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几个世纪以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从古典自由主义转向科学实用主义,再转向市场消费主义,一直处于演变之中.具体地说,从注重培养绅士到注重培养工业实用人才,后转向通转结合的人才,再转向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又转向有教养的人,最后转向培养世界公民.正是根据时代变化的需求而不断丰富与深化其理念,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作者剖析了当今大学专业教育盛行的社会根源,并且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发展的经验,初步阐述了大学阶段应以通识教育为目标,提出实行现代通识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应当接受不同领域的博雅教育,这一信念对于21世纪乃至后世的美国教育而言都至关重要.在这份报告中,通识教育委员会肯定了哈佛大学旨在提供一种广泛且多样化学习的通识教育理念,重申了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公民素质的自由教育的目标,而这一目标与主要为了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或者职业领域做好准备的学习理念恰好反其道而行.这份报告将给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带来一种更加深入的、也更具意义的教学思路,同时也能为学生遵从其自身的特定兴趣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大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无疑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方向标,指导着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比,通识课程与大学文化的关系的介绍,以及通识教育在国内外的现状的描述,可以显示出通识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大力实施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在开展专业教育时必须加强通识教育,以培养有更好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本文在阐述开展通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必须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围绕通识教育这一核心,从理念、目标、课程体系、课外活动和操作实施等方面分层次阐释.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通识教育必须在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院外的世界间建构联系,使学生获得文化艺术修养与道德判断能力,做好参与公共事务的准备.为此,需要建构新的通识教育体系,在如下八个领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审美与阐释、文化与信仰、经验理性、道德理性、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在课程之外,仍需在课外活动中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管理层面,应建立新的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为通识教育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突出体现了教育的生态意识。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通识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整合多种知识的能力,吸取人类多种文化的精华,使学生的智慧、道德和身心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目标的推进,在教育过度和教育扩张的形势下,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高校管理的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等问题也越显突出。从深层次剖析并探讨了其成因,提出解除障碍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实施教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务真求实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其重点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通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课程定位上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内容上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的知识面和知识点的适度把握,并采用全方位的多维教学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及其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武汉大学近年来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尚需进一步改进。文章从我校通识课程设置现况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剖析,指出我校通识课程在学分分配、课程设置规划、课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并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通识课程建设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以回归知识整体性、培养"整全的人"的教育理念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品德培养目标实现了内在契合。在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融合创新和生态互动,不断开拓教育改革的思路。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模式上要求打破原有的师生二元对立、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知性与感性兼修、注重实践的教学探索,力图使学生得到知行合一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大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确立知识与能力、做事与做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继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和谐的永恒追求.构建社会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理念、实践模式等.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最为悠久,通识课程独具特色,香港大学十分重视非形式课程教育,两所理工科大学则极为重视中国文化研读.他们的做法对大陆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在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过小;学科领域划分不合理;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课程设置模式僵化。为此,高师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扩大学生选课自主权;构建良好的通识教育体系;完善主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发挥自己的特色;加强高校之间的联合;搞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