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把价值的本质说成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误解,混同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以及供求价值论,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了解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凡是初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认识到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它本身没有丝毫的物的因素,从而没有丝毫的效用因素。我们不能够认为社会必要劳动只是一个量的概念,它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方面,只有社会必要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才是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宏伟大厦的牢固基石,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则是它的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经济理论界对此争论较多,因此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上发表了陈振羽同志的《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一文,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撰写此文,旨在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进行探讨,并就某些问题与陈振羽同志商榷,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经济学界是没有分歧的。但是,由于存在着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产生了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参与价值决定。陈振羽同志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①对此,我不敢苟同。下面通过对商榷意见的分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这是马俊峰同志《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载《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马文”),给笔者的两点启示。但马文将物质和认识对置,把物质理解成认识的他物,进而解证出所谓认识区别于物质的特质——“反映”,起点尚嫌太低,立论似嫌单薄,论证有些牵强,笔者提出如下意见求教于马俊峰同志及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3期上登载了王永江同志的《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转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我认为,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所使用的“劳动转移”提法欠科学,特提出商榷。据王文讲,该文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转化的一般原理,对我国目前“劳动转移”问题所作的探讨性意见。从文章一开始就引用的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所谓马克思关于劳动转化的一般原理,实际上就是理论界通常讲的社会劳动总量的分配与再分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的误解,在理论上,造成了人们对价值认识的混乱;在实践上,导致了社会人口激增、资源剧耗、环境趋恶、分配不公等严重后果。因之,有必要从劳动价值的本质,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的误解及其原因、危害等方面进行深究,并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7.
奖金的本质是什么?孙克亮同志在《奖金仅仅是超额劳动的报酬吗?》一文(以下简称孙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表述。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孙克亮同志商榷。孙文关于奖金是劳动报酬的可变部分这个提法,我是同意的。人们在生产中提供的劳动,在正常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其数量和质量是比较标准的、稳定的。但并不排斥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量是会发生变动的。因此,在客观上就需要实行几种不同的劳动报酬形式,来适应劳动耗费的这种既稳定、又变动的特性。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至少要有两种报酬形式相结合。一种是专门用来对劳动耗费中标准的、相对稳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还是法权用语,它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以及自己有没有独立的表现形态和运动方式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如果所有制关系不是有独立内含的经济关系,体制改革就不必拘泥于所有制的要求,去计较所属的关系;反之,所有制关系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高涤陈、陶琲同志在《流通领域的劳动性质问题》(《中国经济问题》,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纯粹商业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愿与高、陶二同志共磋。(一)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认为,只有增殖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纯粹商业劳动(商店的售货员、商品采购员、推销员的劳动),亦即通常所说的买卖劳动,就其内容来说,无非  相似文献   

10.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1,21(4):5-10
商品的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根源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私人劳动或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基本矛盾.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表现,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价值量,即为由社会过程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了两种含义.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社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实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中,又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否一致的争论。关柏春同志在他发表于《学术月刊》1989年第二期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形式的探讨——兼与何伟同志商榷》一文中认为,“在现实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不能是劳动力价值,而应该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社会主义工资应由“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决定。什么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呢?“个人需要劳动价值=个人劳动×(1-扣除率)×折算系数”。其中的“1”代表劳动者提  相似文献   

12.
13.
<正> 陈乃圣同志在《东岳论丛》1983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浅议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内容》一文,主张"社会主义产品成本既不是c+v,也不是c,而应该是c+v+m".我们对陈乃圣同志的这一观点不敢苟同,特写此文商榷.陈文的主要理由是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应该以劳动耗费来计量,而不应该以贷币支出来计量,以货币支出来计量,成本的内容是c+v,而以劳动耗费来计量,成本的内容就是c+v+m.其实,以货币支出来计量,还是以劳动耗费来计量,这只是形式,不会改变产品成本的内容.陈乃圣同志之所以主张用劳动耗费来计量产品成本,其内容就是产品价值,其症结在于没有把握住成本耗费的主体,即产品成本耗费于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卫兴华同志发表了几篇文章,其基本论点是,“由社会需要所制构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决定无关”;“供求关系自身并不能直接决定商品的价值,也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但是“供求关系却制约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价值的确定界限”,是“价值决定的前提”。①最后的一个观点构成了卫兴华同志几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他的有关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本身很难使人同意,实质上也是对他的前面两个观点的直接否定,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卫兴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读了发表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的袁贵仁同志的论文《论价值真理概念的利学性》,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划分缺乏科学根据袁贵仁同志在他的文章中说:“事实,如果从其本义说,它是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属性、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事实不包括价值,而同价值相并列;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事实同人的关系。因此,严格地说,真理作为与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一样都是客观真理。但是,陈中立同志在《社会科学辑刊》第四期发表的《论相对真理包含错误因素》一文中,却把真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所谓的“完全正确”,“不包含错误”的绝对真理和“不完全正确”,“包含错误”的相对真理,又用这种理论直接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包含着错误因素”。我认为,这个结论,一方面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完全割裂;另一方面又把相对真理和错误因素混同起来。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本刊1981年第4期上发表了拙作《对价值量的计算及其有关理论问题》后,陈友龙同志就价值实体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读后我感到很高兴。通过对价值实体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此,本文试就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供求不平衡关系,是否也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一个因素?卫兴华同志和韦奇同志在《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论点。他们论断供求不平衡关系也是决定价值量的一个因素,同时,又企图把价值和价格区分开来;并认为这是依据《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有关指示所作的阐发。本文拟对他们的论点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读了刘长林同志的长篇论文《论信息的哲学本性》和《相互作用与信息形态的发展》,很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并就正于读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国世平同志的《对价值及价值形态的重新理解》一文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价值在先,交换价值在后,价值是和劳动产品相联系的,所以说是个永恒的范畴,交换价值和商品相联系,所以说是个历史范畴。”我对这个“重新理解”,提出以下两点与国世平同志商榷。怎样认识恩格斯的一段话国世平同志在文章中引用了恩格斯的如下一段话,“在私有制消灭后,就无须再谈现在这样的交换了。到那个时候,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就会愈来愈只用于解决生产的问题,而这也是它真正的活动范围”。这是恩格斯在1843年底——1844年1月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说的。这篇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