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国际经济环流中的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外部失衡,表现在Mumdell-Fleming模型中的BP方程的僵化与国内均衡点高度超出国际均衡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因不确定性而无法达到使中国经济恢复平衡的效果,并认为扩大国内财政支出与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是解决外部失衡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一国货币内外价格背离的异常现象,分析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两个资金市场体系中两种供求力量的背离,以及货币兑换中作为货币购买力与资本投资力的两种国际转换的背离,是一国货币内外价格背离的主要原因,其实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与各国国民经济相对独立化规律长期作用的结果。文章还结合货币内外价格变动的不同组合形式对一国经济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影响,对货币内外价格波动的调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IS-LM-BP模型的动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动态估计了中国IS-LM-BP模型,着重研究了实际产出对汇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和BP曲线斜率的变化情况,对其经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更有利于治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结合TAR模型、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以及bootstrap三种方法,检验中国与亚洲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水平的敛散性特征,进而识别和探察亚洲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路径的收敛情况以及中国与亚洲发达经济体存在的消费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消费数据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收敛性特征;而中国与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增长路径在样本后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发散态势,这表明中国同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消费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经济失衡的特征出发,本文提出了从"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视角理解国际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分析了其引致失衡的机制.新形态国际分工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开放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失衡最为直观的原因;国际分工演进中不断恶化的收入分配导致了"服务"国经济的虚拟化、过度需求和贸易逆差,"制造"国的内需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和贸易顺差;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则是新形态国际分工下美国利用金融"跨时比较优势",满足其过度消费需求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因此外部经济冲击对我国经济将形成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不仅会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均衡,同时也会经由国际贸易和跨境资本影响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运用1982-2019年的我国GDP增长率、经常项目差额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数据来构建VAR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分析验证了中国需要从内需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来助力内部均衡,并经由对外贸易、金融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来实现外部失衡的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平价条件是沟通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资产市场的桥梁,是不同市场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基准。当国际平价条件出现非均衡变化时,将直接影响汇率和资产价格。通过汇率和资产价格两个渠道,国际平价条件的失衡将对一国的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与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国际平价条件传导机制的框架可以合理地解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说明其传导机制对金融危机以及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11):151-159
G20赋予新兴经济体更高层级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后金融危机时代G20内部日益分化的利益诉求或将掣肘其机制化建设进程。作为G20成员国、世贸组织成员国以及拉美第二大经济体,墨西哥在G20中的作用、立场和利益诉求势必牵动G20机制化建设的拉美国际关系基础。对此加以着重分析并系统阐述G20机制化的理论依据,可为G20机制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可行性论证参考。将G20成员国划分为不同利益集团,从新兴经济体视角解析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博弈,对于构筑G20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及推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的非国际货币地位导致了中国经济扭曲,一方面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另一方面导致了中国居民的低消费和过度储蓄.要解决我国当前国内外经济严重失衡的困境,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稳健推进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内部经济失衡和产业转移看中美贸易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贸焦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双方贸易失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对美顺差成为可能。要缓解贸易失衡,就必须通过两国的协商与合作,优先解决各自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喆 《东岳论丛》2022,(8):97-108
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是一国资本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体系改革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及发展方向。相对于贸易开放,中国的金融开放较为谨慎。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对金融自由化采取了渐进和实验的方式,并为逐步开放A股市场颁布了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为A股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亦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检验分析不同政策背景下A股市场与其它主要股票市场间的联动变化情况,有助于控制国际金融风险传播,同时可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投资头寸反映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资产负债的存量关系,是分析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工具.中国在国际投资头寸统计上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并导致一些模糊认识.为此,将中国与日本、德国和美国三个发达国家的国际投资头寸进行国际比较,对中外巨大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表明,中美经济失衡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失衡上,中国有理由和有条件加快改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并非临时性失衡,而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格局长期演变的必然结果;同时,由于其得到美国与东亚之间贸易—资金双重循环的支撑,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在这一双重循环中,中国作为部分生产过程的最终聚合地和资金循环的重要中介,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短期内,由于美国“市场提供者”的地位难以改变,发达国家私人资本对顺差国的产业转移以及“美元体制”的存在,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维持,不致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正因为如此,相关政策调整不能仅限于中美之间,需要在全球贸易与金融领域中展开多边磋商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形成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进入21世纪,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金砖国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经济体参与国际经济的重要渠道,通过对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现状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发现,金砖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内部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在外部竞争力方面,经济增长、经济活动人口、财政赤字、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汇率五种经济因素对金砖五国贸易发展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的现状、原因,从国内外经济平衡的角度看,双顺差必然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这种双顺差格局不可长期持续。同时,双顺差现象对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带来难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构成进一步挑战。调整双顺差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中国必须尽快调整外资、外贸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开放经济中的资金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开放经济中扩大再生产对资金内外流动的内在要求、资金流入与流出并行下的内部与外部平衡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进行论述,并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1987)》作一些实证分析。(一)开放经济中的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放经济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每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实现各自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必然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历来就是国际货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研究的理论框架、协调收益产生的来源、增加协调收益的机制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个能够能用于分析和指导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型,以提高中国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突显 ,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外部经济失衡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国际经济增长放慢背景下中、美、日之间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从短期看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在于消除升值预期 ,以便控制国际游资的流入 ;从中长期看 ,则应着重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入政策的调整来改变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局面 ,并且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