原则,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以及民俗之种类与特点、时代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38个民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伊犁回族的发展历史,在回族历史和少数民族历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地位。笔者根据自己在伊犁的生活、工作经历,在原伊犁州政协李侬老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实际调查与核实,对伊犁回族人口变迁、文化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作详尽考述。  相似文献   

9.
地区回族史研究,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回族史研究分支,既是回族研究范围的扩大,又是内容的丰富和深化。回族分布全国,没有地区回族史研究成果的充实,整体的中国回族史研究水平难以提高。60年代初白寿彝教授就指示:“由于回族居住的分散,有回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回族的历史。如果地方回族史写出的多了,回族史的资料就丰富了,一部全国性的回族史就可以写得更好些了。”(《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2月,收入《自寿彝民族宗教论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白教授的愿望正变为现实,一本本  相似文献   

10.
回族历史文物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回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以实物方式 ,给我们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回族物质、精神生活的真实片段。而长期以来 ,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 ,对这一十分重要的实物考证环节在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对回族历史文物今天的存世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如何抢救保护散存民间的回族历史文物 ,建立回族文博机制 ,全面构筑我国回族文化的完整形象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造福后人的事业。本文根据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现状和对回族历史文物的社会调查 ,就回族历史文物的存世现状、抢救保护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回族穆斯林的对外交往,谱写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辉煌篇章。研究历史上回族穆斯林对外交往方面的成就,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族古籍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文章从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回族古籍的定义、内涵、断限、分类与特点,对回族古籍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对今后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海南回族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具有700年上下的历史和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海南回族鲜为人知。其文化也时遇误解和曲解。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学者对海南回族产生了强烈兴趣,可是特定的文化模式和心理定势,使他们的观察与记录带有过分的选择性与片面性,其论著常带有猎奇觅异和以偏概全的倾向。解放以后,国内学者开始了对海南回族的研究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研究者太少,研究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编写回族历史,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有个正确的目的。就是用充分的历史史料,揭示我国回回民族在祖国大家庭内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使回族人民对回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同其他民族的关系,对祖国的贡献和所处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从而能够认识回族发展的前途和道路,并为此努力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编写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当时可能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回回是一个民族,阐述了回回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指明了回回民族解放的道路: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战建国。所以这本书,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还有不足之处,但对鼓舞回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参加解放中华民族的共同斗争,起了巨大作用。我们现在要修订、充实《回族简史》或者写新的回族史,也应该象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国时期西北回民研究的状况、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认为当时出现的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和刊物对促进西北地区回族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可以说是西北回族人研究自己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回族学会的成立 ,回族学学科建设与完善成了回族学界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着力于回顾既往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历史追溯与反思 ,就什么是回族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研究的方法、理论构建、学术素养等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考察 ,在追溯中反思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力求为未来回族学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吴丕清所著的《沧州回族》一书进行了全面评介。认为该书向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幅回汉两族人民携手开拓沧州的生动历史画卷 ,是一部填补了几百年来回族史研究中关于沧州回族史研究的空白的首创之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对其影响深刻而久远,尤其对服饰的影响更为鲜明.作为回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回族服饰是本民族内涵与表象的综合反映,体现了风貌特征.同时回族服饰中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的内涵,蕴含着回族人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富有回族传统特色的视觉特征.以下主要通过对回族服饰男、女装的材质与形质、图案、色彩等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的影响.旨在传承和保护回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家乘谱牒是我国许多民族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方式。与汉族家谱相比较,回族家谱具有一定的特色。回族家谱历来被学界所看重,是回族研究的宝贵资料,在探究回族渊源、回族宗法制度、回族婚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回族文学的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着回回民族的新生,祖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形成,对回族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先后发表在宁夏、甘肃、青海以至一些全国性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回族地区文艺运动的情况,有的对于回族作家的作品、回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评论和研究。但是,随着“左”的思想的侵入,所谓“地方民族主义”罪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