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观是人类对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回答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关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上来看,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嬗变。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人类发展观的根本进步和重大发展,蕴涵着内在的规律。系统考察建国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嬗变规律,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对待发展问题,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思路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把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关键在于它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是以实现两个和谐为目标的发展观: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上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新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发展的论断.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一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贯彻落实,在指导思想上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要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把握调控的时机和力度,引导经济平稳运行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好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剖析和与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的比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发展观、是"普遍联系"的发展观、是"发展连续性"的发展观,它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心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务实创新,统筹推进,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和“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发展观,更是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和调整发展战略的治国新理念。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河南省最近隆重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基础上,提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从物本主义发展观转向人本主义发展观,从唯经济主义发展观转向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转向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变革的主要趋向。”它所内含的平等、和谐主旨为政治发展的平等、民主、稳定目标的实现、实现途径的选择都提供了鲜明的指导。(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而人本主义要求保护人的平等政治地位与政治权益,实现政治平等。人本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都要…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是人类对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回答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关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上来看,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嬗变。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人类发展观的根本进步和重大发展,蕴涵着内在的规律。系统考察建国以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本文试图探讨在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十二大召开这段时间内,中国决策层的发展观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诞生。一、路线与方针:三个根本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党在路线和方针方面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墨守成规转变为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开放。这三个转变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诞生首先是同这三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区域极”战略:中国特色的全球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和处理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统筹与协调的任务尚很艰巨。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观,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现象会继续存在,贫富差距会继续拉大,共同富裕的目标也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和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兴起正在引起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促使世界各国进一步思考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正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历史机遇,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知识经济的发展观何谓发展?如何认识发展的实质?这是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前提和依据。实践证明:不同的发展现产生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战略导致不同的发展实践。选择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知识经济所应具有的发展观。人类的社会发展观是…  相似文献   

14.
一、新发展观的探索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1967年~1973年,美国一些人士和研究机构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第一次冲击了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的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与此同时,1972年罗马俱乐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谴责工业文明给人类造成的灾难,警告了经济增长的极限。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近几年,谷城县坚持把发展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要务,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四大经济”,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顾栋 《决策探索》2004,(9):25-2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对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地税工作,就必须使地税工作有助于发展的深化,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使地税工作有助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实现;使地税工作既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能真正体现为国聚财、为民执法。  相似文献   

18.
李健 《科学咨询》2006,(13):9-10
一、全球发展观的演变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核心或基础问题.从战后国外的发展研究走向来看,无论在发展观的理解上,还是在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上,都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的转变,最终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代表了全球发展观演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剖析和与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的比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现、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发展现、是"普遍联系"的发展观、是"发展连续性"的发展观,它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这里主要是发展观、育人观、教育质量观、培养目标观、人才培养方式观、管理观以及精神状态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