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辛亥革命爆发迄今已整整百年。这场举世瞩目的革命虽然离我们已愈来愈遥远,但其重要意义与历史地位却并未因此而被忽略。百年以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乃至在亚洲及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海内外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也可谓硕果累累。在百年纪念到来之际,需要我们思考的是: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更加走向深入,怎样更进一步挖掘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此,也需要学者们以百年之眼光对辛亥革命重新加以审视,从而实现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超越。这一组笔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扩展与深化辛亥革命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与学术见解,多有启迪意义,对于促进辛亥革命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百年到来之际,从纪念与研究等方面对百年辛亥进行回顾、思考与展望,可以获取许多新的认识。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经历了相似但又不同的发展历程,现今却出现了对某些重大问题如辛亥革命性质,由分歧走向趋同的现象。对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注重整体性、综合性探讨,强调上下延伸和横向贯通,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不能仅仅局限于新民主主义史的视角,而是应该引进民国史视角,这意味着应该全面解读现代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应该勇于正视民国为现代文学提供的发展空间,应该还原面对民族危机的民国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复原现代文学史的原生态,准确地理解作家、作品与其他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辛亥革命与百年中国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对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等诸多问题,发表了见解。为展现本次座谈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选登四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社会科学》从1996年起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栏,锲而不舍15年,深得学界同仁的倾心与爱慕,蔚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对拓展和深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居功至巨。值辛亥百年大庆,忝为见证人之一,感奋无似。  相似文献   

6.
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冯祖贻、顾大全同志著的《贵州辛亥革命》一书,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从分析贵州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入手,分五章论述了辛亥革命在贵州爆发的历史根源、各个阶级力量所发生的变化、革命过程的特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字数十四万。中国资产阶级和革命民主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陆续出版了章开源、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三卷本),金冲及、胡绳武著的《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多卷本),还有一些新的辛亥革命论文集。但据笔者所知,作为一个省(区),详细地、系统地研究和叙述辛亥革命全过程的论著还不多,而这种研究又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对全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填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将推动地方辛亥革命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因此,《贵州辛亥革命》如果说是一次新的尝试的话,那么,它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张永 《河北学刊》2012,32(3):255
辛亥革命时期,作为整个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河北革命虽然因种种原因最终均告失败,但河北革命党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斗争对于辛亥革命的整体进展起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复兴与发展、深化,辛亥河北革命史逐渐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很快步入正轨,且得到不断发展和繁荣.这一时期,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资料挖掘的日益全面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且还出版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8.
观察六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变迁,研究假设和研究取径是两个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最有效的分析概念。因为在不同时期的研究假设和核心概念之下,均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学术问题、视角方法与之相辅相成,形成具有某种规范意义的研究模型。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经历了革命史—事件史、现代化史—社会变迁史、后现代视野—社会文化研究三种模型的变迁和兴替。革命史—事件史模型的典范期是20世纪50—60年代,80年代为其发展期。现代化史—社会变迁史模型形成于80年代,在90年代深入发展。后现代视野—社会文化研究模型则在21世纪以来的辛亥革命研究中崭露头角。时至今日,方法视角多样、边界模糊的辛亥革命研究日益成为主潮。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变迁,是六十年来时代变迁的反映;辛亥革命研究的发展和走向,也必定存在于其对新的时代问题的关怀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化进程中,辛亥革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史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历来为史学工作者所关注。从辛亥革命70周年(1981)到80周年(1991)纪念的10年间,堪称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最丰硕、最具特色的10年。浙江省史学工作者和全国一样,在辛亥革命史的园地上,十年耕耘,十年开拓,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硕果。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其功实不可没 ,因此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自革命发生之日起就日渐成为国际性重要的史学分支之一。 90年代以来 ,辛亥革命史研究再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就管见所及 ,对近十年来有关辛亥革命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的综述。一、政治史研究1 .辛亥革命的地位史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 ,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杨春时按照时间和是否发生了自觉的彻底的社会变革这两个标准来分析 ,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革命…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辛亥革命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了一个与今天比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进而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辛亥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近十年辛亥革命研究史料的拓展与利用,以辛亥革命有没有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及为何种性质的革命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辛亥革命研究去熟悉化与通贯前后史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着重反思如何在中国现代转型进程中重识辛亥革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以来大陆官方对辛亥革命的高规格纪念,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既是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也是延续纪念传统,弘扬辛亥志士的精神,表明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及传承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需要。通过辛亥革命的国家纪念,诠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表达、宣传了政府及各党派的主张,弘扬了辛亥革命的精神,构筑了两岸交流的平台,保存和传播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已百年,对其研究,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开拓新视野。它以革命求共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第一次创立了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中华民族此重兴的历史进程。孙中山是新中国运动的开创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具有百年发展思想的革命实行家和思想家。他的洋溢着实践之科学思维的行易知难说,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务实进取思想,具有学问革命和解放思想的意义,值得当今海峡两岸中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且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典文学也正是在这时迈开了向现代文学转型的历史步伐。从倡导现代民主政体到新民、觉民,再到抬高小说地位的一系列行为,都显示出晚清文学运动与辛亥革命相互激荡,相互映衬的特点。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转折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朱荫贵 《学术月刊》2012,(7):148-155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政治上的突变。但从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来看,例如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并形成体系,推动机器制造业迅速成长,推动铁路轮船为首的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和电讯邮政等的发展以及以银行、保险、交易所等新式金融结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看,辛亥革命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突变",也为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辛亥百年之际,电视剧《辛亥革命》本着"让历史启迪未来、用激情感染灵魂"的主旨,运用大历史视阈与小历史节点相结合的史学取径及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并重的文化范式,精确刻画和定位精英群体,大力歌颂和弘扬辛亥国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7.
何旻 《云梦学刊》2012,33(2):107-113
在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话的基础上,回到历史现场,追寻鲁迅辛亥记忆中不变的核心意象,并探索其中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动的叙述焦点。参看时代之潮中,鲁迅以辛亥为时空坐标下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在辛亥革命期间,《泰晤士报》相关报道的舆论导向经历了由中立到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转变。《泰晤士报》以西方经验和价值观审视辛亥革命,其相关新闻文本带有显著的政治倾向性、选择性和主观色彩。《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在国际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对革命进程本身以及此间英国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力  张永江 《兰州学刊》2006,1(10):43-4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