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构基础和建国形式,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不够合理、政协委员产生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协商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致使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未能充分显现和发挥出来。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仍是今后改善政治协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意识的提高,现有的人民政协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政协制度的法治化不足,主要表现为该项制度法理价值的茫然性和法制定位的欠缺性。基于此,应在把握人民政协制度的法律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该制度的法典化改造,从而实现人民政协制度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是一项植根东方文化、颇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近年来因信访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备受争议。《广东省信访条例》起草过程中对信访功能定位法治化、信访程序法治化、信访组织体制法治化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力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信访困局,通过地方立法为信访工作和信访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广东省的做法或可为全国范围内信访立法质量提升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治化建设的核心和实质是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与时俱进,显示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确实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现实选择。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面临着诸多困境。为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需要健全行政决策法律体系、提高行政决策主体的法治意识、完善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保障措施、强化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容纳——从政治协商制度视角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非制度性参与.通过强化有序的政治制度建设来容纳、消化无序的政治参与现象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行之路.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法治化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行政、依法控权和依法履责都应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8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亲”在今天看来主要属于家庭伦理道德范畴,但在汉代更属于国家政治和法律问题。汉代对孝的特殊重视有其特殊的原因,即“五德终始”学说的影响。在汉代不孝被认为是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不孝之人的惩处也非常严厉,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提供了这种处罚不孝的原始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法性的特性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合理性,它标志着民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程度。政治合法性是政治体系稳定、持续、有效运转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政治合法性的特性和内在机理可以为谋求合法性的努力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看法不尽一致.从政治制度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宪法属于政治制度;从历史生成逻辑来看,现代宪法(或现实宪法)早于现代国家而产生,也早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而产生;从与其他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权力授受逻辑关系来看,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依据;从自身内容来看,宪法是当代中国其他一切重要制度的法律依据.宪法是当代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吕小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2,4(1):56-57
江泽民同志对于中国政党制度方面的新概括与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政党学说的丰富与发展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政治教育以战后初期盟国进行的去纳粹化的民主再教育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联邦政府为主导、以中小学校为主要政治教育场所、以校园外的政治教育机构为必不可少的补充这一政治教育机构体系。德国政治教育机构体系构成的启示主要有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终身性、进行政治教育的全社会性及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政治冲突分析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冲突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把钥匙,也一直是思想家和统治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行为政治学的兴起,当代一些政治学者基于控制论、系统论和心理学等知识,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政治冲突分析模型,即:政治冲突与生物需求模型,政治冲突与社会融合模型,政治冲突与政治镇压模型,政治冲突与政治镇压、政治发展模型,政治冲突与政治受挫模型,政治冲突与冲突边界控制模型等,这对于我们分析政治冲突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论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规范、意识形态、治理绩效和认同机制。法律规范既是建构合法性的对象和内容,又是评价合法性的标准和依据。意识形态能为合法性提供道义诠释和正当说明,将政治权力转换成权威和影响力,实现社会共同政治理想与价值信念的重建,但意识形态对合法性的支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意识形态"祛魅"的进程也在加速。治理绩效是统治集团获取民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持久的治理绩效可以巩固和提升政治合法性,但治理绩效不能取代其他因素,更不能等同于政治合法性。认同机制是统治集团与民众之间进行政治沟通和政治对话的一种制度设计,政治合法性的切实巩固和有效提升,有赖于认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判例法"由于同中国的法律传统相抵触而不能在中国适用,使其概括、抽象的法律规则具体化的优点无从得到发挥。而脱胎于"判例法"的"先例判决制度"则恰好汲取了"判例法"的优点,而克服了其不足。在当今两大法系相互融合、中国司法改革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在中国推行、建构"先例判决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