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统计如何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些年,由于我国管理方法落后,企业决策者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对市场调查、研究不够,了解市场不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导致企业在参与竞争中力量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甚至不断下滑。面对竞争压力,不少企业在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冲击下,只保留个别专职统计人员,有的甚至将企业专职统计人员“分流”了,使企业统计在管理中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企业统计之所以有这样的境遇,主要原因是: ●企业统计仍以统计报表为主体,生产什么统计什么。统计指标财会化,统计依赖财会,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其结果企业…  相似文献   

2.
利用统计信息化平台提高报表上报及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性、准确性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及时性是关键,没有及时上报的统计报表,其它统计工作就变成了“无米之炊”。而当前基层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统计报表迟报现象时有发生,报表催报工作占去了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工作者大量工作时间,牵制了大量的精力。虽然统计法律、法规对迟报、拒报统计  相似文献   

3.
朱德副主席在第三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示我们说:“为着提高统计数字的确定性,还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如果不把基层的统计工作做好,如果基层的统计数字就是不确实的,那末我们的统计资料就没有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意识不强,基础工作不规范,统计法制观念淡漠。 一些企业的法人统计意识薄弱,对《统计法》和《统计管理条例》,特别是对工业基层统计方法制度和指标内容知之甚少,没有将按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作为企业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私营企业建厂时就没有按照法律建立正常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没有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和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业财务核算统计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在大鸣大放过程中,资产阶极右派统计学者叫嚣我国统计工作“今不如昔”。说我们的统计工作没有提供什么可靠的资料,说我们的统计工作不科学,总的一句话,就是说我国的统计工作没有成绩。他们妄图以这样的造谣污蔑来推翻我们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工业企业和建筑单位是物资供应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能作致到及时、正确、完整,各级综合机关的统计资料质量中能获得保证.朱德副主席在第三届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指示说:“为着提高统计数字的确实性,还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如果不把基层的统计工作做好,如果基层的统计数字就是不准确的,那末我们的统计资料处没有可靠的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种种原因 ,在统计数据上大做文章 ,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高增长、高速度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水分 ,而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不防听听基层领导干部是怎样说的。呼声之一 :“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计划指标来考核一个企业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能力 ,统计数据能准确吗 ?”。一位在基层分管统计的领导这样说。 9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 ,“以销定产”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沿海城市和经济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企业效益逐年增加 ,导致企业竞争加剧 ,落后地区的人为攀比 ,使其心…  相似文献   

8.
当前,企业改革正在深入展开。企业的统计改革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企业统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统计究竟是在为谁干事?搞好企业统计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上级统计部门对企业统计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平常,有的更是老生常谈。但我们是否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回答:是没有。正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看来简单的问题正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们收到厉明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他对统计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在工作中的苦闷情绪,我们认为这个思想认识问题目前在我们不少统计干部中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因此现在把这封信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这对大家是会有益处的.根据厉明同志的来信,现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希望大家围绕这些问题热烈发表意见:(一)厉明同志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一些加加减减算算百分比的工作,枯燥无味,这样的认识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统计工作?(二)厉明同志认为做统计工作起不了们什么大的作用?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们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统计工作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怎样来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三)厉明同志对统计工作失去信心,不知道统计工作者的真实前途何在,作统计工作就不能提高自己,那末统计工作者到底有没有前途呢?前途又是什么呢?作统计工作是不是就不能提高自己呢?参加讨论的来稿内容要具体,最好集中一个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联系具体事例来分析和说明道理,不要泛泛发表空洞的议论.来稿请自留底稿,我们不准备退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为人们、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者和决策者所重视。但是农场统计工作并没有在国家大力加强统计工作之际得到同步加强,取得实质性的改进。主要表现在: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不足、不稳,统计指标内容狭窄,这一矛盾迫使我们必须对农场统计工作进行改革。 1、建立一套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统计制度。 应增加一些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现行指标体系仍是实物量指标多,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少,而企业特别关心的是效益,因此要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作用,就必须增加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满…  相似文献   

11.
面对市场经济对统计工作的影响,企业统计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两个转变”,企业统计应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进度型”统计为“生产经营型”统计,是所有企业统计工作者应探讨的问题。本刊刊登的宋锦剑教授的这篇文章,就企业生产经营统计的具体职能和任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统计改革的龙头。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提出县区统计机构由省直管的思路。统计管理体制该向何处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全国统计工作“百县调研”汇报会后,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统计界同仁的共识并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国家统计局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将其作为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用五个“关键词”表述了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方略。他指出:“国家统计局将采取坚决而具体的措施,制定相关制度,逐步解决统计基层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难,切实夯实统计事业的根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不健全,统计地位低,统计队伍不稳定,一些基层单位没有规范化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计量手段不科学等等。 ──统计数字质量缺乏必要的检验评价。主要是对统计数字质量意识淡化,报什么数就用什么数,对统计数字质量没有进行准确科学的检验评价。 ──统计法制效力不足。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影响,至今仍是法律意识不发达的国家,权大于法、“人治”重于“法治”的遗风尚未根除,这直接影响到统计法规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致使违法的现象时有发…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统计部门财会工作改革的目标及任务章国荣国家统计局财务基建司为了加强统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定了“九五”期间统计部门财会工作改革的总体目标。一、“八五”期间统计部门财会改革的简要回顾“八五”时期是我国统计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之一,统计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统计部门旗县级财务会计人员更换较多,有的没有学过会计专业,大多是搞统计专业,兼职会计,对会计知识了解甚少。给记账和会计业务处理带来诸多困难。有的财务人员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为了财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财会知识,胜任会计工作,下面给基层财会人员介绍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以便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一、现行会计制度体系现行会计制度体系有哪些会计制度?大的分类有三类,一是企业会计制  相似文献   

16.
本期我们刊发基层统计工作者撰写的4篇有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短文,限于篇幅,我们只从某个侧面进行了摘发,但这些文章却反映出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热切心情和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相信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我们也期待着广大统计工作者从实际出发,积极撰写有针对性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这对于企业统计部门来说,既是统计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又是对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严峻挑战。如何充分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就成为目前企业统计工作者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切中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8.
统计工作在人们传统观念看来,     就是报送报表,为上级部门服务。报送完毕,任务就算完成。而且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上报统计报表对企业是一种负担,只投入,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些观念在领导中有,在具体担任统计工作的人中也有。统计人员不受重视,主要是统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口头禅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危及统计工作的生命。要改变这些现状,既要从领导层找原因,也要从企业基层找原因,才能抓住本质,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是统计资料的源头,只有切实加强基层的统计基础工作,统计资料的…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国家统计局对物资技术供应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作了一些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改革是:国家统计局只颁发“综合要求表”;而由各部门、各省(市)区在满足“综合要求表”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拟订基层表式,布置所属企业填报.这一措施不仅克服了过去物资统计工作中“过分强调集中统一、规定过死”的缺点,而且进一步适应了地方党政  相似文献   

20.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结束后,国家统计局在5月12日上午邀请了出席这次会议的一些先进统计工作者进行了座谈。应邀出席的代表,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部门,其中有的是综合单位负责统计工作的领导同志,有的是基层企业的兼职统计员。他们都是我们统计工作战线上最优秀的战士。他们能够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