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使用提高素质黄德举我们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于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一次提出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方党委都十分注意并努力落实。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 做好民族工作,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重要的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这是帮助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毛主席早在五十年代就指出:“要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今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键,在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民族工作干部的培养阳盛海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培养,是新时期党的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一项关系全局的工作。民族工作部门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行为能力直接影响着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强对民族工作部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对于较好地...  相似文献   

4.
中华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我们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同时,培养了一支宏大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我们党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关怀他们的成长。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就注意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并且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从彻底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时提出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1950年11月24日,在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下,政务院第六十次政务会议上,批准了由当时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我们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85%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90%以上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了区域自治;有四百二十三个现代工业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包括近二十万人的少数民族工人阶级正在培养起来;有40多万少数民族的干部担负着各种工作;有45万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已经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少数民族的农牧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一定提高.这些空前未有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民族团结也获得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的一个问题。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到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有了很大发展,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随着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河池地区是壮、瑶、仫佬、毛南、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地区人口的83.5%。全地区11个县市,其中5个县属少数民族自治县。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对这个地区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河池地区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河池地区又相继成立了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大化瑶族等三个民族自治县,自治县由原来的2个(都安、巴马瑶族自治县)增加到5个,占全地区11个县市的45.46%,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加,文化素质有所提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因为这是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的依据,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早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战争年代,党就开始了这一项工作。五十年代初,在党和国家派往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里,以及随后不久开展的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中,都曾经吸收了许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调查研究,获得了许多可贵的资料。 1956年,当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时候,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对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同志就批示:要“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毛泽东同志并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  相似文献   

10.
民族院校是为各民族的繁荣、富强培养少数民族合格人才的高等学府。所谓“合格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具有一定业务专长的人,而是要把政治思想放在首位。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列主义信念的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和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竞争机制的逐步被引进到干部人事制度中,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仅根据抽样调查,对我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现状和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当前我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以来,我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阶段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 ,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 ,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 ,要做到 :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 ;加快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代表人物 ;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之间、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一些问题 ;提高对民族分裂主义的认识 ,有效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6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按照有关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加强了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巩固了民族问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就全省而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数量偏少,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人口比例明显不相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问题,党和国家历来是十分重视的.最近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既要在数量上有计划地扩大,更要在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上下大功夫;既要注意从少数民族中选任一批能在九十年代起骨干作用的干部,更要注意选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中青年干部".  相似文献   

15.
常德市属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有30个少数民族,43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占全市总人口的8%。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干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措施来抓,并取得较好成绩。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建立起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规体系,在建立这一法规体系中要重视民族经济立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法制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员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其他民族的支持和帮助,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培养和造就本民族的骨干力量。因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思想观、价值观日益趋于复杂化与多元化,部分人对党缺乏正确认识,争取入党的热情不高甚至有降低的趋势,这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就此做分析,并就做好高校中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早春,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会议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向全党庄严发出号召:“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各级党委要以更大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和各种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意从少数民族中选任一批能在九十年代起骨干作用的干部,更要注意选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迎着跨世纪的挑战和希望,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史又翻开光辉灿烂的一页。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少数民族干部的茁壮成长开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我们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积极探索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明确把解决民族问题列为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1928年6月,党的六大专门作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指出正确解决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要意义。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要求中央临时政府特别注意“当地干部的培养与提拔”,“尽量引进当地民族的工农干部担任国家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