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傣语“卡细先玛麻”,又名“卡三西双欢玛麻”。它们自50年代以来出现在西双版纳多个勐的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前者多译为“四十万马鞍的部落(或民族)”,后者仅出现在景讷(今景洪市景糯)报告中①,译为“三十二个马鞍子的部落”,颇费解。80年代,笔者返回西双版...  相似文献   

2.
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中的刑法规范陈光国原始时期,藏区各部落曾养成各种习以为常的行动方式习惯。在以后的长时期里,人们又很自然地连续不断地适用这些习惯,并把它作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不过到后来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阶级的出现,习惯便有了阶级性...  相似文献   

3.
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何峰藏族部落自远古时期产生、发展、演变到近代,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传统的习惯法始终是维系藏族部落社会的重要纽带,尤其是赔偿制度作为习惯法的核心内容,在藏族部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赔偿制度的内容根据藏族部落习...  相似文献   

4.
克烈部落属于哈萨克三个玉兹中的中玉兹。克烈部落分为阿复玛依勒克烈和阿巴克克烈,阿巴克克烈又分为12个部落,这12个部落历史上一直居住在中国的阿勒泰地区。这12个部落于1836年选举产生了四个比,这四个比在《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阿巴克克烈四个比的法规》。本文主要探讨《阿巴克克烈部落四个比的法规》与《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联糸和区别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馈赠     
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部落中有一对情侣,女的叫呼伦,能歌善舞,才貌出众,  相似文献   

6.
枪手部落     
木子 《新少年》2014,(10):2-2
听说过枪手部落吗?如果感兴趣,请随我来。在茫茫林海深处,有一支苗族的部落,叫岜沙。岜沙苗寨地处贵州省从江县,那里的男子佩腰刀,扛火枪,好威武,这是获得公安机关特批的。因此岜沙寨成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相似文献   

7.
川西南彝族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概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时期是川西南彝族构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土著乌蛮与迁入乌蛮相融合,形成川西南彝族的核心部分。东蛮、马湖蛮、虚恨蛮内的乌蛮逐渐与其范围内的大部分白蛮相融合,并与在其南边的土著乌蛮、迁入乌蛮共同构成了川西南彝族的主体。本文论证了勿邓与乌蒙通婚,勿邓部落是彝族,不是西番,勿邓没有南迁会无县、建昌城没有移到德昌境内,阿逼蛮是白蛮并逐渐融入彝族,栗粟蛮不是傈僳族,栗粟蛮和虚恨蛮与明代彝族木瓜夷是渊源关系,丰巴部落、泰国、苴伽部落与鹿、近代彝族的海里源关系。指出廓清道部落即三王蛮、东钦蛮即东钦部落、新安城六姓蛮即那部六姓。订正了史书记载中的错误。对众多部落、民族的分布、演变及是否属于彝族作了简要论述。对不少问题提出了笔者的独立见解,揭示了川西南彝族在这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二里头文化所在的豫西地区和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考古记录,比较两种文化的年代、内涵、特征及两地的相互影响,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代表了一个比夏家店下层文化控制地区更广大的国家政权,但两者的社会制度并没有根本差异。为此,本文对传统的周边地区社会形态是中原政治文化扩张的结果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距今约三千年,酋长制在中国不同地区出现,部落贵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加强与其他部落贵族的相互联系,遂形成了所谓“相互作用圈”,所以说,外来因素在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牧民族同世界上所有民族一样,其私有财产的形成和发展,贫富不均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过程。一方面,部落民破产,另一方面,则分化出地位特殊的、拥有私产的贵族。社会依附关系的规模在这一或那一集团中的扩大,无疑是同跨部落组织的发展,部落间联系的加强,经常性的外交活动、商业和同盟关系的支持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统治某一集团的稳固的贵族政权。贵族渐渐变为主人,而经济上依附于他的部落民则变为他的属  相似文献   

11.
太阳鸟图像一般被释为联合图腾,但此说法与当时的史实和相关出土文物有所偏差。在太阳 鸟图像大量出现的时期,各部落普遍存在日崇拜和鸟崇拜,日鸟已不具有图腾应具有的部落标志意义。且崇 鸟与崇日现象在同一部落杂糅出现,因此日鸟合并不一定来源于族外,而可能源于部落内部的演变。加上太 阳鸟图像与月亮蟾蜍图像时常相继出土,四个“图腾”同时出现更加难以用图腾联合释之。另外,图腾崇拜不 等于动物崇拜,不能将“太阳鸟”的思想根源归于图腾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与动物崇拜的产物。“太阳鸟”的基 本涵义是太阳,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太阳崇拜、祈求升天成仙、子孙繁昌及阴阳和谐等涵义。  相似文献   

12.
论部落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体,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以前,人们氏族、部落不分,部落、部族不分。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讲到氏族语言发展为部落语言,而后部族语言、而后民族语言。学术界以此类推。认为氏族先于部落,有人甚至将氏族和部落视为两种历史形态或两个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还有的人反对称部落为民族,认为“部落不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之内”。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落学院以传承部落文化和为部落社区服务为宗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自治政府(部落)、联邦政府、社区等外部力量形成了既独立又合作的治理格局。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校长、教师、学生是美国部落学院的四种主要力量。这种治理结构,保障了美国部落学院服务于土著人民和部落社区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4.
“铁勒”一名最早见于《周书·突厥传》。《隋书》、《通典》和《旧唐书》都专门列有《铁勒传》。按照中华书局的标点本,《隋书》所载的铁勒部落多达四十个;而且它们的分布范围极广,从独洛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土拉河)地区一直到拂菻(即拜占庭帝国)之东。不少中外学者早就对这些部落作了种种考证,但是由于《传》中的许多部落名称并不直接见于其它的汉文史籍,所以在若干部落的比定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对于少数部落迄今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5.
艾丽斯·沃克笔下的非洲充斥着因殖民侵略而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的位移者形象,处于生存困境中的非洲部落的民族文化也因此而经受着巨大考验。沃克由此提出了在不利环境中保存非洲黑人文化这个美国黑人及非洲人民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关注非洲部落及其民族文化生存危机的同时,沃克探讨了位移者,包括非洲部落、非洲文化和非洲女性的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摘要]藏族传统习惯法是藏区历代地方政权以及各部落加以确认或制定,并通过地方政权或部落组织赋予其强制力,保证在本地区或本部落实施并靠宗教组织、部落组织或盟誓约定方式调解内外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藏族传统习惯法中既有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诸多成分,又有吐蕃和西藏地方政府时期所颁行的法律政令及其遗留。同时,藏族社会深受藏传佛教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法度等影响,以致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核心机制和原则直接来源于藏传佛教,因此,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性质不仅是宗教,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曾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会使整个人类社会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人们逐渐生活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媒介生态中,这种新型电子生态是一种部落生态,它将人类组织结构划分为一个个部落单元。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其背后支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再定义更是加速了部落化社群的出现与维持,这种打破时空的媒介文化削弱了地缘社会身份的限制,成为打造新的文化价值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但正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使得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全球社会的分裂更加明显与剧烈,这种由于部落化传播造成的现象,其实是对"重新部落化"的一种异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普什图部落地区作为案例,建立一个解释部落地区为何冲突频发的分析框架。"氏族""部落""部落群"等概念是具有不同外延的族群指称,在分析部落地区安全时首先应界定地区冲突主体为何者。权力、认同、安全、财富四项因素是部落地区暴力行为主体发起冲突的主要驱动力,但需要在部落社群结构视角下进行考察。当社群外的异质力量试图进入部落体系时,会刺激社群结构产生变化,促发地区冲突呈现新样态。巴阿边境普什图部落地区发生或被卷入的重大冲突事件证明了上述因果逻辑。  相似文献   

19.
靺鞨族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是由勿吉族发展而来的。勿吉族生活地区由于出产并向中原王朝进贡一种被称为靺鞨的红宝石,因而靺鞨也就逐渐成为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了。靺鞨成为族名后,开始单指某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后来发展到多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20.
真诚与智慧     
就我们所知,在古代中国,龙是最重要的图腾之一。然而,在英国、加拿大、印第安部落等地却也流传着关于龙的故事。它为什么总是出现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中?传说中的龙与科学家心中的龙有何区别?或者说,它真的存在过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