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冰 《领导文萃》2009,(8):21-26
可再生能源——老事物、新话题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到目前为止,人类所依赖的主导能源经历了从可再生能源(以薪柴为主)向煤炭替换,然后又向石油、天然气替换的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可再生能源包括多种能源产品.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热和光电)、生物质能、潮汐和地热等,是人类利用最早也是利用时间最长的能源。“钻木取火”使人类先祖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蒙顿。开启了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工业文明正处在十字路口。曾经支撑起工业化生活方式的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渐枯竭。那些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技术已陈旧落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整个产业结构也运转乏力。过去30年里。我一直在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家园.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城市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整治大量废气的排放产生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危害;形成热岛效应的大致原因;降低热岛效应的方法.二、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类社会为争夺石油爆发过三次战争,所以石油、天然气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光能,让太阳为人类点灯取暖;自然风,让房间清新如田野,过分依赖空调的时代过去了;玻璃纤维,让自然光照亮地下室;地源热泵,将地下热量带入房间;夹心墙,废物变成环保墙.四、人类的觉醒.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暖有重要影响,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均公布了自身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的机遇和瓶颈 笔者始终相信,未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个国家稳步前进的步伐,都绕不开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而我们这十几年来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在内的新能源的技术含量和应用性,以及它在人类未来生活中的嵌合度.  相似文献   

5.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年工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变路径,估计了工业部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的投资额,讨论了不同减排时点选择下投资需求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是历史演变路径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而化石能源清洁转化效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效应和清洁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2)非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为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消费替代,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则为清洁能源发电替代;3)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工业部门碳中和的进程中需要超过30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所需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排放的非电力工业.本文最后提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机制,以政策为引导”的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国家,能源的巨大消耗吸引了有关学者和全世界的眼光.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大量的报道和事实也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南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交恶带来的严重后果--美丽的湖泊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和人类亲密相处了上百年的物种逐渐消失灭迹,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砍滥伐,正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过渡的能源耗费是地球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据介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的确,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的确,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0.
浅析煤炭工业在我国基础能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绝大多数能源的利用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巨大的破坏。经济、能源、环境协调一致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 基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根据技术成熟情况,基础能源目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一类是新能源,包括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 (一)备种能源应用比较 1.化石燃料。当今世界的能量消费的90%是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  相似文献   

11.
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价值评价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本文在最优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的跨期动态模型.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市场的不完备性、环境的外部性以及政府政策失灵对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各构成部分的影响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并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框架.运用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_2和S0_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全国整体、各省份和三大地区的能效差异;给出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4类模式,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提高能源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水平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这两种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出现,中国最初持怀疑态度,但现在已开始敞开大门欢迎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帮助中国有效利用能源,并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大批外国投资者不断地涌入中国,在帮助中国能源企业和工厂减少污染的同时换取二氧化碳减排额度。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任何文明的根本动力,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遭到了污染,能源和环境出现双重危机。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发了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完善我国的低碳能源法律,有利于促进低  相似文献   

15.
小常识     
什么是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是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提供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海流、流浪、草木燃料及太阳辐射、电力等。能源资料不仅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消耗,能源成本不断增高,人类迫切的需要一种更丰富、更便宜、更干净的新能源,而以太阳能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光伏产品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发展光伏产业,但是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思考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污染由点源污染到区域性污染,再发展到现在的全球性污染;人类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低估它的危害性和复杂性到9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新认识和大声呼吁,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探讨发展与环境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代表着最基本的人权。这是人类生存的底线,不应成为金钱等市场力量任意游戏的场所。石油危机,或有抑制人类过度消耗能源的正面效应,但粮食危机则发生于人类生存的底线上,在这种底线上玩金钱游戏,是一种有违人类基本良知的游戏,是一种过于危险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信息资源配置:经济决策的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趋势 物质、能源、信息是现代人类的三大资源,而信息资源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同传统资源具有不同的含义,以往所讲的生产要素基本上未曾包括信息.现在,特别需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和属性.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其实质就是社会群体服从和信任领导干部的三种类型。从人类社会宏观发展的维度来看,人类社会必将从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走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