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充分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时代的要求,而从规范层面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路展开深入系统分析尤为重要。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塑造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多种:政治选举和罢免是公民政治参与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其实施意味着公共权力的委托、授予,意味着公共权力源于人民,它关乎公共利益;政治集会和结社都是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的民众聚集,旨在影响政府决策和权力运行;政治对话和政治协商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是强化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政治监督旨在促进公共权力运行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开放、适度的政治批评有利于促进政治参与、活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空气、规范政治行为;利益表达迫切要求完善利益均衡机制;全民公决制度则试图弥补间接民主制的缺陷和不足。对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展开系统分析,目的是期望对深化公民政治参与理论和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亟待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完善基本法律法规,提升网络立法的技术性,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素质。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实现向公民的转变。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监督公共权力,提升政治权威,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政治参与愈显重要。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普遍还处于自发状态,以动员型参与为主,参与本身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且许多参与都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扩大政治参与,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一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二是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从一般参与、事务参与、基层参与向高层参与、监督参与、决策参与转变;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以制度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扩大民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高度契合,协商民主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拓宽新兴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渠道,拓展立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渠道,拓宽社会组织政治参与渠道。协商民主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协商民主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拓展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有助于建立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体现政治理性、政治正义、政治民主和政治宽容的核心价值。政治理性具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功能。政治正义主要可分为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两者不可偏废。政治民主要求完善民众自我管理的制度,并起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政治宽容有助于个体自由发展、化解政治矛盾和维护公民权利、保障政治系统稳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我国的政治发展之路面临抉择,我们必须根据现状做出理性选择,从而确定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我国的政治发展之路面临抉择,我们必须根据现状做出理性选择,从而确定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国家极力追求的理想状态。处于转型社会、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并存的当代中国,保持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合理均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具备必然联系,但是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参与机会的存在,政治信任能力的提升,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由此可以发现,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并保持政治稳定有着巨大空间,因此,应淡化政治稳定的工具性意义,重新审视政治稳定的本体价值;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打通通往政治发展之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文化领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亚文化。它们之间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整合,以利于政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公众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文化整合的现实考量,在一个政治系统中,政治文化的重要着眼点即是规范和引导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道德理念是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支撑;成熟的公民文化是政治文化整合的目标,培养成熟公民、构建现代公民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牛磊 《齐鲁学刊》2008,(1):93-96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农村政治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之一。政治民主、政治参与、政治秩序等作为农村政治发展的内容,是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追求。作为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村民自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长点。它标志着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政治参与,旨在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进而维护中国政治秩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突出,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肯定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这一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这一参与是有限度的。中国目前要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保证这一参与的健康发展,防止在私人资本与某些阶层之间形成社会中的强势联盟,损害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Italy, a country for which no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topic is available and that ha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household dynamics and pattern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analyses are based on a sample of 12,802 children from 14 to 19 years old and their parents, drawn from the “Multipurpose survey – Aspects of daily life”, collected by the Itali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at of their parents; that maternal participation is of somewhat greater relevanc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both sons and daughters compared to that of fathers; and that the parents’ level of educ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the child participating, ne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9.
政治艺术的涵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艺术概念是建立在艺术概念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政治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涵义也应当从政治审美的角度加以界定。从政治艺术的结构来说,它是由政治技术、政治行为、政治审美和政治作品等4个方面构成。政治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