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许多欧美文学理论家都接受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而且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也得到了新的探索。马克思所论述的艺术生产,在当代世界正向着多个维度展开,主要表现为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马克思文学理论中指出的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今天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既有传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延续,又出现了艺术生产内部诸要素发展不平衡的新现象。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在当代也发生了新变化,即在艺术生产中注重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兼顾,在艺术消费中实现了多种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见于马克思 1857年 8月至 9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的第四节。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马克思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问题 ,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研究从两种生产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单一视角探讨、马克思原典本义的发掘,发展到从唯物辩证法、文学人类学角度进行阐释,运用不平衡理论分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忽视了对于日渐发达的艺术生产内部的物质因素与精神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 ,认为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物化”和“心化”过程的统一 ,因而在艺术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确保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不能只是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研究与批判的理论副产品,或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文艺观念的补充性内容来看待。就理论视域而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均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三大理论视域各自都为艺术生产研究拓展出新的致思维度和理论空间,带来丰富多样的理论言说内容,同时又内在贯通、同构共存,共同组成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整体。分别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侧重解决的是艺术生产论的研究方法问题,政治经济学视域主要涉及的是艺术生产论的抽象理论建构和具体历史内容问题,科学社会主义视域则主要关注的是艺术生产的价值和理想及其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体现于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首先,它为艺术研究特别是当代艺术生产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其次,马克思在生产一般概念下对生产本体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对于艺术生产本体的理论建构具有奠基意义;再次,马克思将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起来的思想及其两种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现代艺术生产以及文艺家身份的两重性等等的思想和论述,都对当代艺术生产实践和研究有理论指导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的劳动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一种劳动自由观,劳动是马克思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马克思劳动自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的劳动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代表,阿尔都塞以“症候式阅读”不断寻找文本言说的沉默和缺失,探查文本背后的深层结构,科学诠释空白的产生以及“看”的认识机制,实现对“栅栏式阅读”的超越。围绕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阿尔都塞文本阅读策略旨在暴露意识形态的深层支配机制,穿透意识形态幻象,形成“生产性”的文本阅读和批评模式,铸就了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批判向度。阿尔都塞文本阅读策略推动了“艺术生产”功能从“创作”向“批评”的转换,催生了文艺批评的新范式,使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跨出政治经济学视野,进入文学批评领域,彰显自身的价值,同时以“认识的生产”构建“生产性”的文学批评模式,实现批评的知识建构功能,显示批评具有的创造性,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景观,昭示着“艺术生产”在意识形态、审美文化、政治批评等方面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探究和确立艺术生产论的逻辑起点是关系到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从马克思提出的“感性活动”的观念和颇具特色的“艺术生产”概念出发.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引起了艺术理论的重心由以往的文本本体向活动本体的转移。那么,艺术生产论的逻辑起点应是“生产活动.”.而这一逻辑起点的确立,无疑地对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个宏阔的理论体系之上,放眼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丰富的艺术审美活动来研究艺术理论问题,有不可低估的助益。  相似文献   

9.
物质生产活动与文艺生产活动作为人类两种基本活动从表面看相异、对立,但从本质上把握则又具有同一性和相互过渡性,可视为同一的人类活动的普遍结构在不同活动领域的分殊表现,以而成为人类社会获得平衡发展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目前我国园林艺术生产状况进行剖析 ,认为园林艺术生产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生产 ,只有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 ,园林艺术创作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商品化时代,艺术生产内部的不平衡态势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条件限制下的不平衡中也存在着平衡可能,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从长远来看,艺术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正以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统一态势向着马克思理想的艺术生产范式靠近。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追问存在既是海德格尔思之起点,又是海德格尔思之主题.海德格尔后期科技、语言、艺术之思皆是围绕其存在之思所展开的.在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中,艺术作品的本源就是使艺术作品是其所是以及如何是的那种东西,即艺术本身.探讨艺术本身是什么?须摈弃传统艺术理论遗忘了存在,专注于具体存在者,把具体物性因素当作艺术的本源的思路.同时也须摈弃从认识论出发,把艺术作品当作一种对象性存在,认为艺术的本质或在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或在艺术家的主观表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理解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术语的关键在于对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及他切入艺术之思的独特视角的掌握。存在与真理之思是海氏艺术哲学一以贯之的主线。海氏从其存在论出发思考艺术,从而跳出了传统艺术之思的认知论模式,特别是摈弃了近代技术理性对象化、主客二元对峙的思维方式,从而使艺术现象置于另一全新的理论视野之中,并通过其独到的术语使其在存在论意义上逐步展开和得以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石湾陶艺经历了复兴──凋零──再复兴的曲折历程。发展起宏大的创作队伍,出现重视艺术理论学习和艺术经验总结的新风气,形成两大主要艺术流派。改革开放后陶艺创作与生产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存在艺术品位蜕化和生产萎缩的隐忧。  相似文献   

16.
艺术问题需要还原为人的问题,寻找艺术的起源需要追溯到人类开始审美活动的地方。目前已知最早的画框以绘制的形态出现于人类走出蒙昧、步入文明的青铜时代。绘制的画框对观看行为做出了人为的框定,意味着蕴藏的艺术性因素已从原始巫术、劳动中分离出来,人与图像的互动方式由巫术仪式转向主体对客体的观看,并使图像的功能由企图操控现实的巫术转变为接近当今人们所理解的视觉叙事。绘制的画框是人的划界思维由潜意识转化为意识的表现,在生活与图像之间制造了距离,是绘画超越实用功能形成自由自觉的审美活动、脱离巫术仪式成为独立视觉文化部门的关键迹象。因此,绘制画框的出现可以视作艺术初步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文艺实践与发展,验证着毛泽东文艺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并进而指出,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述和对文艺创作本质规律的揭示,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慕恍惚是一种艺术境界,历代文论家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全面理解其内涵,理论界定、创作上的实际表现,对欣赏古典诗歌和从事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启发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产生艺术活动之初,艺术的表现和再现的问题就已经显现,由于人类在认识和表现技巧方面的不断进步,艺术在表现与再现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艺术流派和艺术观念,这些艺术理论帮助我们认清艺术活动的本质,也认识到无论艺术再现还是表现,艺术创作活动都要从主体内心出发,要有感而发,要在艺术作品中去努力表达个人对作品主题的独特见解,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要在艺术创作之初,就要坚决摒弃一切功利性目的,以一种单纯的,淡泊的心态来投入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间性理论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分别从主体间性、文化间性两个角度来阐释艺术生产理论所蕴含的“间性”理论资源,进而揭示出艺术生产理论在知识谱系上的超前性,为寻求这一理论的当下价值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