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批准在武汉城市圈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布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要重视和发挥高校思想舆论的引领作用,促进“两型社会”观念的转变;重视和发挥高校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的作用,培养“两型社会”所需的预期人才;重视和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促进圈内“地方高校共同体”为“两型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旅游“井喷”背景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并发展旅游业,致使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名人资源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关注点,"名人故里之争"在旅游"井喷"背景下表现尤为混乱无序,当地民众、地方政府、媒体及部分专家学者也参与其中;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稀缺及地方情感依恋是推动"名人故里之争"的重要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之争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3.
"李何之争"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论争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李、何是否遵循"法式;"其遵循"法式"所用的方法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文学目的;二者对自己以及对方文学风格的看法。"李何之争"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免会暴露出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是一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声乐不断碰撞、文流、出新的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的"土洋之争",到近些年"原生态"与"学院派"之间的争鸣始终没有停止过,正是这种争鸣影响并推进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代剧坛"花雅之争"的重要结果之一是中国戏曲音乐体制由曲牌体独擅天下转变为以板腔体结构占据主导,戏曲音乐完成了两大曲体的过渡与交接,中国戏曲由此进入现代化发展历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传统南北曲包含板腔变化的曲牌联套音乐体制,清代京腔带有过渡痕迹的曲牌、板腔兼用体制,清代秦腔成熟的板腔变化音乐体制,及民间小戏逆向发展的音乐体制演变路径,较为清晰地勾画出中国戏曲音乐向现代转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张载是北宋“气”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为规定和诠释“气”范畴,运用了“太和”“太虚”“太极”“神”“化”“道”“易”诸范畴,张载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和说明,又离不开对“一”“两”范畴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张载哲学中的“一”“两”范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辨析,可以真实地论定张载哲学的基本架构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今之争"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持续的运动。它由最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转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促进了西方人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主义、历史哲学和辩证法的发展,由此对解释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解释学的发展可以说伴随着"古今之争",其研究内容受到它的规定,从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及其意义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1933—1935年,中国电影界出现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软"、"硬"电影之争。这次论争在左翼电影批评家与软性电影论者之间展开,涉及到电影艺术的本质、内容与形式、艺术性与倾向性、批评的基准等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双方政治立场、文学与艺术观念以及电影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场论争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左翼电影理论与批评、软性电影理论与批评、左翼文艺理论及新感觉派的文艺观都提供了有力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起广泛关注的“德法之争”,既是伽达默尔和德里达两个人的争论,更是哲学诠释学和解构主义两大思潮的交锋。在我国,对这两种思想及其翻译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反思,以及利用理论解读文学译作的层面上。文章在此基础之上,在“德法之争”的语境之下,以译者的地位与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两种翻译观下的译者表现,认为译者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译者不应把某种理论奉为圭臬,而应结合翻译实践更好地发挥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一语出自《庄子·天下篇》,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该篇主旨,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和阐释至今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细读《天下篇》可以发现,"一"与"裂"之争是全文的逻辑主线,其中蕴藏着《天下篇》作者"崇一抑裂"的态度。而"内圣外王"正是《天下篇》视为"一"的"古之道术",是先秦诸子学的共同旨归,是注重整全性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在先秦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内圣外王之道""为天下裂",具体体现为诸家各异、各执一端的学说和举措。而从战国末期至汉初的诸多经典文献都表明,熔百家之说而成君王一家治术已开始成为学术主流,由"裂"返"一",才是真正认识"内圣外王"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佛经翻译活动中出现的"文质之争"就表象而言,是关于如何译经的方法论之争,但从实质来看却是中国古代诗学延伸至佛经翻译领域的表现,故其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诗学之特点,蕴含深邃的中国文学之道和伦理思想。阐释这两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解读"文质之争"这一存在背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开汉学与宋学同为研经之学,却在清代出现“汉宋之争”的原因,对其进行了政治与学术2个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理学具有治世功能,而汉学具有守平功能,因此统治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两者有所偏重,遂出现了“汉宋之争”;“汉宋之争”的内容虽然主要是两者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汉学鼎盛是其“实证”方法之有效结果,随后又从“实”至“虚”,“汉宋之争”最终以理学的复兴为表象,直至汉宋合流,体现了晚清经学致用的学术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建设已成为中国打造高等教育大国和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关键战略决策。如何以双向全球思维来优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加快“文科国际化”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环境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建设“新文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解决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和文化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宝万之争是2016年影响重大的股权大战,在这场商战中,广大市场主体需痛定思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股东治理,在股权分散与代理危机中,公司要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6.
“华化”与土俗之争背景下高丽对宋代法制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丽移植宋代法制的进程较为曲折,首先就存在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关系的问题,因“华化”与土俗的冲突,高丽王权对宋代法制的移植难以得到贵族精英阶层的支持,不得不启用大量的归化中国士人。与此同时,作为法制输出国的宋王朝又实行严格的图书管制措施,使得高丽对宋代法制的移植缺乏可靠的参照文本,使其对宋制的移植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培养"双师"型人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成本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所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作为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人才成本核算体系,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使高校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优化办学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