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同学感到作文是非常难的事。但是,当你一见作文本就唉声叹气时,想一想“作文是用笔说话”,就会感到作文是十分平常的事,像过日子聊天一样自然。只要是自己感到有趣的、美的、精彩的、曾经被感动过的,都可以说,可以写。持之以恒.你就会视写作为与朋友轻松愉快地谈天说地,将你的活泼、机灵、俏皮显示在笔端,将你的沉稳、机智流露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而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说话、写话,是关系到整个作文教学是否具有个性化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个性化的说话、写话能力,奠定个性化作文写作的强硬基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又是教师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因此对师范生来说,能否说一口标准、自然流畅的普通话对毕业后的从教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学生用普通话说话的能力普遍较差,与现代社会对教师在口语表述方面的要求有一定距离。为缩小差距,必须加强普通话说话训练。说话中的心理障碍、思维障碍及方言障碍是影响说话质量的几大主要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多加训练以克服这些障碍,提高普通话说话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爱”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难点,我想:低年级的作文训练不能脱离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目的而孤立存在,要找准年段训练要点。一年级以看图说话为主.应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使他们能说出意思完整、连贯的一句话。另一方面,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情感要素,要启发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于是,我把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爱父母,爱家庭.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那么,怎样把作文的训练与情感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下面是《我爱我家》系列说话训练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基础知识教学,听说教学和阅读教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语文教育体系。”众所周知。作文不仅体现着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容积着学生的生活体验,显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学生情感、智慧、思想的最直接体现。学生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文本应该是快乐的活动,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郁结,感慨的冲击,不发不畅,不抒不快。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向外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一提作文就头疼。而且,写的文章内容空洞,随意编造、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极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作文、怕作文、不愿作文到想作文、会作文、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说明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说话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离不开口语。流畅的口语交际,有利于写作。教材也安排有一定数量的口语交际,以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表达的本领。鼓励学生言辞有据,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说话题材——“用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8.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同学们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注意不够,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未能形成鲜明、形象、深刻的印象。学生为什么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二是不懂得如何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9.
应试作文也好,日常作文也罢,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活泼俏皮,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生动传神,无疑能生发作文魅力,提升作文品位,激发读者兴趣,实为写作之上策。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机智。幽默,有趣町笑且意味深长;诙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幽默诙谐的语言,寓庄于谐,生动隽永,别有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标”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气象。但扫描小学起步作文现象: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随意抄袭他人习作,只看作文等第无视教师评语,作文讲评课等同于朗读课……现状并非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灿烂如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抓好小学生作文的起步训练,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自己多年以来作文教学工作的实际,着重谈了以下三点内容:一、重视说话训练,丰富学生口头语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二、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氛围,让学生有的写。三、范文引路,实现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儿童的作文现状及作文训练严重脱离儿童的实际情况中我们看出:孩子作文写不好,根子在作文的前形态发育不良。儿童学习写作,一般都要经历听、看、做、想(形象思维)——说话(抽象思维的前形态)——写作(抽象思维)的过程。如果前形态发展不充分,作文的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就难以弥补,即使再花工夫,也难以达到原本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说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重要性基础性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素质教育也好,课改也好,最直接、最见效、最具体、最具有讨论性的应是语文。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烦上作文课。许多老师也对作文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提到改作文就头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学生教师都喜欢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从各方做了大量的探索。现将我在作文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环节。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前广大教师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语文教师的思路,学生对作文普遍产生厌倦,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因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到乐趣,这是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我多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顾振彪先生在一次报告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师是最辛苦、最无奈、最不被理解、最劳而无功的人。我们是教语文的,听后觉得顾老的话一语中的,感同身受。事实也是这样,我们劲不少费,功夫不少下,而学生语文成绩却提高不大。尤其是作文,写也写了,练也练了。总觉得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快。更令人头痛的是作文的批改,上次作文还没有批改出来,下次作文又交上来了,压的教师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6.
李超 《阅读与作文》2009,(12):20-20
像“吗、呢、吧、啊、唉、哦”等都含有“口”字旁,表示说话时候的语气或说话、感叹的声音。有些小作者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这些语气助词、叹词,不仅使得作文的语言活泼了,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几乎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很多同学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表现为选材陈旧,内容过时;或矫揉造作,空洞无物;或机械模仿,人云亦云;或文笔不顺,毫无品味。令阅卷老师“恹恹欲睡”。其实作文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极富有个性,一千个作者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在整个语文试卷中最有意思、最有味道、最有情趣,它能与阅卷老师进行零距离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8.
成丽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3):124-124,F003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的途径是 :唤起欲望 ,激发学生说话的主动性 ;注重方法 ,培养表达的条理性 ;丰富形式 ,讲究训练的有效性 ;开展评论 ,探究语言的创造性。在写作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可以通过口头作文、写前说文和写后评文等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惧怕作文心理的仔往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其成吲也是多方面的,尤其与小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有关。要克服小学生的惧怕作文心理,提高其作文成绩,关键要使其端正对作文的认识,指导者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写作学习规律,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对待作文,学生普遍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怕与应付。能开开心心作的只有少数作文“尖子”,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书本这个“本”抱得太紧了,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沟通”与“合作”体现得不够。为此,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